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通藏族房名考察

2019-02-19 02:33噢耀扎西攀超林俊华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祖屋藏族家族

噢耀·扎西攀超 林俊华

房名作为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藏区尤其是农牧混合区是较为普遍存在的,至今在许多地区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功能。对房名的研究涉及藏族的婚姻和继嗣制度、血缘关系、家庭组织、居住形态等各方面。在不同的地区,房名的具体情形有所不同,是藏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近年来,学术界开始重视对藏族房名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问世,如:李锦的《家屋与嘉绒藏族社会结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8月),以及所发表的《嘉绒藏族房名继承者对家屋权利和义务的象征性赎买》(《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12)、《家屋的意义:嘉绒藏族的房名继承与亲属关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07)、《土地制度与嘉绒藏族房名的获得——对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05)等论文,张原《神山与家屋——嘉绒藏人的神圣历史和社会结构》(《宗教人类学》2013.09)、更登磋《松潘藏族的亲属称谓、房名及其文化意涵》(《民族研究》2015.07),王志强《藏族姓氏与汉姓转译现象考察——以青海“卓仓藏族”姓氏考察为例》(《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05),罗泽龙《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朱坝村房名调查报告》(《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4.07》,郭建勋《锅庄石信仰、房名与藏区社会组织的变迁——以川西鱼通地区为例》(《青海民族研究》2011.04),郎维伟、张朴《嘉绒藏族的姓氏文化与村落社会的传统互助——以甘孜州沈村藏族为例》(《西藏研究》2010.04),罗让卓玛《藏族房名研究——以汾甲村为例》(《西藏大学 》2018.04),邹立波《嘉绒藏族房名初探——以雅安市硗碛藏族乡嘎日村为例》(《藏学研究》第6辑,2010.12)等。生活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境内的“鱼通”人,是藏族的一个分支族群,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房名文化。本文作者噢耀·扎西攀超系鱼通麦崩乡人,近年来退休赋闲在家,对鱼通各乡、村的房名逐一进行了详细调查,现将考察报告如下,供学术界进一步研究“鱼通”房名文化之参考。

一、“鱼通”藏族简介

“鱼通”是生活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东北部大渡河峡谷中的一个藏族族群。“鱼通”人自称“贵羌”,学术界将其汉译为“贵琼”。现有总人口约9000人,主要分布在康定市鱼通乡姑咱镇、时济乡、鱼通乡(原舍联乡、前溪乡)、麦崩乡、金汤镇、三合乡、捧塔乡境内。其境域下至瓦斯沟口,上到金汤河口及金汤河流域,地理坐标在北纬30.79°-29.99°,东经101.95°-102.50°之间,共计1658平方公里。

“鱼通”是藏族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族群,有其独特的文化形态。从语言看,“鱼通”人有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学术界称之为“贵琼语”。但是他们只有语言而无文字,书面表达只能借助于藏文或汉文。从宗教上看,“鱼通”人也信仰藏传佛教,但他们也信仰本民族古老的“公嘛”,而且,他们对“公嘛”的信仰远远超过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在服饰上,“鱼通”人以青、蓝两色为主色调,男子以包头帕,穿长衫、羊皮褂子,束腰带,打绑腿;妇女则搭绣花头帕,穿长衫,系围腰,与岷江流域的羌族服饰有较大的相似性。在丧葬方面,“鱼通”人行二次葬,即先火葬,再土葬或水葬或林葬。其火葬方式为竖棺火葬,与其他藏族族群的火葬方式有较大区别。在年节方面,“鱼通”人也有自己独特的年节文化。每逢农历羊年举行的12年1次的“羊年会”,全体“鱼通”人都要以村寨为单位,举行“打火把”“喊天”“献牲”等祭祀活动。在生产、生活中,“鱼通”人背负物品的方式也很奇特,他们不用双肩着力,而是用一皮条系于额头,用额头着力背负物品,称之为“勒”……这些都是“鱼通”人的标志性特征,周边民族只凭其中任一特征,便可将他们辨认出来。

二、“鱼通”房名及其意义

房名鱼通话称之为“苟”或“仓”。汉译为“家屋的名号”。其表达方式一般是在各家的名后加“苟”或“仓”,如“搅布苟”“俄乐仓”,汉意为“搅布家”“俄乐家”。据了解鱼通的人介绍,“苟”与“仓”为同一含义,历史上(或藏文书面语),人们多称之为“仓”,现在口头语逐渐改称“苟”。

房名虽然指的是“家屋”的名号,但是,在“鱼通”人的文化中,“家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自己家所居住的房屋”,而指的是“祖屋”,即同一个父系血缘集团所共有的第一代男性祖先所拥有的“家屋”。当其第一代男性祖对其“家屋”命名后,这个“家屋的名号”便固定下来,并由这个“家屋”所繁衍出来的所有男性子孙一代一代继承下来,成为这个家族所有子孙后代共同的房名。

“鱼通”的房名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原生房名,一种叫派生房名。

原生房名即“祖屋的名号”,也可称为基础房名。原生房名的命名方式比较简单,一般以该家族始祖之名,或来致原始部,或社会地位、职业,或所在地名命名。如“喇嘛”“公嘛”“铁匠”“俄乌”(喊天人)等房名,就是以社会地位或职业命名的;“喽口塘旺苟”则是以地名命名的原生房名一般都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其历史的长短与该家族的历史相同。

派生房名指的是在原生房名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房名。当一个家庭人丁兴旺、子孙满堂时,分家、分户便成为必然。这时从“祖屋”中分出的小家庭,同样需要一个自己的房名,而这个房名既要坚守“祖屋”的房名,又要有自己名号,于是便有了以原生房名为基础的派生房名。关于派生房名,我们在后面将进行专门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房名对于“鱼通”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房名是“鱼通”社会中血缘认同的凭证。在“鱼通”人看来,凡具有相同房名的人,不论他们是否同居一处,是否相互认识,他们都可凭借相同的房名来确定相互间的亲属关系,认同为同一个祖先的后代。这种认同是“鱼通”处理社会关系的基础。当被认同为同一个家族后,相互间便具有了亲戚关系,便在该家族中拥有了与其它成员相同的权力与义务。如相互帮助,共同对外,禁止通婚等。相反,如果相互间的房名不同,则表明两人之间不具备血缘关系,不属于同一个家族。

其二,房名是“鱼通”人的“根”。“鱼通”人认为,同一个家族的成员都发源于同一个房名。因而,房名是一个家族的“根”。换句话说,一户人家如果没有房名,则意味着他们在当地是没有“根”的;没有“根”的人家在当地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因此,在“鱼通”人的观念中,“鱼通”人可划分为“本籍”和“客籍”两大类。“本籍”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而“本籍”与“客籍”区分就是以是否有房名作为依据的,有房名的就是有“根”之人,是本地人;没有房名的则为外来户,他们在当地是没有“根”的。

其三,房名实为家族之名,相当于汉族社会中的姓氏。历史上的“鱼通”人原本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姓氏的,家长在给孩子命名时,往往是请一喇嘛或公嘛打卦取一吉祥名字即可。但是,吉祥的名字往往最容易重复。如“扎西”(意为吉祥)一名,同一个村子中就可能出现两个甚至更多的这个名字的男孩,为了加以区别,人们就在名字之前加上房名进行区别,人们根据前加的房名就会知道:这个是“张家的扎西”,那个是“李家的扎西”。如本文作者的名字就是请喇嘛取的,叫“扎西攀超”(意为吉祥如意),房名为“噢耀”,因此全名叫“噢耀·扎西攀超”;而“昂尼”家也有一个叫“扎西攀超”的男子,因此,他的全名叫“昂尼.扎西攀超”。在这里,“噢耀”“昂尼”便具有了姓氏的意义。清代以后,汉姓开始在“鱼通”流行起来,许多人家都开始使用汉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鱼通”人与汉族人的交流日益加深,到学校上学会遇上汉族老师,到政府办事会遇上汉族干部,生产队里劳动也可能有汉族计分员、汉族会计……汉式姓名开始普遍使用。但“鱼通”人心目中,汉姓、汉名依然没有房名重要,因为他们知道“鱼通”人的汉姓大多是清代时,因赐姓、改姓、拜庙得姓、拜干爹干妈等方式而取得的,不具备血缘识别的功能。

三、原生房名及其分布

(一)麦崩乡

为舍村17个:杰布苟、曲露苟、道吉苟、格什苟、幔栏苟、万都苟、乌布苟、敖脑苟、二尖苟、氘艽苟、燥燥苟、噢耀苟、亚悯郎苟、嘿吉苟、嘎嘎苟、艾孜苟、昂坭苟。

日央村19个:佼部苟、膜佼苟、达拉苟、杜布苟:昂焘苟、皎布泽苟、嗡择苟、榄安苟、孢搅苟、强姆苟、嘎嘎苟、敖告苟、万都苟、昂坭苟、佼布泽苟、蔷色苟、建满苟、格格苟、茹猛泽曲露苟。

磨子沟村8个:敖召哪苟、敖孢苟、吉布苟、阿依苟、嘿吉苟、揽安苟、万都苟、噢纪苟。

昌昌村10个:澳招勒苟、澳纪苟、嗡努苟、亚拉苟、敖迟苟、贝盖姆苟、澳茂苟、格格苟、幔浪苟、阿依苟。

瓜达沟村6个:昂涛苟、贝崩姆苟、蔷嘉苟、敖佼苟、阿依苟、郎尼苟。

厂马村16:敖包苟、嘉智苟、敖伍苟、昂智苟、阿依苟、降贝苟、仲底郎苟、嘿敏苟、伍玻苟、敖佼苟、双姆苟、佼布苟、杠嘛苟、漫郎苟、呼达郎苟、狠抽苟。

上下火地8个:娄口塘旺苟、嗡努苟、嘿硭苟、安智苟、较搞苟、阿娘苟、希绕苟、嗡泽苟。

敏迁16个:嘉理苟、阿良苟、阿达苟、呼达苟、杆劣苟、杆理苟、桑乌苟、阿依苟、阿亚苟、安供苟、敖遥苟、格布苟、杠毛苟、蔷色苟、浩被甲苟、依理苟。

高悟村11个:佼布苟、阴姆苟、英泽苟、敖遭苟、郎尼苟、杉满苟、昂涛苟、阿满苟、嘉理苟、泽毛苟、敖佼苟。

(二)鱼通乡

初咱村32个:底斑苟(又叫阿布苟)、地佼苟、敖镐苟、麻佼苟、伍简苟、阿拥苟、益姆苟、益乐苟、被马苟、嘎布、敖社苟、生豆叫布苟、昂岢苟、阿伍苟、敖却苟、贡嘛苟、嘿吉苟、默郎苟、阿益苟、泽理苟、毕吉苟、嘉利苟、敖包苟、再伍苟、先迟姆苟、初召苟、昂江苟、阿姆苟、郎吉苟、木拉苟、单里苟、盐四苟。

前溪村21个:杠嘛苟、哎年苟、囊佼苟、敖道苟、莞嘉苟、佼葆苟、木嘎拉苟、安察泽苟、贼遭苟、伍尖苟、珊兰苟、敖考苟、昂郎苟、敖遭苟、窈么苟、咯乐苟、木拉苟、佬湜苟、嘎让苟、阿谋则苟、颁栏苟。

俄包村19个:绕贝苟、坩遭苟、桑嗡苟、敖迟苟、郎考苟、阿贡苟、昂呢苟、益嘉苟、泽担苟、敖保苟、昂郎苟、氡佬苟、阿依苟、郎麽泽苟、郎梅苟、跃麽泽苟、阿达苟、安察苟、颁栏苟。

赶羊村14个:昂抽苟、阿依苟、阿布苟、蔷色莫苟、达佬苟、益嘉苟、更应苟、仲麦姆苟、付达姆苟、郎喆姆苟、攀超苟、草室苟、阿伍苟、郎哲苟。

楼上村5个:敖伍苟、扣加苟、郎考苟、敖纪苟、依敏苟。

雄居村3个:敖波苟、拿古苟、凹衣苟。

龙安村8个:年捻苟、昂抽苟、阿爸苟、敖涛苟、昂考苟、郎抽苟、足益苟、佼莽苟。

江咀村4个:漫郎苟、敖俄苟、阿依苟、稍泽苟。

野坝村19个:洛哦焘苟、阿娘苟、道吉苟、阿郎苟、甲珠苟、嗡泽苟、搞稼苟、安幔苟、佼布苟、阿娘苟、亚巴苟、桑袄苟、敖让苟、依拉苟、狠抽苟、呷拉苟、嘛让苟、嗡卡拉苟、昂呢苟。

勒树村14个:郎佼苟、格佼苟、佼呼苟、安曲苟、氘佼苟、浪它苟、阿佼苟、故遭苟、阿茲苟、敖纪苟、色没苟、佼都苟、敖扫苟、浪擦苟。

舍联村17个:底搅苟、勒甫苟、英珠搅苟、拦底浪苟、昂抽苟、阿依苟、蔷色苟、杠么苟、格搅苟、扎布苟、阿娘苟、安志苟、壮浪苟、浩被甲苟、勒木苟、牙浪苟、昂江苟。

威功村8个:曲露苟、阿依苟、佼布苟、噢淘苟、郎芒苟、扎娄处娄苟、杠么苟、杜布苟。

(三)时济乡

大坝村7个:巴郎苟、依乐苟、阿茲苟、杜布苟、角老苟、蔷色苟、阿娘苟。

邦吉村7个:蔷念姆苟、蔷色苟、依捞沟、嘎佼苟、郎靠沟、噢昨苟、噢乌苟。

庄上村12个:凹哥苟、阿衣苟、甘泽苟、洛达苟、格西苟、澳高苟、蔷色苟、澳抱苟、什章苟、亚门苟、昂秋苟、洛兰苟。

时济村12个:函纠苟、哥这苟、交斯苟、喇嘛苟、黑纠苟、杠叉苟、蛮浪苟、什章苟、枪包苟、邦然苟、蔷色苟、娘门苟。

若吉村4个:蛮浪苟、凹佼苟、斗基苟、杵鲁蒙苟。

亢州村14个:易羌苟、扣依孟子苟、孔跑孟子苟、茨米塔孟子苟、桑木苟、觉角木苟、翁珠苟、银签苟、阿布苟、丹独苟、喽孟苟、日尖孟苟、全山木苟、观观孟苟。

(四)姑咱镇

黑日村6个:何丹珠苟、托郎翁苟、让朗苟、降抽苟、贡毛苟、曲陆苟。

姑咱村3个:袄佼苟、曲陆苟、吴查苟。

以上房名均为用汉语记音,因鱼通话与汉语之间找不到完全对称字词,因此,所有汉字记音不能与鱼通话发音一一对应。

四、房名的传承与发展

前面谈到,房名是“鱼通”人的“根”,是同一个父系血缘集团成员认同的凭证,因此,房名不能中断,也不能变更,而是需要传承和发展的。那么,房名是怎样传承和发展的呢?

(一)房名的传承

在“鱼通”的家庭中,当子女们长大成人后,女儿便出嫁到别一个家庭,成为另一个家族的成员,协助另一个家族完成房名的传承。男孩子中,父母会这择一个留在家中(一般多为小儿子)与自己一同生活,并为自己养老送终。其余诸子则在婚后从祖屋中分家出来,并在祖屋附近新建一房,独立生活。跟随父母生活的,在父母过世后,他不仅要继承父母的财产,也要继承祖屋的房名,并担负起将房名继续传承下去的职责。同样,他未来的孩子也一样会有一个留在家中,继承自己的财产和房名……“鱼通”人的房名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

这种传承方式简单有效,但是有时也会遇到困难。如:有的人家只生育有女儿,没有男孩;有的人家甚至可能既无儿也无女。这时,既定的传承法则便会失效,既有的房名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了能保证这些家族的房名能有序传承下去,“鱼通”人找到了两条十分有效的补救措施:第一,“招赘”,即留一女在家,通过招上门女婿的方式来保证本家族房名的延续。第二,“抱养”,即通过抱养一个男孩子的方式来保证本家族房名的延续。不管是抱养的“儿子”还是上门的女婿,一旦进入到这个新的家庭,他们便要放弃自己原生家庭的房名,使用这个新家庭的房名,担负起传承新家庭房名的使命。

(二)房名的发展

除了一个儿子能随父母生活,继承祖屋的房名,其余诸子则在婚后从祖屋中分家出来,并在祖屋附近新建一房,独立生活。这时,新组建的家庭便会以祖屋名号为基础,给自己的新屋一个新的房名。

那么,怎样才能以祖屋名号为基础给自己的新屋一个新的房名呢?“鱼通”人常见的做法是:

第一,有的分户是根据在原家庭中的辈分、称呼命名。如:阿达苟(阿爸家)、阿漫苟(阿妈家)、阿布苟(阿爷家)、阿资苟(阿奶家)、敖佼苟(阿兄家)、敖搞苟(阿姐家)、格格苟(阿哥家)、哦觉苟(阿伯家)、阿贡苟(舅舅家)。

第二,有的分户是根据职业、社会地位命名。如:喇嘛苟(喇嘛家)、喇森苟(小喇嘛家)、格西苟(格西家)、公嘛苟(公嘛家)。

第三,有的是根据分户与祖屋的关系进行命名。如:给布苟(给布家)派生出两个新房名,一个叫给布喽口蔷苟(给布上面那家);另一个叫给布浩杯嘉苟(给布下面那家)。又如,有的一家只有两兄弟,一个留在祖屋,另一个则分出去新建一房,于是新分出去的这家叫羌色苟(新房子家)。

第四,有的分户是根据在村子里的方位进行命名,如:仲底姆苟(村子上方那家)、仲麦姆苟(村子下那家)。

第五,有的分户不住在本村,而是到别的村去了,一般就在祖屋房名前加上一个所在村庄的名字。如:依姆·道吉苟(依姆村的道吉家)。

原生房名的延续,体现了一个家族的连续性和古老性;而派生出来的新房名,则表现出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程度。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鱼通”人的原生房名和派生房的区别是相对的,派生房名也有可能转化成原生房名。因为:第一,随着一个家族的不断繁衍,一个派生房名又可形成二次派生、三次派生……在这个派生链条中,上一级派生房名针对于下一级派生房来说,便成为了原生房名。第二,“鱼通”人没有文字,也没有家谱。因此 ,当一个派生房名在经过若干代人、若干次派生后,人们很难再记住这个派生链条上早期的各个环节。于是,现有记忆中最早的那个派生环节,便被认定为该家族最早的原生房名。如,有的派生房名取名为“阿哥家”“老三家”“女婿家”等 ,在同代人中,人们都知道这些“阿哥家”“老三家”“女婿家”的老房名,知道他们是从哪个房名派生出来的;但在若干代人和若干次派生后,人们可能只知道自己是“阿哥家”或“老三家”或“女婿家”派生出来的,至于“阿哥家”“老三家”“女婿家”是哪家的阿哥,哪家的老三,哪家的女婿便不再知晓。这时,“阿哥家”“老三家”“女婿家”便从派生房名转化成为了原生房名。

结 语

古老的房名在连续不断地延续,新的房名也在不断地产生。房名的历史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也是“鱼通”人的历史。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基本弄清了鱼通藏族原生房名的名称,分布区域,以及有序派生的房名等,倾全力把绝大多数鱼通房名收录在案,但也有可能有疏漏之处,今后弥补。在走访调查期间承蒙高天富、高志轩、杨贵富、杨正友、杨正林、杨汉学、张绍荣、高国清、郎尼、高文武、潘高林、杨正鸿、杨国贞、高国全、王顺安、高苏美、高国君、贾向新等鱼通老乡的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猜你喜欢
祖屋藏族家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HK家族崛起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祖屋
《小偷家族》
寂寞的祖屋(外一首)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祖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