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ort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2019-02-19 00:20王静娜高天霁陈宁宁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基底膜血尿基因突变

王静娜,高天霁,陈宁宁,罗 丹

(保定市儿童医院肾脏内科,河北保定 071000)

家族性出血性肾炎(Alport syndrome,AS),即Alport综合征,是COL4An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同时,由于该病呈慢性、进行性的特点,未确诊患者需经历多次的检查和治疗,给患者造成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负担。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Alpor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1 临床资料

患儿10岁,女性,主因“血尿、蛋白尿3天”入院。患儿入院前3天因“脾胃不和”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结果:尿蛋白(+++),潜血(++),镜检红细胞20~25/HP,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当地医院未做处置,建议去上一级医院就诊,遂来我院,并以“血尿、蛋白尿原因待查”收入院。患儿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可,食欲欠佳,二便正常。患儿母亲2年前诊断“肾盂肾炎”,尿蛋白(±~++)至今;舅舅因尿毒症去世。

患儿体格检查:双下肢轻度水肿;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七项大致正常;肝功能、补体C3、C4正常;肾功能:肌酐137.5μmol/L,尿素氮12.49mmol/L;血脂:总胆固醇10.64mmol/L,甘油三酯2.1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7.54mmol/L;尿肾早损三项:尿微量白蛋白2546.67mg/L,β2微球蛋白(尿)2.44mg/L,NAG酶117U/L,24h尿蛋白定量5564mg/L。

入院当天查尿常规:尿蛋白(+++),隐血(++),镜检红细胞20~23/HP。影像学检查:泌尿系彩超示双肾较同龄儿平均值增大,实质回声增强,膀胱透声差。肾穿刺活检:光镜检查示局灶增生硬化性肾小球病变,Alport待除外,待电镜检查;电镜检查示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变薄,厚薄不均,致密层节段分层状改变,上皮足突大部分融合,未见电子致密度沉积,肾小管上皮空泡变性,肾间质可见泡沫细胞浸润,电镜诊断符合Alport综合征。基因检查:COL4A5基因突变。诊断:Alport综合征。给予福辛普利10mg qd口服、百令胶囊0.5g tid口服。治疗15天后复查尿蛋白(+),尿隐血(+),镜检红细胞1~3个/HP,24h尿蛋白定量减至2874mg/L,无肉眼血尿,无双下肢水肿,病情好转出院。随访半年,症状无明显进行性加重,无肉眼血尿,无双下肢水肿,尿蛋白波动在(+~++),尿隐血(+)。

2 讨论

Alport综合征(AS)的主要特点是血尿、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衰竭,部分患者可合并有感音神经性耳聋等肾外症状[1],约85%的患者为X连锁显性遗传[2],基因检测为诊断的金标准。本例患儿存在持续性血尿、COL4A5基因突变、肾小球基底膜超微结构广泛异常、家系成员中母亲尿蛋白波动在(±~++)、舅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符合AS的诊断。

突变型IV型胶原蛋白的a链过表达可致足细胞脱落,肾小球基底膜断裂,肾小球硬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肾纤维化等,患者多于中年之前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阶段[3]。此外,AS患者基因突变可致肾小球基底膜(GBM)的稳定性降低,进而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AS患者可由于足细胞脱落、肾小球滤过异常等导致蛋白尿,甚至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脏纤维化[4-5]。X连锁AS为X染色体长臂中部的Xq21-q22基因改变,而编码IV型胶原a5链的COL4A5基因为突变基因[6]。本例患儿为COL4A5基因发生突变,起病时症状就比较明显,经积极治疗后,尿蛋白维持在较稳定范围;其家系中,母亲尿蛋白一直在(+~++)波动,且经基因检测亦确诊为AS;舅舅因医疗水平、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未查清病因,最终因尿毒症去世。据此推断,AS的严重程度存在性别差异,与TEMME等[7]得出的COL4A5突变对男性患者影响严重,而对女性患者的影响则程度不一的结论相一致。

目前,尚无彻底治愈AS的方法,临床上常采取减少尿蛋白、抗肾纤维化等治疗来延缓病情进展,以延缓肾衰竭的发生。大量临床数据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1(AT1)受体拮抗剂对儿童肾脏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高[8]。因此,AS研究协作组织推荐使用ACEI作为治疗AS的一线用药,当患儿出现ACEI相关不良反应时,推荐使用AT1受体拮抗剂作为二线用药[9]。GROSS等[3]发现,ACEI、AT1受体拮抗剂均能减少尿蛋白,使AS患者发生肾衰竭的时间推迟约13年。根据AS用药指导,给予本例患儿福辛普利联合百令胶囊降尿蛋白等治疗,患儿症状无明显进行性加重,无肉眼血尿,尿蛋白及隐血较前明显减轻,且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近年来,基础研究发现,可将转化生长因子-β1、icroRNA-2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作为AS治疗的新靶点,有望研发出新药物,以达到延缓肾衰竭的目的[1,10]。干细胞、基因疗法作为AS治疗方法的一种,目前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尚未应用于临床。

AS属于遗传性肾脏疾病的范畴,临床医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于初诊患者应仔细甄别,避免误诊而致治疗不当。目前,AS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继续探索治疗AS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基底膜血尿基因突变
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的取材培养技术*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豚鼠耳蜗基底膜响应特性的实验测试与分析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基于螺旋型耳蜗的数值分析
考虑蜗孔尺寸的人耳耳蜗有限元模型研究
一例脑腱黄瘤病患者的CYP27A1基因突变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