“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北高职院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9-02-16 21:40苏雪花焦林宏王红玉
山东化工 2019年17期
关键词:留学生一带校企

苏雪花,焦林宏,马 娅,王红玉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石油化学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60)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1]。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成为国家战略。在此战略的影响之下,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快,规模日益扩大,领域逐步拓宽,水平不断提高。众多中国企业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为企业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1 机遇

1.1 促进留学生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中提到:“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2]。目前我国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历学位互认关系,其中“一带一路”国家24个[3]。

作为西北内陆特色高职院校,留学生培养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短板。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之下,职业院校把握机遇,积极探索并着手实施留学生培养工作,借鉴沿海城市高职院校留学生培养机制中的成功案列,结合我校办学优势,利用特色专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就业需求。制定适合本校学情的留学生学籍管理条例、日常管理规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从2017年底开始首次招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为留学生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推进职业院校的国际交流

“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与我国目前发展现状相比发展相对落后,这些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相对较为薄弱,它们渴望能够快速改变现有状况。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众多中国制造及中国企业进入这些国家,让它们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它们迫切希望能够与中国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来改变现状。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工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撑,而作为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成为它们交流、关注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在近年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

1.3 校企合作国际化

传统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是与行业内企业或者区域内企业提供订单培养、技术转让、成果转化、产学研实训基地建设等,这一系列的校企合作都是与国内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几乎没有国际间校企合作的机会。但是,中国石油在海外经多年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的推进作用,目前在海外35个国家运行着91个油气投资合作项目,业务范围涉及海、陆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等多领域、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形成了从勘探开发到炼化销售一体化的石油工业产业链[4]。这些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石油化工高技能人才维持产业链装置的正常运转,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土不能提供或者直接培养这类人才,因此这些企业开始在国内寻找有实力为企业培训本土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这为我校培养外籍化工操作人员创造了机会。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影响力逐步扩大,国际有影响力化工类企业选择在国内发展建厂,需要培养大批石油化工操作人员,因此为我校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办学、订单培养、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创造机遇,更进一步的推进了校企合作的国际化进程。

1.4 促进学生就业高质量

所谓“高质量就业”是薪酬相对较高、职业与专业对口、职业有保障、稳定、学生满意度高、有职业发展空间[5]。我校石油化工类专业一直以来就业率居高不下,近几年,受“一带一路”大环境影响,民营化工企业规模逐步增大,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员工的工资待遇收入与大国企相当,还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之下走出国门,在石油资源相对丰富的东南亚地区、西非地区建厂,这一形式为我校毕业生不仅提供专业对口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相对其他专业而言较高,就业可选择余地增大。

2 挑战

2.1 基础设施薄弱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近年来石油化工产业对于一线化工操作人员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因学校地理环境,校园面积有限,我校在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之下,招生人数几乎达到满负荷招生,也不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此外,面对企业大批量的订单培养,国外企业员工岗前入职培训,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与培训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是学校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不均衡的困境。我校正在积极的与政府进行协调和沟通,寻找合适的校园建设用地,力争扩大校园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好的为“一带一路”服务。

2.2 专门教师队伍不足

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一项挑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编写上还仅仅围绕当前我国情制定和调整,对国际发展趋势缺乏相应的国际视野,导致高职院校在办学上难以适应国际化的发展。此外,在日常教学中,语言不通成为高职教师最大的问题。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员工培训,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使培训人员达到上岗水平,教师需要用培训者能够听懂的语言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语言功底。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普及过程中,英语是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而对于其他语言几乎不可能作为培训使用语言,专业教师的语言关成为培训过程中的难点。首先,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请专业培训机构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创造条件让教师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其次,培训人员在国内接受语言培训一段时间,语言关达到要求后进行专业培训。

2.3 国际化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积累,对国内员工入职培训经验丰富,但对国外员工培训经验不足、重视不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又一挑战。在外籍人员培养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高职院校由于办学理念限制,对国际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此外,因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受教育经历不同,相关人员对国际化教育的指标研究不够,内涵缺乏,都让高职院校在国际化过程中显得异常艰难。这给我国的高职教师以及高职院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压力以及机遇,高职院校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训,进而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优秀教师队伍,完成新时期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要求。

3 结束语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战略实施以来为各行各业所提供的机遇逐渐体现,高职院校是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促进留学生培养、国际交流、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同时高职院校也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

猜你喜欢
留学生一带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