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桑品种育71-1室内袋接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2019-02-20 03:06陈汉文
蚕桑茶叶通讯 2019年4期
关键词:多菌灵斜面苗圃

陈汉文

(江苏省射阳县特庸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24313)

射阳县特庸镇是全国闻名的桑苗繁育基地,当地蚕农对桑苗室内袋接技术实践经验丰富,各类桑品种嫁接成活率均较高,但相对而言,育71-1品种嫁接成活率偏低,多年来徘徊不前,2015年仍只有68%。为此,技术推广部门认真研究育71-1品种性状,针对性钻研室内袋接技术,通过几年的反复实践,将育71-1成活率提高到86%以上。

1 把握嫁接时间

嫁接时间对成活率影响很大。嫁接时间偏早,因气温低,砧木的形成层层数少,皮层不易捏开,砧木袋口小,穗头容易插皱皮影响成活率。嫁接过迟,接穗条贮存时间过长养分消耗、含水率下降,影响嫁接成活率。

根据近几年实践,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室内袋接,砧木皮层易于捏开,而且接穗伤流小,愈合快,成活率高。嫁接量少的,集中在3月中下旬嫁接,此时砧木的形成层细胞分裂旺盛,有5~7层形成层,成活率较高。

2 选用优质砧木

选用根径0.6cm以上、无侧根的1年生实生桑苗,尤以砂质土生长的苗木为好。外面购进的实生桑苗,要严格检疫,不可带有紫纹羽病和桑根结线虫病。如果距离嫁接期长,应假植在室外背阴处,先扎成小捆(50株),然后开假植沟,将小捆排列进去,把桑苗根部完全埋入土壤并压实,定期检查,以防失水或发霉。

当地的实生苗,可边用边起,以保持桑苗新鲜度,但也需要在使用前3~5d起苗,在阴凉的室内存放,略微失鲜,软化一下根茎皮层,插入接穗时砧木皮层不易开裂,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3 保持穗条质量

3.1 充实穗条

育71-1枝条木质部疏松,作为接穗的桑园,上年度要做好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配施P、K肥,同时要养用结合,晚秋期要多留叶,促进枝条充实。

3.2 适时剪条

育71-1属早生品种,春季桑树萌动早,剪条过迟会降低成活率,所以剪条宁早勿迟,一般在立春前后剪取。育71-1冬芽较大、副芽少,在穗条剪采、运输过程中,动作要轻,避免损伤冬芽。

3.3 贮藏保质

育71-1现采的接穗条含水率在50%以上,嫁接时伤流大,嫁接成活率一般。如果穗条失水导致含水率低于33%,形成层细胞濒临死亡,成活率极低。经适当贮藏,接穗条减重7%~10%,含水率在40%~43%时,接穗削面树液渗出稍慢呈珠状,这种接穗条嫁接成活率最高。总之,不管什么时间嫁接,穗条贮藏比不贮藏成活率要高10%~15%[1]。所以,要把剪回的穗条进行适当贮藏。先在地面铺上10cm的砂土,然后把捆成小捆的穗条剪口向下竖立在砂土上,然后在穗条的四周和上面覆盖草帘,紧闭门窗。室内的温度一般保持在5~10℃,相对湿度70%,保证穗条不干枯、不发芽[2]。

4 提高削插水平

4.1 剪砧木斜面要大

在实生桑青黄交界处下方1cm处呈40°左右角度下剪,剪成大斜面,便于捏开皮层使接插袋最大化,有利于接穗的顺利插入。

4.2 削接穗下刀要陡

室内袋接采用“四刀一剪”法:在接穗的冬芽背面稍下方约1cm左右下第一刀,削出时要带一定的弧度,削成弧形斜面,舌端略带木质部;第2刀将舌端过长部分削去,然后在弧形斜面的两侧削第3、4刀;第2、3、4刀下刀要陡,不使皮层过度突出木质部边缘,舌尖要长一点、厚一点、窄一点;最后在冬芽芽尖上方约0.5cm处剪断,保持接穗头长4cm左右。

4.3 插接穗要紧

接插时,粗砧木选用粗穗头,细砧木选用细穗头,穗头冬芽损伤的、舌端皮层起皱或分离的,要弃用。插接穗时用手捏开砧木斜面最上端皮层,使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呈口袋状,将接穗头缓缓插入口袋,使接穗露青皮层与砧木皮层密切接合直至插紧,形成嫁接体[3]。插时用力要适度,不使穗头皮层起皱或砧木口袋破裂。每一批接插完成后,成把甩动嫁接体,检查接穗与砧木接插的紧实度,对掉落的嫁接体砧木重新剪定更换穗头接插。

5 重视贮藏促愈合

一般采用畦式贮藏,畦高70cm、畦底宽40cm、畦顶宽30cm、长度视贮藏室确定。贮藏前准备泥土,取地表层下面的未经作物生长的板结土(生土)为好,打碎耙细备用。切忌使用农田表土,因其有机质含量大,极易烂芽[3]。贮藏前,先把嫁接体按25株/捆用皮筋捆好,嫁接体留长12~14cm(对略长的将砧木根须修去),摆放在塑料方框中,放进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溶液中浸渍一下取出备贮。贮藏时,在地面铺宽50cm、厚2cm的泥土,用多菌灵液将泥土喷湿,将嫁接体砧木末端对砧木末端、穗头向外平铺在泥土上。一层嫁接体铺好后,在嫁接体砧木部位铺泥土,穗头部位不铺泥土,中间低的地方多铺土并拍实,使砧木与泥土密接,整层嫁接体形成平整面,然后用多菌灵液将整层平面喷湿。用同样的方法贮放其余各层,共放15~16层,最后用湿草帘覆盖整个嫁接体畦体。贮藏室温度保持在5~8℃,相对湿度保持在70%,防止嫁接体霉烂、干瘪。

6 适时催芽促发育

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催芽。催芽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嫁接体,催芽室内温度保持20~22℃,相对湿度90%。白天温度高时,采取揭膜降温措施;夜间温度低时,关闭门窗保温;湿度不足时,在墙壁、地面补湿,或者结合喷施多菌灵液补湿(多菌灵液隔3~4d用一次)。催芽经10~15d,当穗芽发育到近脱苞期时(绿豆大小)即可移植(一般在4月上中旬)。

7 搞好移植壅土

多年实践证明,苗圃地的土壤类型左右着嫁接成活率的高低,以砂土最好,壤土一般,盐碱土、黏土最差[4]。因此,要尽量选砂质土壤、且不连作的田块作为苗圃地。在移植前1~2d,把经过冬翻、下足有机质基肥的苗圃地耙细打平。移植前对嫁接体进行检查,出现干枯、霉变、烂芽的,全部淘汰。移植时开东西向植沟(行距30cm),开成60°向南斜面,深15cm左右,嫁接体按株距7~8cm摆放在斜面上,穗头一律平于地面,穗芽朝南向上,便于出苗。干旱气候时,植沟内要适当浇水,带水移植。嫁接体摆放好一行后,先覆土于砧木部位踩实,然后将湿润细砂土堆放在穗头附近,双手将土推向穗头部位缓缓用力壅紧,最后在穗头顶部覆盖湿细土,形成底角大、中间紧、上面松、厚度1.5cm左右的小垄。有条件的可以在移植行上覆盖地膜,可保持土壤温湿度,有利于提高嫁接体成活率。整个移植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碰掉穗芽,并要防风吹日晒,不使嫁接体失水,以提高移植的成活率。

8 加强出苗管理

嫁接体移植后,要加强田间观察准确掌握土壤墒情,及时进行排灌,防止旱灾和苗地积水影响成活率。因下雨或者人工抗旱,苗圃地表土容易结成硬壳,育71-1桑芽不易钻出,应在出苗期及时进行人工揭土,助力桑芽出土,提高桑苗成活率。出苗后,结合除草松土撒毒土或人工捕捉,防治蜗牛和地老虎等,以减少损苗[5]。

猜你喜欢
多菌灵斜面苗圃
斜面之上探动能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对一个平抛与斜面结合问题的探析
种植苗圃抢先机 解决好这些问题
艺术小苗圃
艺术小苗圃
艺术小苗圃
加工过程对柑橘罐头多菌灵残留的影响
浙贝母中多菌灵残留量测定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