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人性场所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2019-02-20 07:52张垒
关键词:文脉空间设计场所

张垒

呼和浩特市规划局回民区规划分局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要“以人为本”,是“人性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特点

1.1 公共空间设计缺少对人的关怀

在城市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空间“千城一面”的现象愈演愈烈,在设计过程中,常常把关注点放在“做什么”的问题上,即如何做好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而很少去研究设计与人的关系,以及设计对人的意义。

1.2 公共空间缺乏场所的营造

场所之所以成为场所,在于它是人们活动的场所,在于它提供人们活动的空间,因此,富有“场所”意义的公共空间,要从人的尺度、人的行为、人的心理考虑,从而设计出一个积极的公共空间,不仅仅让人参观,而要让人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让人愿意在这个空间停留,强调人在空间中的感受。

1.3 形式主义泛滥

我们在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认真地去思考,思索,它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意义何在等等。不要什么都是“拿来”,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在学习中我个人的一点思考。

经济、适用、美观,这是设计人员经常考虑的三大要素,当人们仅仅单纯地强调“美观”,将“美观”作为第一位思考的问题,“形式主义”便产生了,而单纯的形式美是不切实际的,形式应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应融合于自然风景之中,才能为大众提供舒适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

二、 “以人为本”、构建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

2.1 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必不可少的空间,也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门,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大众要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空间,而是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与人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等相关,因此,公共空间的设计任重而道远,意义深远。

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来自于人自身的持续发展,人是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参与者,人的因素构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动力。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速度与质量是难以调和的矛盾,公共空间的发展也不例外,片面强调了速度,虽然城市功能已逐步完善,但空间与环境却无法满足市民大众的休憩、娱乐、心理等需求。

公共空间在体现人性化上,应该结合地域特点,真正身临其境,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地域特点的公共空间。

2.2 城市记忆、城市文脉

“记忆”,一个并不陌生的词汇,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使人们感到另类,不和谐。还让那些想把城市“推到重来”的人颇为反感。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说:“记忆的潮水继续涌流,城市像海绵一样把它吸干而膨胀起来,然而这城不会泄露它,只会把它像掌纹一样藏起来。写在街角,在窗格子里,在楼梯的扶手上,在避雷针的天线上,在旗杆上,每个环节依次呈现抓花的痕迹,刻凿的痕迹,涂鸦的痕迹......”。

记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人们评论一个城市,或许不是依据显示的表象,而是记忆的现象;记忆中最持久的组成,无疑是人的因素,一代代人创造城市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都是组成城市的各种建筑形式与空间类型。

文脉是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历史积累,它传承着人类的传统、文明。公共空间应当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文明传承,反映当地的人文精神,体现地域民族风情。当今形式与风格像多元化发展,如何定位,如何传承文脉,其根源又在哪里,这需要很好的回顾历史,把握历史,在历史中寻求答案。充分挖掘当地文脉,把文化传承下去,避免营造出没有文化的“断代史”,使公共空间表现出一种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征。

2.3 尺度要求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感受作为基本出发点。尽量创造使人们可以自由参与其中的空间,使自身的行为与空间环境相结合,这种身入其境的体验最深入人心。比如在公交站牌下供人休息的座椅、人行道上的无障碍设计等均是贴心的、人性化的设计。

塑造近人的空间尺度,人在空间中活动,是否方便、舒适、宜人,答案就在空间尺度之中。小尺度的空间使人感到亲切,给人安全感和归属感,过大的空间尺度容易使空间变得消极,让人望而却步,心生畏惧,不敢靠近。

2.4 空间与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的构建是现代城市开放化、自然化、人居化的综合体现。积极的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不仅提高城市的品味,推动经济发展,而且令广大市民享受到美好的休闲空间与环境。丰富的人性化公共空间和自然环境无疑成为当代人的新追求。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形势下,城市发展建设中要降低建筑密度,要保留城市中的自然景观,要开辟生态性广场、公园和绿地等公共空间。

三、结论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切实际,盲目跟风;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设计人员的经验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等,往往造成城市公共空间不方便使用,甚至于只能看不能用等现象。

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并有所改进,真正做到人性化,以人为本,具有人性场所的公共空间设计在路上。人是城市的主体,大众作为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享用者,让公众参与其中,优化城市公共空间。

猜你喜欢
文脉空间设计场所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