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帮困,有恩有礼

2019-02-16 14:51赖晨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戏楼歙县旱灾

赖晨

清代王永彬著《围炉夜话》中提到:“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帮扶贫贱之人,做到有恩容易,但同时又做到有“礼”,给贫贱之人传递尊重,留下颜面,则不易,也因此更值得称道。

清乾隆年间,安徽歙县江村人江承东来到武汉经商,不久便发家致富,甚至开始负责汉阳的税收机构匣务局。当时,武汉是许多富人发财的地方,也是穷人谋生之地。许多破产农民来到武汉之后,没钱建房、租房,只能找一块空地搭建简陋的棚子安家,当地人称之为“棚民”。棚民慢慢地集聚多了,便形成了棚户区。每年除夕,富人购鱼买肉,宰鸡杀鸭,高高兴兴地过年,穷人家则冷冷清清,没钱买年货。江承东对此十分清楚。1741年的除夕前,他把完整的银锭换成一大堆碎银子,分成许多小布包,每一个小布包内的银子足以让一户棚民购买一定的年货,然后捆上祝福的红纸条,嘱咐儿子、侄儿们怀揣碎银小包,秘密来到棚户区,发现冰锅冷灶的人家,便轻轻甩一包碎银子进去,然后迅速离开。

不少徽商被江承东扶危济困的行为感动。也纷纷效仿。安徽歙县人闵象南,靠做鹽生意,赚了几万两白银。之后定居在扬州,每年收入除了全家开支,其余全部用来做善事。这一年大年三十的晚上,闵象南也安排亲信人员,随身带着许多小包碎银子,钻入贫民区小巷子,看到哪一家冰锅冷灶,同样悄悄扔一包碎银子。

1877年,华北的晋秦豫冀等地发生了300年一遇的大旱灾,赤野千里,颗粒无收。据不完全统计,这场旱灾直接、间接导致1100多万人死亡。其中山西的旱灾最为严重,至少饿死了500多万人。难民只能靠吃草根、树皮、观音土等生存。鸡犬被吃光之后,麻雀、老鼠也被人抓住吃光了,最悲惨的,竟然出现了吃尸体、卖人肉的现象。父子、母女相食,人骨当柴火,以苟延残喘。加上疾病流行,许多村庄每天死亡几十人,甚至全家死绝。

出乎意料的是,山西榆次县车辋村的茶商常家,却在这时拿出3万两白银,在该村北常后街建立了一座十分精美的戏楼。常家为何在大旱之年建造豪华戏楼呢?原来,常家是在用这种方式,含蓄地救助本乡穷苦者。许多乡亲在正常年份日子还过得去,尽管不幸遇上灾荒,他们也放不下自尊去粥厂领取富人的施舍。为了让乡亲们有尊严地接受其资助,常家便想出建造戏楼的办法,规定任何人只要能搬动一块砖头,便可以在建筑现场吃三餐饭。大灾从1877年开始,到1880年结束,持续了三年多,常家的戏台也建造了三年多。

安徽歙县富商曹元敏救助灾民的做法也与常家十分相似。每当遇到灾年,他便在家里建造园圃。每位来帮忙的难民,其日工资定为2升大米,就算只干了半天活,也照样发2升大米。

扶贫需重“礼”。这是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也是自己人格魅力的彰显。

(责任编辑:叶筱)

猜你喜欢
戏楼歙县旱灾
徽港
济南地区古戏楼调查与研究
总统求雨
陈鸾凤
歙县推广烟菜连作模式成效及做法
歙县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
“世界最大戏楼”对外开放
戏楼里的善心
历史上的西南之旱
中原众志成城驱旱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