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市政水系统规划研究探讨

2019-02-20 07:52徐薇赵日祥刘华超
关键词:水系市政供水

徐薇 赵日祥 刘华超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

1 概述

绿色市政,指推广低冲击开发模式,通过采用市政新技术,构建创新型、环保型、知识型的现代化绿色市政设施体系,实现低碳化布局和数字化管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其基本的理念是以更高效、优化生态的系统实现节能减排,以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再生重建自然化的生产模式。

水系统是绿色市政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绿色市政水系统规划研究,明确各规划层级主要研究内容,对市政规划设计人员承担类似项目提供指导;研究绿色市政水系统的理念、目标、指标、策略,从而指导后期的规划建设工作。

2 系统构成

绿色市政水系统规划,从专业上讲,包括海绵城市规划、水资源规划、供水规划、污水及再生水回用规划、排水(雨水)除涝规划、河湖水系规划。

从规划层级上讲,我们把绿色市政水系统规划分为两个层级。第一级,主要是战略规划研究,用来支撑总规,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研究各系统的目标、原则、理念与策略。第二级,主要是各专项规划,用来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现状分析、需求量预测、规划各专业场站的规模与布局、规划各专业干管的布局及管径等,深度需要达到各专业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深度要求。

3 战略规划研究阶段

3.1 目标与原则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按照生态性、安全性、节约性、高效性的原则,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水系水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建立源头、过程、全过程控制的科学完善的城市排雨防涝体系;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构建安全、高效、人水和谐 的水系统,促进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 规划理念与策略

(1)供水

①开源。在合理利用地下水、本地地表水及跨流域调水等常规水源的基础上,提高雨水、再生水、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率,优化供水格局,实现多水源供水。

②节流。从生活节水、工业节水、农业节水以及控制管网漏损等方面节约用水。

③分质供水。按照对水质要求的不同,实施分质供水、优水优用。常规水源优先用于生活用水及高品质工业用水,非常规水源主要用于低品质工业用水、市政用水及生态用水。

(2)排水

①加大资源化利用,包括提高雨污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率,对污泥进行科学处置和循环利用,以及采用污水源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等。

②贯彻全过程控制的理念。低影响开发,蓄排结合,构建科学完善的排雨防涝体系。

(3)生态水系

生态水系的构建,要在满足河道防洪排涝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水系的保护与利用,并结合规划区当地文化,构建特色水系文化景观,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生态水系。

4 专项规划研究阶段

4.1 指标选择

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标范围的界定,绿色市政规划体系的指标不能包罗万象,主要看是否促进了绿色市政这一目标,尽量使指标体系简化;二是指标的可操作性,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指标必须能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进行控制和操作;三是指标的可考评性,即通过常规的方法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对规划的实施与成果检验可进行有效指导;四是指标值的适应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应有不同的指标值,从而更有利于实施和推广。

按照以上原则,建议选择再生水利用率、雨水资源利用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单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管网漏损率、污水收集处理率、日人均生活耗水量、节水器具普及率、单位GDP水耗等指标构成水系统的绿色指标体系。

具体指标值的选择,依据“低碳、生态、安全、高效”的原则,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要求,借鉴其他低碳城市指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4.2 水源

①以节水为核心,贯彻分质供水,通过各种适宜的技术措施优化配置供水资源。

②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积极推广非传统用水如雨水、中水作为生态用水;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直饮水。

③合理确定用水指标,合理预测城市规划用水量。

城市供水分质与否及如何分质,要分局城市具体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从长远利益和近期建设入手,综合考虑。

4.3 场站及管网

(1)给水

地表水水厂的位置应根据给水系统的布局确定,有利于系统整体运营管理,实现节能降耗;应选择先进的处理工艺,保障出水水质达标。

输水管线布置应综合考虑供水的安全性和近、远期工程结合的可实施性及经济合理性。

配水管网布置应规划采用环状管网供水系统,增加供水管道的密度,满足用水要求,提高供水系统的安全性。

(2)污水及再生水

设施布局充分考虑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竖向规划、蓝绿空间分布、再生水需求等。

管网布置应考虑相互协调性原则,进行整体性规划,并注重经济效益性。

(3)雨水

加强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雨水管网的布置要与防洪除涝相衔接,就近排放,并加强雨水收集设施的规划。

4.4 水系

(1)水系保护

水域保护主要包括统筹考虑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生态景观,完善城市水系布局,对规划区内的河流、湖库、湿地等需要保护的水系划定城市蓝线。水质保护主要包括对外源和内源污染进行控制。水生态修复主要包括进行水系补水,保障水系生态用水;进行污水处理,保障水系水质达标;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面貌;重要生物栖息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生态监测与综合管理。

(2)水系利用

主要包括水体利用、岸线利用、滨水区规划布局、水系修复与治理。科学确定水体功能,合理分配水系岸线,提出滨水区规划布局和控制要求。

5 小结

本文从战略规划层面、专项规划层面分别提出了绿色市政水系统规划实现绿色低碳的原则、策略及技术路径,战略规划层面是专项规划层面的基础,专项规划层面是战略规划层面的延伸和落实,都是绿色市政水系统规划不可缺少的环节。

猜你喜欢
水系市政供水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