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2019-02-20 06:06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侨联中学
师道(教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童声声部音色

文/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侨联中学

童声是人声中最美好的声音之一,优美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兴趣,以及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振奋孩子们的乐观精神,丰富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操。合唱是集体歌唱,有着群体协调、声部均衡、和谐等综合性的艺术要求,个人必需融进集体中得到升华和陶冶。那么,在童声合唱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进行声音训练以获得优美的童声呢?

一、了解童声合唱与儿童嗓音的特点

1.童声合唱的特点

童声合唱是指由尚未变声的少年儿童组织的合唱,包括小学男女同学组成的合唱及初中低年级尚未变声或变声初期的男女同学组成的合唱。童声合唱与其它类型的合唱一样,具有统一、均衡与和谐三大特点,但童声合唱与成人合唱相比更具有清脆、甜美、稚嫩、柔婉的特点。

2.儿童嗓音的特点

儿童的歌唱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四至六岁的孩子,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声音明亮,音色纯净;七岁以后,即小学阶段开始,儿童身体逐渐发育,歌唱器官在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进入青春期发育高峰。在此期间,歌唱器官发育缓慢,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发声位置由头声发声自然过渡为胸声发声,歌唱时可以发出较大音量,声带运动范围大,发声时声带肥厚、变短,但音色不纯净,易嘶哑。

二、掌握童声合唱声音训练的策略

1.呼吸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没有正确的呼吸,就得不到良好的气息支持,也就难以获得好的歌唱声音。在对儿童歌唱呼吸的训练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的呼吸要求

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采用了“脚踏地,收小腹,嘴出气”这九字口诀。即吸气时,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两脚站稳,胸部挺起而不僵。小腹收拢,双肩自然下垂,打开口腔,提起软腭与眉毛,两肋与腹部扩张,空气从口鼻自然呼入,不能过满。呼气时,努力将气息控制在腰部周围,慢慢地、均匀地、有控制地呼出,感觉是在吹蜡烛一样,不能让火苗左右晃动,并且保持吸气时的感觉。在教学实践中,本人给学生上声乐课时,起初只教给学生呼吸要领,让他们不断练习,可是效果不佳,多数学生不能领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如闻花时的呼吸,在搬重物之前的吸气,与歌唱时的吸气方法是一样的,并让学生通过搬动钢琴来体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气息支持在腰围”的感觉。这样学生很快理解了要领,并且能够做得很好。本人在训练学校合唱队唱《圣体颂》时用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2)恰当运用循环呼吸

循环呼吸是合唱中常用的呼吸方法,即合唱队员轮流换气,使合唱音响不间断,没有句逗间隙,刻画一种连绵高远无垠的意境。例如:在训练学生合唱《飞来的花瓣》、《圣体颂》时就采用循环呼吸的技巧,合唱队员可以在任何瞬间退出演唱,又可以不动声色地悄悄介入,使句子之间的进行动态天衣无缝。

(3)呼吸要适度、到位

要注意的是,气息的储存是相对的,对童声的气息要特殊处理,在他们自然呼吸的基础上稍加注意即可,不可过多地强调气息的深度,以保持儿童歌唱的纯净和甜美。呼吸练习中肋骨的扩张以及肋骨扩张后状态的保持是相对重要的,应当训练歌者有扩大肋骨和下降横隔膜的能力。

2.声音的训练

正确的声音,必须是建立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积极、主动地调动身体的各个发声器官而获得。它必须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音色优美圆润、悦耳动听;第二,声音变化协调、统一;第三,力度伸缩自然、灵活;第四,咬字、吐字准确、清晰;第五,歌唱投入、表情得体;第六,声音表现高亢、大方。

(1)头声训练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征,科学表明头声歌唱是最适合儿童的歌唱方法,所谓“头声歌唱就是指以头腔为主体带动口、咽鼻腔整体混合共鸣的歌唱方法。”由于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这种表述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在实际训练中指挥该如何运用头声歌唱法呢?首先,应采用“以轻带假,以假带头”的原则。即用轻声代假声,假声带头声的训练方法。在演唱高声区时运用正确的呼吸、弱小的轻声演唱,然后从高音区下行练习音阶或琶音,在以这种弱声训练的基础上统一用头腔共鸣占优势的真假声结合的混声歌唱进行混声发生训练,让学生懂得歌唱不论强弱轻重,在高音区和低音区,均应坚持头声训练的基本要求——声音在头脑中尽量高的位置上发出。由于头声方法的训练比较抽象,在教学实践中应多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2)高位置的歌唱训练

高位置,顾名思义是指声音在头腔中的振动。首先,在寻找高位置声音时要集中精力去体会气息与声音的高位置,努力感觉它。通常对高位置声音的寻找与感觉,就是闭口哼鸣向上冲击嗅觉区;其次,要具备正确的歌唱姿势与振奋的精神;再次,要采用一些辅助方法,比如用“扬眉、打哈欠似的口腔动作”,“闻花香似的打开嗅觉区”以及“唱给远方的人听”等形象的方法,帮助合唱队员们去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在教唱歌时,让学生将歌曲中的关键词组用高位置的状态先朗诵出来,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后再唱出来。

另外,高位置歌唱特别要注意避免僵硬着脖子喊出来,轻声唱法是很好的扩展音域的训练方法,为了使儿童演唱音域较宽的合唱曲目,就必须在儿童的歌唱训练中加强拓展音域的训练。而真假声结合的混唱就是拓展音域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指在中、低声区演唱时应带有假声演唱的那种融合感和高位置,而在高声区演唱时又尽可能地接近中、低声区的结实、饱满与明亮。

(3)音色训练

音色的训练是协调童声合唱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加强合唱队员音色与音量的训练,才会达到合唱音响好的协调。要使合唱队员音色统一,就要培养学生养成“轻声唱、用心听”的好习惯。从人生理特征的角度来分析,大声喊叫会迫使耳膜自动关闭,而孩子们在这个年龄阶段争强好胜,爱显摆自己,合唱中都喜爱表现自己的歌喉,此时指挥就应该及时把握孩子们的歌唱状态,“让孩子们从轻声唱、留心去听伙伴的音色、控制音准、以及对共鸣腔体的调节,改变自己的音色,向集体靠拢,使之适合合唱作品的需要”,以此表现各种作品丰富的情感与作品内容相符合的情绪。训练中要求每个学生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突出自己的音色,务必要求整体合唱团的音色统一。

音色与音量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音色训练的同时务必要重视音量的控制,考虑到音量对音色的影响,结合音色与音量的训练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童声合唱音响。

三、加强和声感的训练

合唱是多声部的歌曲表现形式,要想使合唱声音达到协调统一、各声部之间均衡和谐,淋漓尽致地表现歌曲意境,就必须重视和声训练。在正确地掌握了歌唱呼吸、发声方法、音色、音准、节奏等歌唱技巧技能和歌唱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和声感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唱主旋律声部的学生学得快而准,而唱和声声部的同学不仅学得慢,忘得快,而且还很容易跟着主旋律声部跑了,甚至即使指挥下了很多功夫,让和声声部单独学得很好了,一旦合起来,效果还是不佳。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和声感的问题。因为每一种艺术方法的获得都是经过磨练才得来的,合唱也不例外。对于没有受过训练和声声部的同学来说,就像瞎子过河,摸不着深浅,他们从心理上就打怵,主动性减弱,心理的不确定因素增高,这就容易“随了大流”。

和声感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训练时应从最基础的和声音程开始,如果开始就要求学生两个声部都能和谐优美地演唱,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通过先听辨和模唱练习介绍音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利用学生一组唱根音另一组唱冠音的方法,各个声部先后进入,再过渡到和声训练及二声部、三声部的合唱练习曲。同时要求学生能做到兼听另一个声部的音高与和声效果。教师还可以与不同声部进行合作的辅助训练,即教师奏或唱第一声部,与担任第二声部的学生合作,接着让第一声部的学生先轻声歌唱,再逐渐放开声音唱,当教师感觉到第一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自己的奏唱再由大声转为小声,由完整的唱变为只在需要的地方比如某些音上搀扶他们一下,当一点问题都没有后教师可以反过来在辅助二声部,使之能顺利地与第一声部合作。本人在辅导学校合唱队唱《圣体颂》时就遇到这种问题,这首歌是德文而且变化音多,学校学生音乐基础差,学起来难,三声部合起来全部跑掉,我用上面的方法训练,效果非常好。

综上所述,童声合唱的训练,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还要扬长避短,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进行科学、规范地指导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一种更完美、更和谐的合唱氛围。

猜你喜欢
童声声部音色
童声里的中国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夏 天(童声合唱)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