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视角的连云港城市风貌

2019-02-20 07:52卢士兵任圣臣
关键词:风貌连云港特色

卢士兵 任圣臣

1连云港市城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2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1 城市风貌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概念演变

1.1 城市风貌内涵的初期认识

“风貌”这一概念,与20世纪80年代历史文化名城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虽然在历史文化名城制度设立的初期未对“风貌”进行准确的概念界定,但从相关表述中可以判断当时“风貌”的重点在于传统民居建筑的外貌形态特征。当时也认识到,“风貌”具体要素的丰富性并不仅限于传统民居建筑,局部的城市风貌由街道、民居、文物建筑群、城墙、城市轮廓线等构成。

1.2 城市风貌内涵的逐步完善

随着20世纪90年代之后关于中国历史城市的研究不断深入,历史城市与周边自然人文环境的关联性更加明确。2005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规范》明确定义了 “风貌”一词:“反映历史文化特征的城镇景观和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面貌”。可以看出,名城风貌内涵,显然超出了早期以传统民居建筑群特色形态为基础的建筑街巷范畴,既包括大范围与城市形态关联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包括与城市文化关联的人文景观。

2 山海城交融环抱的城市风貌特色

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万里海疆的脐部, 东临大海, 得万古波涛之灵气;西接内陆, 承中原文化之精华;北望渤海湾, 南接长三角, 兼收北方粗犷豪放和南方细腻温和的双重文化影响。漫长的自然演进中连云港由“陆上朐县”和“海上郁洲”两大板块,随着“沧海桑田”和“黄河夺淮”的自然环境演进,逐渐形成了如今“山海城交融环抱”的城市风貌。

2.1 自然风貌特征解析

(1)山林秀美,临海而立。由云台山脉和沿海10余座岛屿构成了城市东南侧边界,形成大尺度的城市背景。因这一脉山,成就了连云港丰厚的文化积淀。古代帝王、文人如秦始皇、孔子等都在此留下过足迹。

(2)逐梦大海,岸线东进。连云港的城市发展进程也是一个追逐大海的过程。秦汉时期古海州距海边很近,自1194年至1855年黄河夺洒、夺淮入海的660多年间,淮河入海口及其两岸沿海地区的海岸线向海中延伸了50-70公里。自康熙五十年至咸丰元年,连云港地理意义上真正实现海滨。

(3)滨海湿地,川流不息。以临洪河湿地为主体的湿地区域是连云港市区西侧的生态涵养区域,承担着流域范围内数万平方公里的行洪与连云港市区排涝及尾水入海的重任。连云港地处淮河下游,属沂沭泗水系,过境客水较多,素有“洪水走廊”之称。

2.2 人文风貌特征解析

(1)石刻之乡,历史悠长。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山的灵秀和海的粗犷也逐渐塑造了当地人文性格特征和石刻文化韵味。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沧海桑田,居民敬畏自然、崇尚自然,原始居民在此用石刻记录太阳、星象及“寅宾日出”,由此诞生了当地独特的“石刻文化”。

(2)地下文物,极具价值。地下遗址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其中,藤花落遗址城内的龙山时代景观保存较好,揭开了苏北文明史的关键阶段--古国时期;桃花涧古遗址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唯一含有小石叶工艺的遗址。

2.3 街巷风貌特征解析

(1)历史古城,岁月印痕。城区三座古城依旧延续了历史风貌格局。南城古镇是城区的南大门,咸丰年间海州知州黄金韶亲笔为城门题“凤凰古城”四字,至今已100多年,成为苏北地区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城门。连云古镇背山面海,形成“南枕云台山,北屏西连岛,北固山高公岛襟左护右”的空间格局]。海州古城作为连云港的发源地,在一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的活动踪迹,秦代称为朐县,从秦代国都咸阳到当时海州的“秦东门”有驰道直达,因而“立石海上以为东门阙”。

(2)街巷肌理,千古延绵。南城古街长约1.5公里,有1500多年历史,是集中体现六朝风韵的古街。街宽六尺,两侧墙体保留了乱石砌墙的南城典型建筑风格。连云老街的石屋、石墙、石街、石路延续着老镇的文脉,保留的大量遗存极富民国建筑中西交融特色。民主路老街于光绪初年,“渤海商舶,因是翔集,而交易成然”的环境下兴起,也是海州区近现代商业的发源地。

(3)建筑多样,中西交融。随着时代更迭,目前保留的传统建筑多为清代以及清末民初时期风格,且由于受西方建筑的影响,城市中心商业区临街建筑多为仿欧式风格,蕴含了中西合璧、和谐共生的新生代建筑艺术构思和美学思想。传统建筑建造工艺以就地取材为鲜明特征,特色在于石材的使用,逐渐形成连云港独特的“石文化”,而尤以南城古民居石材最全、最具代表性。

3 山海城交融环抱的城市风貌塑造

3.1 自然景观风貌塑造

从山林生态修复、海岸生态修复、河道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山海资源生态修复,突出连云港与山为邻、与海相伴的城市景观格局。修复山体,沿山体周边建设一批生态主题公园。近海亲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海洋旅游观光休闲产业

3.2 人文精神风貌塑造

传承发展人文景观,加强城市修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运营水平,保护利用好有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的区域。挖掘资源禀赋,提炼城市文化传承基因和文化符号,把地域特色文化贯穿到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3.3 建筑街巷风貌塑造

提升古城街巷品质,按照历史人文特色空间、绿色景观特色空间、现代活力特色空间重点塑造连云港城区古城-古街-古建筑风貌体系。保护传承建筑文化。从传统建造工艺、建筑风格、建筑空间布局、传统建造材料等方面引导建筑文化的传承发展。突出运用干打垒技艺、石作技艺,对传统建筑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利用进行引导,使老民居、街巷、商铺、道路等做到方便居民、适合在现代生活中生长。

猜你喜欢
风貌连云港特色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特色种植促增收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完美的特色党建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