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特性分析

2019-02-20 07:52杨津
关键词:陷性软土黄土

杨津

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一、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勘察

(一)地质测绘

复杂的地形条件下进行工程方面的地质测绘,主要的作用就体现在:能够做到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当地地形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地形特征的原因,并且深入了解当地地质特性的地貌特点和相应的地质特征、土层构造和不良地质等,以此可以方便的划分和区分复杂地质条件下特殊岩土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和限制,也可以使得工程建设单位更好的划分地貌单元以及特殊岩土的分布情况,并且根据岩土形成的年代和土质情况,完成对风化程度的研究和分析。

(二)岩层的钻探

在进行岩层的钻探工作中,可以使用KY-250型号的钻机,并根据现场施工钻探的需要,实施回转钻、泥浆护壁等形式。在这当中需要注意的点在于:要将砂土层岩层情况和粘性土岩层情况进行采样率分别大于75%和90%,并且仔细观察与分析各个土层的具体特征和特点。此外为了更好的对土层进行研究和分析,要做好相应的信息记录。

(三)室内试验

在室内进行的试验勘察方法是针对土层特性做相应的科学判定,包括测定土层的物理特性,以及水质分析和颗粒分析等,通过试验,可以更好的对建设场地做相应的分级和工程建设评价。

二、对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性做分析

对特殊岩土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做相应的特性分析,能够使得工程建设在完善的技术支持下,提升建设质量、规避建设安全风险,从而提升相应的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在特殊岩土当中,有湿陷性黄土、膨胀土以及软土等地质,对这几种地质特性做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为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作保障。

(一)湿陷性黄土地质

湿陷性的黄土在经过水的侵蚀之后会出现大面积的下陷和垮塌,由此称之为湿陷性黄土地质。出现的下陷和垮塌尤其在外界的作用力之下发生明显,直接表现在其结构的变化中。湿陷性的黄土在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下,由土层上方的黄土下陷到下方,这种情况属于自重形式的下陷。而直接形式的下陷和垮塌则属于非自重形式的湿陷。湿陷性黄土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极大,极易造成工程建设安全问题。其一,湿陷性黄土当中的颗粒较多,因此粘性较差,在经过水分的侵蚀下,就会形成流陷和湿陷,对工程当中要求较高的压实性图纸要求来说,其满足较为困难;其二,由于湿陷性黄土的压实性较差,其具有的抗剪强度在通过水的作用下迅速瓦解,存在于表面的粘性消失,因此就导致黄土出现湿陷现象,也使得其压实性不强。此外,由于湿陷性黄土呈现垂直节理,因此相较于水平方向的渗透能力,其更容易发生水的渗透。

(二)膨胀土特性分析

膨胀土的特性主要就在于吸水之后由于自身存在的亲水性矿物质颗粒导致自身发生体积膨胀,而在干燥后又会收缩,以此特点存在的易变形的粘性土地质环境,容易对工程建设后期造成质量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多有分布。膨胀土的岩土特性当中,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在于水的作用,如果缺水,则体积收缩;多水则体积膨胀,这种具有可逆性质的收缩膨胀变化,如果在工程建设的地基当中发生仅1%的微小变化,就会产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大面积体积

(三)软土地质特性

软土地质特性与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大多分布在沼泽地区以及地质环境含水量较多的地区,呈现的特点均为灰黑色淤泥或者泥炭形式的土层。其中软土在自然环境下的含水量超过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由此其整体强度要更低,并且在受到诸如地震形式的地质灾害之后,会很容易发生沉陷。

三、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技术分析

在特殊岩土当中的工程建设,要考虑地质条件的整体特性和具体的影响因素,以此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避免由于施工建设技术设计不完善、不全面导致后期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影响工程建设效益目标的实现。

(一)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施工措施

对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要准确分析地质特点,并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是保障后期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在除去对正常形式存在的湿陷性黄土做地质特性分析之外,还要重点对黄土湿陷性等级进行划分,以此制定不同的施工技术。具体的:首先确定施工环境是否属于湿陷性黄土,并且自重形式的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形式的湿陷性黄土要进行严格区分和判别,与此同时根据湿陷等级和压力等级的确定进行;其次,对工程建设环境的地下水变化情况做详细了解;最后,要控制湿陷性黄土的地质变化,以换土垫层、土桩挤密和深基础法等进行解决和处理。

(二)膨胀土地质条件施工措施

膨胀土的勘察要点在于要掌握其中存在的水分变化情况和其主要的物理力学特性,结合其形成年代和分布范围等,若其中存在的水分大于5%,则可以断定其为膨胀土。除此之外对其进行物理力学的特性试验和测试,判断其主要的膨胀系数和膨胀等级。以便于后期工程开展的技术实施确定。对于在面对膨胀土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和措施,也可以采用换土方法进行控制和解决。

(三)软土地质条件施工措施

对于软土地质的工程建设,由于软土地质存在较大的流动性特性,对其进行固定形式的施工建设比较困难,因此除了较为严格的勘察工作之外,要对软土的表面特性、成因以及类型分布进行确定和研究,如果软土地质在结合必要的施工技术之后仍然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则要考虑是否应在此进行工程建设。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对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特性分析的过程中,要确定工程建设环境的岩土特性,运用地质测绘、钻探和实验分析等方法,确定岩土的类型,并对其中影响工程建设的水分、土质粘性做分析,考虑在使用诸如换土垫层等方法的实施之后,能否控制岩土的特性对工程带来的影响,若不能,则不建议在此进行工程建设。

猜你喜欢
陷性软土黄土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沿海公路路基沉降分析与修复措施
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研究
兰州地区马兰黄土工程特性分析
公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及处理对策
重力式门架围护结构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