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人的需求思考珠三角地区老龄住宅的设计

2019-02-18 17:46彭芷妍周昕彤蚁锐杰黄树豪
山西建筑 2019年11期
关键词:珠三角老龄住宅

彭芷妍 许 菁 张 如 周昕彤 蚁锐杰 黄树豪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1 老龄住宅的定义

探讨的老龄住宅,类似一般小区的公寓,但服务对象主要为55岁~75岁、具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且适合老人与亲人同住,是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相结合模式的住宅。它不属于社会福利的敬老院,也非风景区度假式的养老建筑,而是立足城区、由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商品住宅。

2 珠三角地区老龄住宅的发展背景和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60岁以上人口达2.40亿人,占总人口的17.3%,预计2050年该比例将达28.76%。同时,由于20世纪实施的计生政策,家庭模式已向四二一结构趋动,一对独生子女组建的家庭往往要赡养四个或以上老人,城市的年轻夫妇忙于事业,也无暇照顾老人,各自对自由居住空间的需求,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无疑将被逐渐削弱。

珠三角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早年南下的大量年轻劳动力已渐老龄化。相对中西部,珠三角地区经济更发达,人的思想更开放,尤其是60后群体即将步入老龄行列,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向往高品质的养老生活,是当前老龄住宅的需求主体。

3 珠三角地区老龄住宅选址环境需求

3.1 地块选址需求

3.1.1 交通便利

选址以距离城市中心不超过30 km,车行时间不超过60 min为宜,周围有成熟的公共交通网络,方便老年人出行,与社会接轨,也利于亲友陪伴与照应。

3.1.2 邻近医院

老年人的突发性疾病较多,选址须考虑到达医院的便利性,车程不超过15 min,附近有社区医疗机构最佳。

3.1.3 靠近菜市场

老年人生活上比较节简,不喜铺张浪费,愿意下厨做饭。对生活自理能力强的老年人,住宅附近有菜市场是刚需。

3.1.4 亲近自然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偏向于亲近自然,喜欢安静,因此项目选址要考虑附近有市政公园、绿道或山景湖景等优美清新的环境。住宅依山傍水而建,最大化的借景取景,可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自然颐养体验。

3.2 物理环境需求

老年人生理机能和对环境适应性会因年岁增长而减退,群体生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环境的声光热上有其需求。可通过合理设计和布局,让养老建筑的自然光照和通风环境达到最优化的效果[1]。

3.2.1 声环境

老年人需要安静的晚年生活,居住环境声波均值在35 dB左右为宜,周围不能有太繁华的商业圈。楼宇应加强墙体和窗户的隔音效果,适当用绿化景观降低噪声。内部还应使用降噪材料、技术对隔墙、楼板、卫生间排水管等作隔音处理。

3.2.2 光环境

充足的自然光有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珠三角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多雨、光照充足。因此,朝南的居住空间能保证冬暖夏凉,深受广东人的喜爱。老年住宅朝向以南偏东为宜,能让室内四季采光明亮。此外,老年人的视力随着年长逐渐下降,灯具在满足整体照明之外,还应设置局部照明,在卧室与卫生间之间的走道增添夜间照明,方便老人夜间起居。在室内外的过渡地带则应有适当遮阳设计,避免眩光出现头晕摔倒问题。

3.2.3 热环境

在适宜的家居气温下老年人不易生病。珠三角地区每年3月~4月份是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设计上室内应有相应的防滑措施,如防滑地砖、防滑垫和扶手等,预防老年人摔倒。到了夏季,珠三角地区气温闷热,老年人一般不喜欢使用空调的封闭空间,他们更喜欢自然通风的凉爽环境,因此房屋窗户、阳台的设计宜南北空气对流,室外也应有足够的遮阳设置。而珠三角地区冬季以湿冷为主,老年人的体感温度较低,住宅还应有遮蔽西北风侵袭的设计。

4 珠三角地区老龄住宅居住空间设计

选择老龄住宅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他们对高品质的居住空间会有不同的需求,在户型设计上应各有侧重,避免出现养老院、疗养机构的大集体居住氛围。

4.1 一室一厅套型

一室一厅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功能实用的小户型,有基本的卧室、卫生间、餐厅和阳台,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又可降低老年人和子女的经济负担。

4.2 多居室套型

多居室套型是在一厅一室套型的基础上,面向有更高经济能力的老年人。珠三角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较好,选择老龄住宅的老人文化层次相对也高,增加居室的数量可给老人提供读书看报的休闲空间,也为亲友来访提供居住场所,也能满足一些老年人友好合住、相互照应的个性化需求。设计上可分成二居室、三居室类型,还可采用双客厅、保姆间的设计,方便某些老人接受照料的需要。针对老年人都有的不爱丢旧东西习惯,还应设计足够的储物空间。

5 珠三角地区老龄住宅公共空间设计

5.1 户外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空间是老年人在室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公共空间设计应注重其形态、面积以及流线方面的问题。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无障碍、安全性和适老性的相关原则[2],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5.1.1 无障碍设计

老年夫妇中可能存在一方行动不便的问题,建筑物出口需要同时设计普通出口和无障碍坡道,加宽廊道,便于通行,地面作防滑处理,墙壁预埋扶手,阳角抹圆。

5.1.2 生态环境

老年人喜欢饭后到公园散步,因此小区的生态环境要融入公园概念。珠三角地区四季不分明,适宜绿植生长。可充分利用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优势,打造精致的园林景观,为老年人营造繁花似锦、清新舒适的自然环境。一些老人喜欢栽花种菜,户外空间可设计公共菜园花圃,让老年人在适当劳作中锻炼身体和培养乐观心态,也美化了小区。

5.1.3 公共交往空间

养老建筑设计,应该更注重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怀,更多关注建筑空间怎样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感受和精神需求[3]。老年人喜欢聚集交流,在楼宇下层设计会所,或在园林区开辟小平台,为老年人的自由交流、排解孤独提供场所。在门厅、候梯厅、走廊也应设置足够的座椅、桌台,为老年人营造多样化的交流空间。

5.2 内部公共配套设计

对于高档的老龄住宅,需要有相应的复合化、多层次的配套设施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各类设施可集中布置,也可融合住宅布置,主要在分区和动线上作平衡。

1)健康服务类: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下的养老建筑,是目前养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小区内开设康复理疗中心、护理中心的便民医疗机构,可为老年人的日常体检、保健、普通疾病的咨询和诊疗提供便利。

2)文娱服务类:可设计如棋牌室、茶艺室、书画室、健身房、图书室、歌舞厅,提供老年人锻炼、交流、增进友谊空间,满足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3)商业服务类:设计如小型超市、理发店、茶餐厅,以满足老年人日用品采购和基本生活需求。

6 珠三角地区老龄住宅细部设计

虽然选择老龄住宅的大多为健康老人,但对建筑室内外的公共设施配套则有更高的要求,须充分考虑住宅的人体工程学等细节的设计,让室内外的衔接更顺畅。

6.1 踏步

根据老年人的四肢活动能力,踏步高度不宜超过16 cm,踏面宽度应大于30 cm,踢面缩进尺寸应小于2 mm,否则容易绊倒老人。

6.2 扶手

在走廊、电梯、卫生间等地方应设置扶手,以辅助老人行动。扶手注意连贯性,在扶手的首尾都应水平延长至少200 mm,且端部向内或向下弯曲,避免勾住老人的衣服或挎包导致老人摔倒。

6.3 门扇

轮椅需要的门洞应不小于800 mm,且把手旁边应有不小于400 mm的墙垛,使轮椅老人能够接近门把手。由于老人握力减退,应选用扶手式把手或拉杆式把手。

6.4 家具

家具应该小型化、轻便化,便于挪移腾出空间提供其他活动场所。

6.5 标识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下降和生理的变化,对空间感知能力也下降,需要更加明确的标识辨认各个空间[4]。因此,住宅内外不同空间、不同辅助设施应有活泼明快的色彩、形状标识,方便老年人记忆和辨别,防止走错方向和混淆不同物体。

7 结语

我国已然进入人口老龄化加快阶段,但与之相适应的养老设施建设尚未同步发展,区别于传统养老院综合体,老龄住宅这一新兴养老产业的发展经验尚未成熟。面对迅速增长的老年人群和短时间内新建和改造老龄住宅的迫切需求,建筑师们将面临全新的挑战。理想的老龄住宅应在室内空间、室外环境以及细节设计,充分考虑并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使老龄住宅的生活更加安全、舒适和人性化。我们希望能将老龄住宅这类建筑设计规范化,使得类似项目的运作效率和质量都得以提升,有效减少因老龄化加剧所出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猜你喜欢
珠三角老龄住宅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Jaffa住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