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问题

2019-02-20 07:52来大明
关键词:疏散楼梯分区宽度

来大明

威海消防支队乳山大队 山东 威海 264500

一、前言

近期河南开封市一高层住宅楼火灾,在短短2分钟内从底层窜到楼顶,现场情况触目惊心,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目前全国共有高层建筑34.7万个。特别是高层大型公共建筑高度高、体量大、结构和功能复杂,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二、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高层建筑主体为住宅、办公或大型综合体,裙房为商场、餐饮、娱乐,火灾负荷大。其二是烟气蔓延途径多、速度快,高层建筑中的楼梯间、电缆井、管道井、垃圾道等竖向井道和通风、排烟管道等,在建设过程中如果防火封堵不严实,在火灾气压和风速影响下,极易形成烟囱效应,据统计,烟气在竖向管井扩散的速度可以达到3米/秒左右,远远超过人的行走速度;其三是内部结构复杂,疏散困难。发生火灾时,一般普通电梯断电停用,在应急照明和应急广播的指引下,人员主要靠楼梯疏散,疏散距离长,容易产生心理恐慌,发生拥挤踩踏,增加疏散的困难。其四是火灾扑救难度大,由于我国现行消防车的登高、供水能力达不到扑救高层所需的压力和高度,高层建筑的火灾主要立足于自救,依靠建筑内部的自动消防设施。

三、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若干对策

对高层建筑而言,其安全疏散设置往往指的是公共走道、门、疏散楼梯、疏散阳台以及缓解器等。有些超高层建筑还进行了避难层或者是避难间的设置。对安全疏散设施进行合理的布置,对于保障火灾中人员疏散逃生和物资抢救至关重要。

(一)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

在布置疏散路线时,力求简单畅通,走道内不能设置阶梯、管道、门槛等凸出物,一般来说,靠近电梯进行疏散楼梯的布置是比较恰当的,因为,若是出现火灾,人们往往会习惯性的按照平时的路线来逃生。同时,要防止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因为这种布置方法,在火灾出现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消防人员和疏散人员交错的情况,这会给消防扑救和安全疏散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合力设置楼梯间形式。

高层建筑内部的剧场、电影院、活动场所都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对于这些场所而言,其往往和其他功能空间在一个建筑中,那么设置楼梯间的时候,应该按照最高的要求进行,或者根据其建筑主要功能来进行确定。对于核心筒的塔式住宅,其特点是由电梯、楼梯和公共疏散走道组成一个平面核心结构,所有的住宅均分布在核心的四周。这种平面形式布置紧凑,既方便住户使用,又利于火灾时紧急疏散。

(三)合理布置疏散出口。

安全出口的数量必须符合数量要求,尽量双向疏散。在日常管理中有的高层建筑使用者为了便于自身管理,故意堵塞或封闭安全出口,更有甚者将公共疏散通道占用,改作商铺和摊位出租,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完全开启时,不能够将楼梯平台有效宽度缩小。对于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需要控制人员,不能够让其随意的出入相关的地方。并且,还应该保证在真的出现火灾的时候,不需要工具便能够从内部打开,并且还应该在显眼的位置进行提示标志的设置。

(四)借用疏散宽度的问题。

高层建筑内部划分防火分区后,提高了建筑的防火性能,当其中一个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不至于快蔓延到其他防火分区,使的非着火的防火分区能够起到临时安全的作用,所以当需要通过相邻分区疏散时,两个分区之间必须使用防火墙分隔,不能使用卷帘门或水幕代替,可将通向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但不能大于该防火分区所需总疏散宽度的30%。但是为保证安全出口的布置和疏散宽度要求,每个防火分区最少应具备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能将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宽度计算在楼层总疏散宽度内。

(五)避难层(间)的合理设计。

在高层建筑中,进行避难间或者避难层的设置非常重要。避难间指的是出现火灾的时候,暂时躲避火灾和烟气的楼层,主要用于高层建筑中发生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疏散人员只要进入避难走道,就可以视为进入安全区域。就高层建筑而言,由于人员众多,竖向疏散距离长是个大问题。在一般规定下,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都应设置避难层(间),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目前国内主战举高消防车举高高度在50米左右,故规定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米,当避难间里面设置设备间时,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六)登高救援场地与救援出口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特别是设有裙房的建筑,必须认真考虑合理布局,确保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建筑的主体,便于开展灭火救援工作。对于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救援场地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20m×10m,场地的承重力不得小于10Kg/cm2当利用建筑屋顶或高架桥兼做救援操作平面时,其承重力要符合消防车的停靠要求。为确保消防员能够快速到达着火层,在与登高面对应的范围内要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入口,考虑到一些大型公共建筑设置了玻璃幕墙或金属幕墙,而仅从楼梯间进入很难靠近着火点,灭火剂难于直接作用到着火物上,因此必须在建筑外墙上设置可供消防员使用的入口,考虑到消防员背负基本救援装备的尺寸,救援入口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得低于1m,并要设有明显的标识。

四、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几个问题,实际上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涉及方方面面且相互不能割裂。随着近年来超高层建筑的持续增加,其功能的复杂性和突破规范的新问题,有待建筑设计人员和消防专业人士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猜你喜欢
疏散楼梯分区宽度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简述医院建筑中疏散楼梯的精细化设计
浪莎 分区而治
住宅地下疏散楼梯间防烟设施设置的分析
浅析公共建筑中的楼梯设计
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
对于商场疏散楼梯设计要点探析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