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2019-02-20 16:02郝书誉
视听 2019年1期
关键词:蝴蝶效应网络安全群体

□ 郝书誉

一、引言

新媒体也被称作数字化新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形态,它利用网络技术与数字化信息设备,通过无线通信网、互联网等方式,将文字、音频和视频等信息传输至终端用户。相对于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多对多”的特点。终端用户使用各种通信设备进行交流与互动,也使得海量的信息在个性化群体中快速传播,成为信息网络。但由于该信息网络交互性强与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一个小的错误很可能被放大并且迅速传播,新媒体中的“蝴蝶效应”现象时有发生,该现象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安全现象,应规避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新媒体中蝴蝶效应产生的原因

(一)信息传播门槛低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曾在2002年提出言论:“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该观点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技术难度,但是从积极一面来看,他认为即使在网络中发表言论,也应该为自己发布的内容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注重知识产权及版权的保护意识,增加限制范围内网络实名制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青少年及弱势群体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也可以防止青少年过早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及个人发展。应杜绝通过网络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发布虚假信息及有害言论。目前信息传播信息门槛低,用户在发布信息时不用考虑所承担的后果,部分缺乏真实性的留言可能是出于用户对情绪的宣泄。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网络谣言、虚假信息肆意蔓延,大量的网络信息诈骗案件发生在我们身边,或因用户操作不当,或因通讯软件存在漏洞,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了这几点实施犯罪。

(二)网络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的网络环境中,大量的不良信息出现在用户的身边,因网络监管力度不足,网络中出现了一些“灰色地带”。部分青少年在利用手机和电脑上网的过程中偶然浏览到该不良信息时,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这便是由于网络监管力度不足而引起的“蝴蝶效应”现象。除了认知能力较差的青少年之外,部分不良商家及犯罪分子将不良信息散步到网络当中,使得刚刚接触新媒体的中老年群体同样受到网络不实信息的影响。由于监管力度不到位,大量的虚假信息通过新媒体中的聊天软件、视频新闻软件进行传播,对中老年群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部分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通讯方式串通作案,同时使用高科技通讯手段监听、监控被害人行为;网络黑客通过入侵他人电脑,盗取他人个人信息及商业机密,对被害人及家属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如不能进行有效地监控,这些不良信息将会在网络中肆意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三)网络不良从众现象

新媒体本身具有的交互性使其用户对象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及社群化属性,用户本身的归属感在某些特定群体中得以体现,用户本身可以作为信息传播的一个环节,大量的用户群体支撑着整个新媒体网络。但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在自身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可能因为从众心理的出现无法对信息来源进行有效的辨别就进行传播。对于整个信息网络来讲,用户个体仅仅是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但正是因为“蝴蝶效应”原理,一个个很细小的环节也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跟风”“带节奏”字样慢慢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当出现某件具有争议的社会事件时,各大网络媒体的争相报道使得社会关注度迅速升高,但由于时间紧、调查不够深入,前期报道难免出现不够完整、说法片面的现象。用户群体可能因为一定的主观性对复杂的事件产生歧义,妄下定论,此类事件后期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转折,现称之为“反转”。

三、新媒体中针对蝴蝶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规范基础管理

针对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方式,我国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约及改正。新媒体作为目前发展最为迅速、传播信息量最大的平台,应该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和规范才能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目前,国家已出台了部分法律对网络环境进行监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2018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方案的通知》表示,我国将实现对网络市场的全流程、全链条精准监管,进一步遏制网络市场突出违法问题。对于网络侵犯高知名度商标、老字号注册商标等行为,相关部门将从严从重打击。除此之外,网络交易管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互联网电子邮件管理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同时也对网络安全进行监管与维护。目前来看,还有一部分网络违法犯罪现象处在“灰色地带”中,执法机关在对其进行整治时只能进行教育,犯罪嫌疑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但完整健全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同样需要一定时间,部分相关法律正在制定中,规范网络基础管理方式势在必行。

(二)做好实时监控

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着或优或劣的信息,传播量赋予了信息影响公众看法的力度,积极信息在经过大量转载后产生积极效应,但消极信息在经过大量转载后将产生消极效应,甚至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实时监控工作,避免“蝴蝶效应”的产生,将不良信息扼杀在摇篮之中。例如可以通过审核发言内容对版面信息进行筛选,过滤掉广告、色情诈骗等不良信息,禁止其传播,在不良影响产生之时进行处理也可以降低网络防治安全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监管的程度需要适当把控,净化网络安全是要净化网络环境而非限制网络言论自由,我国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国家,允许并鼓励思维和文化的多元性。网络实时监控的目的是对网络中所禁止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对网络平台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一切危害到网络安全的行为都会受到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检查的监控与管理,但同时,网络群众同样可以参与到网络安全监管中来,通过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对不良信息进行举报,从而净化网络环境。

(三)控制舆论导向

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用户群体,该群体通过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吸引了大量其他用户群体,称之为“粉丝”。部分虚假信息很可能引起巨大的消极影响,群体中的从众反应可能会加重负面消息的传播,且该信息很可能会因特定群体的原因发酵、升华从而产生更加恶劣的社会影响。前期有效地控制用户群体的错误认知,可以防止新媒体中“蝴蝶效应”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控制成本,提高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空间环境。网络监管的过程中可以对自媒体用户进行一定的行为约束,因为该用户群体影响力广泛,如发表错误言论会引起大量用户产生从众心理,引发较大的舆论现象,对该现象的监控和管制可以有效控制舆论导向。现实生活中,每件事情都有一定的多样性,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丢失很可能使大众错误地认识该事件,此时错误言论如果大量地传播,将会引发网络暴力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四、结语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使用群体的增加使得大量信息通过互联网等通讯方式进行高速传播,提升了用户的生活质量,丰富了用户的娱乐方式。但与此同时,大量的不良信息也通过该传播方式污染着网络环境,看似不起眼的一条言论可能引起轩然大波,造成社会危害,因此,必须规避新媒体中“蝴蝶效应”的产生。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做好网络实时监控工作,将不良信息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能够降低网络安全维护成本,提高网络安全维护效果,从而达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与此同时,重视舆论导向对社会安全造成的影响力,针对公众容易产生较大影响的群体,应加强监管,注重控制舆论导向,从而有效维护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蝴蝶效应网络安全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你知道『蝴蝶效应』吗
家庭教育中的“蝴蝶效应”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
家庭教育中的蝴蝶效应:不纠小过到为所欲为
有趣的“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