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业务模式探索建企发展新思路

2019-02-18 06:37万晓曦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筑建设

文|本刊记者 万晓曦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推进,原有的基础设施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显得迫在眉睫。然而,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缓慢,再加上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这使得以往由政府包干基础设施建设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同时,在传统模式下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高成本、低效率、低水平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

为了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率和基础设施服务质量,近年来,国家各部委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以期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效率,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基础设施采购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用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项目,PPP模式被全球广泛接受和应用。《报告》所覆盖的经济体从2017年度的82个扩展到了2018年度的135个。

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始于1995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PPP的项目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有明显的增加与扩大。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以下简称财政部PPP中心)项目库中,按行业分类,PPP项目主要分为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等18个大类,剩余少量项目归为其他类。截止2018年9月底,财政部PPP中心项目库中(含项目管理库、项目储备清单),共有政府基础设施项目268个,总投资2596.06亿元。

为了进一步规范PPP项目,政府部门建立起了相关的配套制度,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PPP成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重要模式之一。一些建筑企业积极跟踪市场动态,抢抓市场机遇,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实现业务转型,在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上进行一系列调整,将建造能力与资本运作能力结合,不断提高融资建设一体化能力,服务模式由工程承包模式向投融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转变,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葛洲坝集团”)是一家集建筑、环保、房地产、水泥、民爆、公路、水务、装备制造、金融等主营业务为一体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在中国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通过投资建设和承包施工等方式,公司广泛参与电力、交通、市政、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大江大河导截流、筑坝施工、地下工程、大型金属结构制造安装、大型机组安装等领域占据了世界技术制高点。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PPP项目突破国内市场开发困局,先后中标贵阳综合保税区、唐山丰南区基建项目、海口南渡江引水项目等多个PPP项目。2017年,中国葛洲坝集团与武安市政府合作实施水利、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总投资63.27亿元,包括四大类27个子项目,一是水利工程项目。重点修复“7·1 9”特大洪灾水毁工程,提高南北河防洪标准。二是交通工程项目。重点解决旅游道路拥堵,完善城乡路网,破解旅游发展“瓶颈”。三是市政设施项目。重点围绕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四是园区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提高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为武安产业合理布局,转型升级铺平道路。主要包括武安市南、北河河道修复、灌区修复、引漳入管线工程、乡村河道主要河段治理、河河道治理、武安市城西供水复线工程、主城区雨水排放升级改造、引漳入武、退城进园配套道路等项目。该项目既致力解决武安发展建设中的的“燃眉之急”,又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武安目前投资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综合性民生工程。

PPP项目与传统水电项目管理有所不同,不单要做好施工、结算、质量、安全等项目基础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明晰“投资商+总承包商”的角色定位,全方位把控项目管理策划和实施策划,处理好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设计单位、施工队伍的组织协调关系,推进PPP项目的顺利实施。

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监管更为严格的PPP市场环境,中国葛洲坝集团提升融资能力、商业模式设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商务谈判能力、风险控制能力。通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投融资能力持续增强,融资渠道增多,盈利水平提升,资产负债率不断下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为充分参与PPP项目竞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PPP模式在国内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得到快速普及和推进,作为社会资本主体的建筑企业,在PPP浪潮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众多建筑企业开始认识、重视、参与、主导PPP项目,并从中实现了自身的模式转型和升级。但进入2017年,伴随着PPP模式的逐步成熟和深化,风险逐步从前端策划、实施方案环节向后端SPV运营、项目融资、建设期管理、运营管理等转移,建筑企业在抓住PPP发展机遇的同时,应该思考如何面对严峻的行业挑战。

建筑企业需要创新经营模式,前置策划项目。企业应该提前布局,通过创新、学习、整合等多种手段,目标是打造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结合政府与社会资本发起路径,统筹发展、分步落实,综合实现全业务链条的纵向发展。

在PPP模式下,项目的交易结构、利益相关方和各方法律、经济关系都与以往模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PPP项目的管理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特别是如何让政府各个部门、平台公司、社会资本方等项目相关房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从而实现项目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目标。目前,建筑企业对项目落地后的管理尚未给与足够的重视,缺乏对PPP模式下投资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经验,建筑企业需要提前谋划,提前构建PPP项目全过程的项目操作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PPP模式不仅是获取项目方式的转变,更多的是行业发展模式的变革。建筑企业需要系统认识、综合应对,从战略发展规划高度厘清思路、系统谋划,顺应行业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治理结构和组织建设层面匹配发展战略方向,优化劳动组织方式,提升团队综合能力,提高经营效率。从机制建设和管理体系方面,系统设计顶层架构,完善流程和制度体系,提高决策效益,提升经营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建筑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建筑的“芯”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