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追风者

2019-02-18 11:12谢长军
风能 2019年11期
关键词:龙源巴彦淖尔风能

谢长军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地形。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2.3%,是我国的第三大省份,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00千米。内蒙古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属高原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占全国风能资源总量的三成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截至2018年年底,内蒙古区内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达2869万千瓦,实现了“草原三峡”工程建设的第一个阶段目标。

由于内蒙古地域面积较大,并呈狭长地形。龙源为了高效管理,按蒙西与蒙中、蒙东两个开发团队设置。今天先讲讲龙源在蒙西与蒙中开发风电的故事。

从朱日和、商都风电场开始

早在1992年上半年,内蒙古电力公司就在锡林郭勒盟朱日和地区建设了一座试验风电场,先后安装11台Windpower(美国)100千瓦、10台杭机厂(中国)120千瓦、4台Husumer(德国)250千瓦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300千瓦。

1993年,中国福霖风能公司与内蒙古电力公司签订合资协议,组建内蒙古福霖风能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朱日和风电场与位于乌兰察布盟的商都风电场。1994年下半年,朱日和风电场安装了3台NTK(丹麦)300千瓦风电机组,商都风电场安装了12台NTK 300千瓦风电机组。两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7800千瓦,政府批准上网电价为0.73元,千瓦时左右。内蒙古福霖风能公司也是内蒙古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风电公司,从此开启了内蒙古地区风电商业化开发的先河。

1996年,内蒙古电力公司又自行投资位于乌兰察布盟的辉腾锡勒风电场,安装了43台Micon(丹麦)600千瓦风电机组,总容量为2.58万千瓦,成为当时内蒙古最大的风电场和国内所用机组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场。

1999年7月,中国福霖风能公司并入龙源集团。

2001年6月,龙源与内蒙古电力公司开始合作,投资组建内蒙古龙源风电公司,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赵凤山任董事长,笔者任副董事长,李红梅任财务总监,齐来生任总经理,韩彬任副总经理。双方股东各持股50%。公司整合收购原内蒙古福霖风能公司的风电资产。紧接着,利用德国政府贷款,扩建辉腾锡勒风电场,安装了9台Nordex(德国)600千瓦风电机组。2003年,公司投资扩建6兆瓦技改项目。

2003年11月,按照全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内蒙古电力公司实施厂网分开方案,成立北方联合电力公司。原与龙源合作的风电资产和股权全部划入北方联合电力公司。

2004年6月,内蒙古龙源风电公司改名为内蒙古北方龙源风电公司,乌若思任董事长,刘滨述任总经理,吴昊任副总经理。2003年,已启动的装机容量为2.6万千瓦的国家“双高一优”风电项目继续推进,招标选用12台NEG-Micon(丹麦)900千瓦风电机组和10台GE(美国)1.5兆瓦风电机组,分别于2004年4月和2005年6月投产。这是亚洲第一个使用1.5兆瓦风电机组的风电场,具有里程碑意义。辉腾锡勒风电场海拔高、气温低,GE机组最初水土不服,由于散热系统设计通风流量不足,机组运行后故障频繁,后经过近半年的改造试验,才正常投入使用。从此,龙源开启了与GE在风电业务的多年合作。

2005年10月,北方联合电力公司被华能集团收购后,从发展战略考虑,提出分步中止与龙源在风电方面的合作。经过慎重研判,龙源决定退出合资公司股份,另起炉灶,独立在内蒙古加快开发风能资源。

在做出决定的当天,笔者在呼和浩特市与齐来生(之前他在龙源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免去内蒙古龙源风电公司总经理职务,并被派往乌拉特前旗的乌拉山电厂任书记)通电话,表达邀请其加入龙源的意向,他表示十分愿意加入龙源这个风电大家庭。从尊重北方联合电力公司的角度考虑,还是拖延了一段时间,才正式商调齐来生到龙源工作。偶然获得乌拉特中旗风电开发权

2005年7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主要领导来北京,到中能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当时是龙源办公大楼六楼的商户)走访,在与冯亚莉董事长的谈话中提到风电开发话题。冯亚莉告诉他,这座大楼的主人——龙源就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风电开发公司,可以介绍与他们接洽。半小时后,笔者在公司第一会议室会见了巴彦淖尔市的主要领导,双方交谈后一拍即合。巴彦淖尔市先提供10万-20万千瓦风能资源由龙源负责开发,后期可以继续增加。笔者当场承诺,龙源将派人赴现场调研,如条件具备,可以尽快开工建设。

2005年9月,龙源委派蔡兆文、何家兴两位同事去巴彦淖尔调研,巴彦淖尔市常务副市长弓占维和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贾峻全程陪同考察了乌拉特后旗、中旗和前旗。两位同事回来提交的报告表明:当地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建设条件良好,送出有困难,但可突破解决,地方政府开发积极性高。这些信息,为龙源后来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5年11月23日,龙源与巴彦淖尔市签订《乌拉特中旗川井地区风电开发协议》。进军巴彦淖尔的号角正式吹响,此时,距离与巴彦淖尔市主要领导在北京的会面还不到5个月时间。

2005年12月,龙源下属的新疆风电设计研究所,在没有当地测风数据的条件下,利用气象数据,并参考周边地区测风数据,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编写出乌拉特中旗川井一期4.93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可研报告,并于年内上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2006年3月15日,龙源内蒙古风电项目筹建处正式成立。齐来生任主任,后任龙源内蒙古风电公司总经理。齐来生,内蒙古和林格尔人,1951年出生,是内蒙古地区风电开发的先行者之一。他性格耿直,正派,工作有激情,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為龙源在内蒙古的风电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齐来生总经理的带领下,龙源内蒙古风电公司的创业者们全身心地投入。龙源在蒙西和蒙中地区独立开发风电项目就此拉开了帷幕,逐步实现“零起步、高速度、快发展”的预定目标。

2006年4月27日,乌拉特中旗川井一期4.93万千瓦风电项目,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核准。

2006年7月28日,川井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笔者和巴彦淖尔市市长、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的领导一同出席了开工典礼。

2007年11月,川井一期项目投产发电。2007年12月,川井三期项目(5.05万千瓦)投产发电。2008年4月,川井二期项目(4.93万千瓦)投产发电。2008年12月,川井四期项目(4.93万千瓦)投产发电。

2008年9月18日,时任巴彦淖尔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波(后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副市长李文天再次到访北京龙源总部。笔者同客人深入交换意见,探讨未来扩大合作的可行性,确定由龙源在巴彦淖尔地区建设一座220kV变电站(汇流站),并加快乌拉特后旗和中旗风能资源的开发。

2009年11月,川井五期项目(4.95万千瓦)投产发电。2009年12月,乌拉特后旗赛乌素一、二期项目(9.9万千瓦)投产发电。截至2009年年底,龙源在巴彦淖尔市建成7个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34.69万千瓦。同时建成一座220kV变电站(汇流站)和45千米220kV线路,为已建成风电场的电力及时送出创造有利条件。

后来,由于蒙西电网出现较严重的弃风限电,龙源迫不得已放缓了在巴彦淖尔地区的风电场建设。如果未来电网送出得到改善,笔者认为巴彦淖尔地区仍然是开发风电的不二选择。中标特许权项目,助推大基地建设

风电特许权,是指由风能资源区所在地政府或其授权公司,在对风能资源初步勘测的基础上,划定一块有商业开发价值、可安装适当规模风电机组的风能资源区,通过招标选择业主:中标业主应按特许权协议规定承担项目建设和经营的所有投资和风险。特许期一般为20-25年。政府承诺收购所发全部电量,并由电网管理部门与业主签署购电合同,电价由投标报价竞争确定。

从2003年至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开展了5次陆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确定了15个风电特许权投标项目,总计340万千瓦。龙源参与了投标全过程,2004年,中标江苏如东二期15万千瓦和吉林通榆20万千瓦风电项目:2006年,中标内蒙古包头巴音20万千瓦风电项目。

包头巴音特许权项目,于2007年1月12日获得核准,当年8月15日开工建设,安装134台金风科技的1.5兆瓦風电机组,历时一年,于2008年8月31日投产发电,创造了“龙源内蒙古速度”。该项目是龙源内蒙古公司第一个一次性建设完成的大型整装风电场。与金风科技合作开发的AGC(自动发电控制)功率预测系统应用于这个风电场,也是内蒙古电网中首次使用AGC的风电项目,属于电网友好型风电场。

2013年6月19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带领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组,到龙源包头巴音20万千瓦特许权项目现场视察指导,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为了锻炼青年干部,项目建设开工之际,龙源总部派出工程部桂波到特许权项目建设现场,任龙源内蒙古公司总经理助理,协助总经理分管工程建设。一年半时间,桂波常驻工地,刻苦钻研,学习管理,坚持原则,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项目投产后,他回到龙源总部任工程部副主任,后又被下派到龙源吉林公司任总经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解决了困扰该公司几年的3个工程项目的难题。

特许权项目促进了我国风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推动我国风电机组国产化进程。

2010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大力推进风电大基地建设,但由于电网送出能力有限,弃风限电愈演愈烈,几个大基地建设不得不放慢进度。龙源内蒙古公司积极争取项目,参与基地开发,于2012年核准包头达茂巴音4号20万千瓦项目,2013年核准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巴音杭盖3号20万千瓦项目。巴音4号项目于2015年11月建成投产发电。对于巴音杭盖3号项目,由于限电问题没有缓解,龙源无法获得国电集团的开工许可,2015年被当地政府强制性取消核准指标,给公司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全区布点,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进入2010年以后,受电网送出影响,整个内蒙古地区的风电建设节奏慢了下来。在此期间,龙源内蒙古公司坚持科学发展,采取灵活机动的发展策略,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风电项目。到2012年年底,风电装机容量达到80万千瓦。

首开低风速风电项目先河。和林一、二期风电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革命老区,属低风速风能资源区。2011年10月,一期项目(4.95万千瓦)投产发电。2012年11月,二期项目(4.95万千瓦)投产发电。

电气化铁路支撑电源项目落地。满都拉一、二期项目是到蒙古国专线电气化铁路支撑电源项目。2011年7月,一期项目(4.95万千瓦)投产发电。2012年10月,二期项目(4.95万千瓦)投产发电。

内蒙古第一个分散式风电项目。2012年12月,高腰海6兆瓦(4台金风科技的1.5兆瓦风电机组)接入农网,作为分散式示范项目投产发电,形成就地消纳、远程监控、电费结算的分散式运营模式。

参股抽水蓄能电站,获取风电开发接入容量。2009年,龙源参股呼和浩特市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取得接入电网配额容量44.45万千瓦的许可。上都、商都、兴和、红山等项目均以此为依托落地。

2013年1月,兴和一期项目(4.95万千瓦)投产发电。2014年9月,商都项目(4.8万千瓦)投产发电。2014年10月,上都项目(4.95万千瓦)投产发电。2017年12月,兴和二期项目(4.95万千瓦)投产发电。

截至2018年年底,龙源内蒙古公司建成11个风电场,装机容量为125万千瓦,共计827台风电机组,涉及七大类16种机型。项目分布在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5个盟市的9个旗县,占蒙西电网风电装机总量的7%。累计完成发电量超过180亿千瓦时,实现利润总额超过20亿元。

发展风电,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一点一滴,龙源内蒙古公司与当地各级政府和农牧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赛乌素风电场建设中,应当地政府要求,龙源降低用人学历门槛,招聘接收了几名当地蒙古族大中专毕业生。

四子王风电场靠近边境线,与边防雷达站相邻。雷达站条件艰苦,风电场员工主动联系邀请边防战士联谊,并请战士们到风电场,帮助他们解决洗澡等生活困难。现在风电场和雷达站的人像兄弟一样来往。

和林风电场建设谱写了一段企民和谐的佳话。项目所在地和林格尔县羊群沟乡甜水村没有天然水源,吃水一直靠下雨,“喝上自来水”是几代村民的梦想。龙源内蒙古公司出资47万元连续打井,终于出水,并将饮水管道铺到甜水村每一户村民家里,帮助村民实现了梦想。当地乡政府特意建了一座“饮水思源,不忘龙源”的石碑,以示纪念。

龙源在蒙西与蒙中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建设速度的领跑上,更体现在工程质量上的坚持。川井二期项目和巴音特许权项目双双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一段时间还形成了“龙源现象”,那就是凡有龙源选址开发风电的区域,各大企业都会跟进建设,龙源风电场经常处于被其他风电场包围之中,“跟着龙源建设项目准没错”一度在业内口口相传。

内蒙古的风电场多数地处偏僻地区,公司运维人员短缺。龙源制定了特别政策,除允许适当降低标准招聘大中专毕业生以外,还允许从同行企业和社会招聘人员,以满足用人的需求。

2012年9月,齐来生总经理“超期服役”一年后光荣退休。时任龙源总经理助理的葛岚和路峰分别接任龙源内蒙古公司总经理与党委书记。由于内蒙古电网弃风限电严重,国家已多年不允许内蒙古开发建设新项目,公司进入了发展的困难期。他们开拓创新,全区布局,保持了项目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2014年7月,葛岚到龄卸任,路峰接任总经理,陈云晓任党委书记。2016年1月,陈云晓调任龙源蒙东公司党委书记,王强接替陈云晓任党委书记。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许多贡献。

内蒙古风电开发的启示和展望

内蒙古是我国第一大风能资源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并且建设条件好,开发成本相对较低,但内蒙古地区经济欠发达,当地增量电力消纳有限,解决电力外送是发展内蒙古风电的关键所在。

第一,电网体制限制问题。内蒙古西部电网由自治区所有和管理,与国家电网“一墙之隔”,不能形成有效的联接和互通。要想改变现状,打通体制障碍是关键,也许电网重组是理想的选择。

第二,体制问题解决后,外送电力不存在任何障碍,且可行性极强。内蒙古地域狭长,电网可就近与西北、华北和东北电网紧密联接,而且可以通过上述电网外送电力至华东、华中和南方电网。

第三,在内蒙古地区,风电平价上网容易实现。这个地区的风电场建设造价可以降低至6000元,千瓦左右,年利用小时数可突破3000小时,按照0.25元,千瓦时上网电价估算,业主仍有利可图。同时,也会给外送通道的电力电价留出空间。

第四,建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现有基础上,协商国家电网做好电网送出和风电同步开发规划蓝图,等待时机,加快发展。当前,千万不要盲目审批项目,避免造成新一輪的弃风限电。要安排大型、特大型企业整体联片开发,并负责外送电网的投资建设。

第五,对龙源在内蒙古发展风电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抓紧加快储备开发风能资源。巴彦淖尔仍然是未来重点地区,特别是中蒙边境地带的风能资源尤其珍贵。

二是抓紧开发储备技术资源。在内蒙古提出定制风电场新概念,降低成本,择机进行开发建设。

三是抓紧人才储备和用人准备。龙源能否在内蒙古新一轮的风电开发竞争中取胜,关键是人和人才的能力。

猜你喜欢
龙源巴彦淖尔风能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免责声明
你的鞋夹痛了别人的脚
神奇的风能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作品选登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收藏》电子版加盟龙源国际名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