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浦阳江

2019-02-19 05:08何金海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河姆渡阳江良渚

何金海

浦阳江,发源于浙江中部浦江县花桥乡天灵岩南麓大园湾,向东南流经浦江县城、转东经诸暨市城区,至下游的茅渚埠,分东西两江。传说,古越国时,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曾在浦阳江边浣纱。浦阳江的主流西江北流至祝桥,左纳五泄江,经姚公埠与东江汇合后,北流经萧山区尖山镇,至闻堰南侧的小砾山,注入浙江母亲河钱塘江。它的干流长149.7公里,集雨面积3451.5平方公里。当地流传着“三颗毛雨满江水,两个日头江朝天”的农谚。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上游先后建了通济桥、安华、青山、和平等中小水库一千多座,灌溉面积23万亩,治理了“小黄河”,确保域区老百姓旱涝保收。

浦阳江,150公里长,没办法和钱塘江比,更不能和长江、黄河比。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起至今,古浦阳江流域自下而上先后发现了三种考古学文明,时间跨度达3000年。

1973年,第一次考古发现河姆渡文化,经科学的方法测定,它的年代为距今约7000年,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这是当时世界上发现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不但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说,许多考古学者还依此认为河姆渡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黑陶,也是河姆渡出土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还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这是河姆渡文化为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1986年,河姆渡文化被编人中学历史教科书。

1990年10月,在萧山湘湖区城厢砖瓦厂工地发现的跨湖桥遗址,经碳14测定距今7000-8000年,后被命名为跨湖桥文化,挖掘出土了人工栽培水稻,大量的陶器、石器等文物,有国内发现的最早的独木舟。另外,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栽培稻、中国最早的慢轮制陶技术和最早的彩陶等,让水稻栽培的历史又提前了1000年。

2006年命名的上山文化,位于浙江中部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渠南村北。最早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2001年开始挖掘。据碳14测定的结果是:上山遗址的年代为距今8400-11400年。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片表面发现了较多的稻壳印痕,胎土中有大量稻壳、稻叶,还有稻米遗存,专家认为,这是长江下游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稻作遗存。中国考古协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在《探寻中华文明源头》一课中说: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水稻发现地,是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在已出土的文物中,有约80件陶器,大多数器形为大口盆;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用于稻谷脱壳的石球、石磨盘等。2001-2006年的三期考古发掘和研究证实,距今万年的上山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将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整整3000年。

上述三种文化,皆出自浦阳江流域,上山文化在上游、跨湖桥文化在中游、河姆渡文化在下游。读者也许会问:浦阳江是钱塘江支流,离余姚的河姆渡那么远,怎么会是浦阳江流域的?

这个问题答案在《绍兴县志》。明代之前,浦阳江出诸暨、经萧山后,转折向东,经绍兴、上虞东流人海,是一条与钱塘江独立的河流,河姆渡所在位置处于古浦阳江下游区域。可以想见,当年的西施,应该也是沿着这条水路到达越都会稽的。明成化九年(1473)戴琥任绍兴知府,他在考察了绍兴水利形勢后,认为是浦阳江扰乱了整个鉴湖水系。戴琥为此组织百姓筑堤数十万丈,围海得田四万余亩,人称“戴公堤”;在萧山临浦修筑麻溪坝,截断浦阳江与山会平原的关系,让浦阳江水就近直接入钱塘江,水患为此根绝,浦阳江作为独立入海的历史也宣告结束。戴琥还以四季农事为重,兼顾航行、交通,将浦阳江水位调控原则与方法刻之于碑,立于府署,寄语后任对地方水利事业要“视如家事,随时葺理,不避嫌,不恤谤,不令大败,以佐吾民”。即为后世著称的《戴琥水利碑》,亦称《绍兴府境全图记碑》(今存禹陵)。

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和上山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稻作的遗存和出土的陶器和石器,而且,三者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石器用来加工稻壳使其成米,陶器很可能就是做饭烧粥的用具。陶器出现了,农业出现了,磨制石器的技术也出现了,所以,在考古上叫作“新石器时代革命”,也叫“农业革命”,距今10000年左右。

一直以来,黄河流域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六千多年前孕育了半坡文化,五千多年前的华夏民族,就是在黄河领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繁衍和发展的,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长江,全长6380公里,是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三大河流。和半坡文化几乎同时期,长江流域也孕育了河姆渡文化。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之前,几乎所有的出土证据都表明:中华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诞生于黄河流域。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一个新的依据:那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仅仅局限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此后,黄河、长江两流域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共同的中心。

位于钱塘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也是长江下游地区的代表性文化遗址,距今4000-5300年左右。该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形;陶器也相当细致;还有良渚古城遗址以及古城具有的世界同期最早的防洪水坝系统。

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良渚文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从浦阳江到钱塘江直至长江,从跨湖桥文化到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直至良渚文化,中华文明一路浩浩荡荡流淌。

责任编辑:崔家妹

猜你喜欢
河姆渡阳江良渚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阳江开放大学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良渚保护大事记
“玉”见良渚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
穿越之旅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