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改建工程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

2019-02-18 19:56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改建工程设计阶段设计方案

沈 云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3)

0 引 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老旧的市政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更高需求,这推动着市政改建工程的日益增加。市政改建工程能更好地提高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的整体布局。由于市政改建工程的特质在项目进行中容易出现“三超”现象,而市政工程的资金大多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合理有效的对造价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各种研究表明,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关键的阶段是设计阶段,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到75%左右。因此,本文结合工程经验阐述了市政改建工程的特点和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影响的因素,并对该类项目在设计阶段如何更好的控制造价提出了的一些解决措施。

1 市政改建工程的特点

市政改建工程是指出于环境、民生、交通、城市发展等需求对各种已有的市政工程如道路、排水管道、桥梁等进行改建和完善。与市政新建工程相比,改建工程复杂性和限制性更多,有如下特点:

(1)工期紧、任务重、社会关注度高。改建工程一般是为了城市基础设施迫切的功能改善需求所做的民心工程,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快的完成工程,减小对公共交通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改建工程的成果往往也受到政府的监督和广大民众的关心评价。

(2)施工干扰限制多。改建工程与新建工程不同,周边环境一般都是城市交通繁忙区,一旦施工,会造成对道路交通、道路两侧商业、居住、文化区域的影响,征地拆迁的影响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方案变化,造价变化,发生不可控的情况。

(3)牵涉权属部门多,难协调。市政改建工程可能会涉及到工程周边地下、地上各类管线及建(构)筑物、景观绿化、甚至历史文物等,需要各个权属主管部门给予意见。各方意见可能会有冲突,交涉时间长,协调难度大,会延后项目进度,造成方案变更,造价变化。

2 市政改建工程在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

2.1 现场资料不全、设计周期短、设计程序乱[1]

在前期设计阶段,现场地勘及其他相关资料往往不齐全,在设计进度紧凑的情况下,设计成果没有充分考虑地质变化,导致在后期设计阶段进行较大的方案修改,造价增加。西安市某道路改建工程,前期地勘报告不完整,设计没有考虑地裂缝处理措施,后期经地裂缝专业评审,地道主体预留地裂缝活动量,且加密特殊变形缝,增加了混凝土方量约1 500 m3,钢筋用量约210 t,特殊变形缝约3 100m,造价增加共计约1 500万元。西安市某桥梁工程预可阶段缺少勘察成果,未考虑湿陷性黄土影响。工可阶段地勘成果表明地面以下15~20m深为为Ⅳ级自重湿陷,桩基长度需60~65 m,比陕西无湿陷性土质类似项目增加15~20m桩长,桥梁指标相应增加约1 000元/m2。

许多市政工程是形象工程,为了使项目尽快实施,建设项目有时不按基本程序,压缩设计时间,甚至出现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现象,等工程完工后再反做可研、初设补齐程序。这样导致设计单位在紧凑的时间内设计出来的图纸深度不够、设计变更多,造价变化大,最终无法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2.2 复杂的周边环境条件限制多、牵涉权属部门意见多

在城市繁华区进行市政改建工程,往往会影响周边地下、地上各类管线及建(构)筑物,甚至会涉及征地拆迁等。管线迁改种类繁多包括电力、通讯、雨水、污水、热力、燃气、军缆等,而征地拆迁涉及工作面广包括居民区、商业、文化区域等。这些因素协调难度大,关系复杂,一旦某个环节出错,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工程范围和规划方案,对造价影响很大。西安市某道路改建工程从工可阶段到初设阶段,管线搬迁费由7 150万元增加至12 330万元;排水工程受制于施工作业面、征地拆迁、管道改迁等方面的外部因素,部分管道由开槽埋管改为顶管施工增加了约1 500万元。

另外,周边有交叉工作面的工程实施,也会因为施工的先后顺序改变施工环境对工程造成影响,从而增加额外的措施费用。西安市某道路改建工程,地道部分原计划与地铁同时开挖施工,但由于进度延后,地铁先进行施工。根据安全预评估评审,等到该工程施工时需对地铁做加固考虑,增加地铁区域注浆5 940m3,旋喷桩加固11 700m,围护桩混凝土1 100m3,共计约900万元。

2.3 设计与造价分离,配合不紧密导致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困难

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侧重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和结构安全性,经济观念相对缺乏。而造价人员一般根据设计图纸、相关定额与取费标准计算工程造价,对工程背景和现场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2]。这种技术与经济相分离、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配合不紧密的状况会导致工程造价不够贴近设计方案,容易缺项漏项,在后期无法有效控制造价。

3 市政改建工程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3.1 规范设计程序、前期充分调研、注重资料收集

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在设计前期阶段,要充分调研,多去现场踏勘,碰到有可能对设计方案有影响的情况要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解决问题,不让问题遗留。同时要注重收集工程有关各方资料,尤其是地勘资料,确保方案设计能够考虑所有不利的地质情况,使方案成果更稳定,使造价在可控的范围内。对于建设单位来说,要规范建设程序,合理安排项目进度,做好工程勘察工作,积极督促收集前期资料,及时与各部门协调有关项目问题。除了重视施工成果,也要重视前期设计阶段,尽量给设计和造价人员留有充足的时间,保证设计图纸和造价成果能够更高质量的完成。

3.2 管线搬迁、征地拆迁等成立专项协调人员,前期充分考虑不利情况

为了将来在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下,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建议针对涉及到的管线搬迁、征地拆迁、交叉工程等成立专门的指挥小组,建立定期协调会议制度。具体来说由项目建设单位总指挥,设计配合,安排人员与各个权属部门充分沟通,明确各部门的要求、限制条件以及后期配合方案。这样保证设计方案最大程度的符合现场情况,减少后期设计变更,使方案更稳定,造价更可控。

另外,对于造价编制人员来说,除了工程本身的费用外,要多了解项目的环境背景,考虑不利的建设条件,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做好费用预估。例如西安市某机场扩建工程,经过对地铁、铁路设计资料调研得知,机场线已开工建设,铁路线将先于路侧交通开工。考虑到将来桥梁施工期间需对机场线、地铁线和铁路线采取必要的施工保护措施,因此暂估了保护措施费约1 500万元,保护方案待后阶段施工界面明确后细化,这样预留费用不漏项有利于后期造价的控制。

3.3 加强设计与造价的紧密配合

(1)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要提高造价控制和经济管理的意识,设计方案必须处理好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在满足工程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在前期设计阶段,对于不确定的方案,应进行多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等多角度进行考虑,选择技术合理、工程造价低、有利于施工、有利于发挥投资效益的设计方案。

(2)对于造价人员来说,需要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一方面要充分了解设计方案,理解设计意图,能够根据设计文件准确计算工程量、套用定额。对于设计方案、工程量有疑义、发现缺漏的情况要及时反馈给设计者,及时修改,保证造价文件能够准确反映设计方案。另一方面,造价人员要多去了解施工工艺以及项目的背景和现场环境,造价编制除了计入与工程实体有关的费用外,还要考虑可能与施工技术、方案、周边环境等相关的其他费用:(1)施工临时占用场地费,如上海市某桥梁改建工程,需要占用立交下绿化,造价计入绿化占用及恢复的费用以及临时借地费。(2)施工完成后,对原有路面和附属设施造成破坏的恢复费用,如恢复路面结构、恢复标志标线等费用。(3)对于周边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的保护费用,如管线保护,跨高速路施工防护棚等费用。(4)交通疏解及维持基础设施运行的费用,如临时交通便道、便桥、标志标线、公交站、信号灯、临时排水等费用(5)没有规定计入但实际工程会发生,容易遗漏的第二部分费用,如基坑监测费、老桥检测费、房屋沉降监测费、交通配合费、地铁安全评估费、文物勘探费、河道占用补偿费等。

(3)实行限额设计,做好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设计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2]。限额设计的实施需要设计人员和造价人员密切配合,共同讨论进行投资和工程量分解,这种层层控制的方式,实现了对工程造价合理有效的控制。

4 结 语

市政改建工程相对新建工程,施工环境更复杂,涉及因素更多,工程造价控制难度也更大。需要充分调研准备,设计与造价要密切配合,设计方案确定时要仔细分析和充分比选,造价编制时要全面考虑影响造价的各个因素,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本文提出的解决措施为今后市政改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改建工程设计阶段设计方案
国道320线上高墨山至万载段(宜万同城)改建工程开始沥青上面层摊铺施工
基于可持续理念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探讨
河南省道235温县城区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数据中心ECC设计方案研究
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公路加宽改建工程路面纵向开裂原因及对策
高速公路ETC改建工程中的监理工作重点及方法
高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某轻卡线束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