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节目形态演进的“五个层次”与深层动因

2019-02-20 16:26吴静
视听 2019年3期
关键词:主导性情态电视节目

□吴静

近年来,电视市场风云迭变。其中,主导性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变化之快,新生与迭代周期之短,不能不使我们瞩目。从《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到《向往的生活》《国家宝藏》《人民的名义》等,在不同的时期与文化背景下,我国主流综艺节目也在遵循着某种规律发展变化着。

一、近年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形态的演进

回归节目本身,可对不同层次主导性电视娱乐节目形态予以剖析,梳理出内在演进轨迹,找出内在动因。不过需注意的是,除了某一时期具有较高收视率、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的主导性节目外,其他类型的综艺节目也是平行存在的,它们与主导性节目共同构筑电视综艺荧屏。

(一)第一层次:情绪主导型——代表节目《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

情绪主导型节目,指节目诉求以帮助观众释放情绪、获得感官刺激和娱乐快感为主。典型代表节目如明星游戏娱乐类型的《快乐大本营》,节目明确以快乐为宗旨,以明星与观众现场表演、游戏为主要形式,呈现平民化的日常生活趣味。后续节目创新中,虽也涉及知识科普环节,但大多单独存在,整体内核还是以让观众获得由感性游戏所带来的直接娱乐刺激为需求。

(二)第二层次:情感主导型——代表节目:情感故事类节目、相亲类节目

情感主导型节目,指节目诉求以帮助观众,尤其是成年观众情感抒发、获得情感共鸣为主,典型代表如常见的情感故事类、相亲交友类节目,表现方式主要是将现实生活中具有猎奇性的情感矛盾故事搬上舞台,通过争辩、沟通把内心痛苦与困惑全盘托出,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情感型节目至今仍有许多变体,类型也从棚内综艺到真人秀形式等不断创新丰富,但节目内核仍以情感疏导、议题为主。不同于情绪主导型节目,情感主导型节目不是以简单的情绪释放为直接目的,而是带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情感疏导和情感满足。情感主导型节目相比情绪主导型节目,在真实程度上大为提升,相似的地方在于都是局限在特定领域和场境为主。

(三)第三层次:情境主导型——代表节目《向往的生活》《奇遇人生》

情境主导型节目,指节目呈现主要以进行某种情境创设、情境渲染为主,内容上不设置复杂的游戏环节,也没有过多的剧本干预,而是将嘉宾放置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让其呈现出较自然的状态,往往带有一定的启发性、主导性。典型代表如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腾讯视频的《奇遇人生》等。情境主导型节目能缓解人们对做任务、做游戏的审美疲劳,通过创设接地气的情景或治愈系画风,给观众带来新的视听体验。相比于前两种类型节目,情境主导型节目的发生场境大多为真实的,但其中的人物关系、行为目标大多是另外设定的。

(四)第四层次:情态/情节主导型——代表节目《爸爸去哪儿》《我家那小子》以及众多电视剧

情态/情节主导型节目,指节目不仅呈现某种情境(也可以为虚构情境)状态,还通过设置一系列兼具戏剧性和真实性的情节、事件、游戏等来推动节目节奏,典型代表有《爸爸去哪儿》《我家那小子》以及众多电视剧等。情态/情节主导型节目放大了电视节目的叙事性,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一系列的情节、事件而被突显或塑造出来。例如,《爸爸去哪儿》中不同明星父子/女性格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来突显;《我家那小子》虽然没有明确的情节设定感,但节目嘉宾行动、观察室中主持人话题讨论,仍带有明显引导性。情态/情节主导型节目从简单的哈哈镜、聚焦镜、望远镜升级为更丰富的广角镜,不同圈层、不同媒介欣赏与消费素养的人群能从情态/情节主导型节目中获得满足。近年来,市场爆款较多产生在情态/情节主导型节目中。情态/情节主导型节目对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能力要求更高,从时移收视、网络卷积上看,这类节目也有些优势。

(五)第五层次:情怀主导型——代表作品《人民的名义》

情怀主导型节目,指在兼具情态/情节主导型节目优点的同时,还着重放大和彰显了一定的普世情怀,如对人的歌颂,对生命的赞美,对道德、宗教精神的喟叹等,例如《人民的名义》。情怀主导型节目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创作周期总体较长,需要考虑和涉及的层面特别多,另一方面是会触碰到行业监管与大众心理认知差异的层面也会特别多。对于观众而言,无论是情绪,还是情感、情境、情态/情节、情怀,都是需要的;但要达到上述五个层次的要求,从实践操作角度看,难度却是逐一增加的。

二、电视节目形态演进的特点与规律

第一,电视娱乐节目形态更迭的周期逐步缩短。电视娱乐节目形态更迭的周期越来越短,新生节目形态涌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占据主导性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其变更的周期呈逐渐缩短的态势。

第二,电视节目传播方式、互动形式不断创新。电视节目形态演进过程中,传播方式的变化是最显著的特点。相较最初的单一传播,到大众海选、投票再到时下视频网站兴起的“弹幕式”“微博热搜式”传播,节目与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近,节目互动形式也朝着观众喜爱的方向发展。①

第三,除娱乐价值外,娱乐节目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功能价值不断被提高。体现在节目不仅能满足娱乐需求,同时还要求具有更高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功能价值等。

第四,电视节目形态呈螺旋式回归与统合式出新的特点。上述电视节目形态的演进过程不是单一的替代关系,而是互相融合并在某一阶段呈现出一种螺旋式回归。如在早期明星歌唱类节目是市场主流后,以素人参与为主的《中国好声音》出现,而随后《我是歌手》出现,明星再次成为舞台主角;从节目类型看,在经历棚内综艺之后,真人秀迎来爆发;而目前,棚内观察+真人秀的融合,再度成为流行。

三、主导性电视节目形态演进的深层动因

如同文学受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因素影响一样,电视节目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同样也深受经济、政策、文化氛围、技术出新、受众审美等各方因素影响。

(一)经济因素。20世纪80年代,处于刚刚普及和起步阶段的综艺节目,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基本上维持“行政买单”的运行模式,使得它不能不定位于弘扬主旋律的社会价值导向。②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人们的行为方式、行动逻辑也从“压抑”到“释放”,《快乐大本营》等节目也迎合了大众审美趣味、生活方式的改变。21世纪10年代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爸爸去哪儿》《向往的生活》等节目又将人们带入到对自身关系,如人与家庭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内省,一系列具有治愈功能和生活价值导向的节目成为人们追捧的主流。

(二)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节目创作、类型的影响是直接的,政策导向直接规定了包含电视节目在内的众多文艺作品的创作方向。

(三)文化因素。具体表现在观众媒介素养的提高。伴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影视产品的丰富,不少观众的文化欣赏水平不断上升,从追求娱乐、娱乐趣味到逐渐追求审美趣味、个性价值。

四、探索未来电视节目形态演进的几点趋势与方向

近年来,电视业界在综艺节目创新规模上不断提升,节目制作水准也在不断提高,未来电视节目形态发展变化过程中,可能仍有一些问题、趋势不容忽视。

(一)观众将逐渐从“大众”到“分众”。未来电视观众将越来越追求自我、不愿盲从,也越来越排斥简单的大众化和平庸化,开始追求个人化、圈层化;那么,对于电视台而言,观众目标在哪个圈层,主流影响力在哪儿,是否还需要做圈层延伸和拓展,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电视节目形态演进轨迹中的“变”与“不变”。尽管电视节目形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节目类型的演化速度却很慢。根据受众需要,从受众生活、实际需求出发,是节目创作和形态演进的根本。如近两年来,湖南卫视推出“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以及代际观察类节目《我家那小子》,均以综艺、消遣的形式为外壳,对社会性、国民性、生活性进行探索,获得较好市场反响。

(三)未来电视市场需要更多情态/情节主导型、情怀主导型节目,进而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仅有情绪主导型的节目不能满足观众日渐丰富的文化需求,未来还需更多情态/情节主导型、情怀主导型节目,这也需要电视行业实践者在品牌转型、节目内容与形式创新方面不断提升。

注释:

①易双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及其文化嬗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7.

②萧盈盈.中国综艺节目的类型演变及其文化语境[J].现代传播,2007(02).

猜你喜欢
主导性情态电视节目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