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制药》应用型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2019-02-16 21:40张浩玉
山东化工 2019年17期
关键词:制药应用型生物

陈 为,张 琳,张 柯,张浩玉

(洛阳理工学院 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20世纪80年代生物技术药物开始产业化,胰岛素、白介素等基因重组药物、抗体和疫苗的开发和广泛应用为制药工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因此生物技术制药在人们的生命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来已经成为发展最快、效益最高的新兴产业之一[1]。《生物技术制药》是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具有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指引下,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尤为重要[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抗体制药、疫苗、酶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现代化生物技术手段生产各种药物的技术和操作流程,能够对制药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最终培养出能够从事生物制药及其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1 教学内容改革

1.1 明确课程定位

生物技术制药是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一般开设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在本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教学方法和实践模式改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课程以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为重点,以多元化平台为基础,在加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以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为参照系,重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3-4]。通过应用型课程改革探索,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抗体制药、疫苗、酶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的相关知识;熟悉现代化生物技术手段生产各种药物的技术和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团队合作与服务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职业发展的目标。

1.2 通过调研岗位群凝练知识点,以案例为载体重构理论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前期通过调研生物制药相关企业,明确主要职业岗位,即设备管理、制药生产和研发。然后,逐个分析这些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接下来了解能够体现这些岗位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从中提炼总结出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和能力点,对应到生物技术制药操作的一系列过程,如:背景分析、实验设计、细胞培养、制药工艺控制、生物制药设备和检测分析。按照生物制药所应用的技术,以七个案例为载体进行讲授。分别是干扰素的生产、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产、阿达木单抗的生产、手足口疫苗的研发、生物碱的研发、抗体酶的生产、维生素的生产。因此,在每个案例工作过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熟悉了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流程,而且逐渐将知识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培养了他们的应用型能力。

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利用学习通平台建设课程,学生课前可以在线学习知识点,课堂上老师组织通过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点和能力点。老师通过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从多种角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式改革

2.1 通过项目式实践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环节包括基本技能模块(生物技术制药实验课:24学时)和专业实践模块(生物技术制药实验专用周:1周)。基本技能模块主要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规范化基本操作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生物技术制药实验》课程改革,从项目实验入手,老师设计5个选做实验项目,学生5~6人一组,共分成10个组,每两个组做一个项目,两组之间可以竞争。项目的实验方案由学生小组自己查找资料、讨论、商定。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同学们和老师提出建议修改完善。然后各小组按照各自方案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操作,老师全程参与监督与指导。实验结束后,再次通过翻转堂的形式分享成果和经验交流,学生们共同学习,一起成长。项目式实验的开展不仅增加了实验的神秘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专业实践模块主要训练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该模块主要是综合实验,上学期生物技术制药实验周我们开设的实验项目是属于基因工程制药范畴,项目名称是原核表达生产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这个实验周里,老师先介绍相关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然后分组讨论讲解,再通过“旋转木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互相讲解、旋转讲解,增加对基因工程制药原理和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的理解。实验进行过程中,同学们分组、分工,统筹安排,相互协作。实验完成后,老师准备题库,学生随机抽题作答,并现场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该实践环节,使学生真正掌握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方法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科研生产衔接训练,提高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深度。

2.2 加强校企合作,行业专家进课堂,深化产教融合

目前我们已经与君山制药、伊龙药业、普莱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五家本地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且已经邀请了其中三家企业的行业专家进课堂,为学生讲授一线生产案例,生动形象、接地气,企业专家的精彩讲座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和人生发展点燃了一盏灯,学生反馈收获很大。

3 考核方式改革,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重视过程考核

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考核都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应由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和专题报告等组成,强化课程平时考核,防止课程结业“一考定成绩”的考核弊端。为了与行业能力、素质要求相互呼应,实践环节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相互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 通过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质量控制能力、独立完成能力进行打分。教师考核: 主要由教师对指定学生进行口头答辩,记录成绩。团队考核: 根据制定小组成员或者科研小组,通过其项目结题情况,依据小组、个人和生生互评进行综合得分。

理论环节考核的成绩构成为:考勤(10%)+课堂表现(10%)+小组讨论(10%)+翻转课堂(20%)+课后作业(20%)+期末考试(30%)。实践环节考核的成绩构成为:考勤(10%)+课堂表现(10%)+小组讨论(10%)+实验内容(30%)+翻转课堂(20%)+期末考试(20%)。为了保障考核公平公正,我们还专门制定了配套评分细则。其中理论内容的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情况,实践环节的期末考试采用口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老师准备20道题目,学生抽题回答,若抽到实际操作题目,就现场操作,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结语

目前,生物技术在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正显示着巨大的优势,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因此,在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该不断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要加强应用型课程的建设,课程建设是根本。通过应用型课程改革打造一流“金课”,才能切实保障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高校的应用型转型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制药应用型生物
生物多样性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第12话 完美生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