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文人武功

2019-02-21 02:44邱骊吉
东方电影 2019年2期
关键词:神探蒲松龄成龙

观众都希望成龙永远宝刀不老,但今年大年初一他却演了个文人,束发长袍,衣袂飘飘。“看起来潇洒,其实很难拍的。”成龙笑道。戏里戏外,成龙擅长的都不只有拳脚武功,他对自己演艺生涯的终极目标只有一句话,“我要做一个百年后在影坛里被提起来的时候,别人知道我是谁的人,这就够了。”文/ 邱骊吉

我明明是个练武功的

“我拿笔的样子,我自己看着都肉麻。”

成龙在奇幻喜剧电影《神探蒲松龄》里拿的毛笔名为“阴阳判”,珠玉之质,能降妖伏魔—只是剧组做的道具并不像剧本设定中写的这般高端。影片的定档发布会上,工作人员递上来一支,成龙拿在手里转来转去,“拍戏的时候已经烂掉过很多根了”。他试图向观众演示自己在电影里是怎么拿这支笔降妖的,对着空气运出一套潇洒的笔法,但刚刚念完一个“收”字,毛笔的半个笔头就飞出去了。成龙对此浑然不觉,只有同台演员在旁边连声提醒:“大哥,笔,你的笔……”

功夫巨星拿毛笔穿长袍的样子很是罕见,连成龙自己看到角色海报的时候都要大喊一声:“根本不像我。”他说自己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吓了一跳:“怎么会找我来演蒲松龄,他是个文人,我是个粗人,我是练武功的啊。”

这部电影里的蒲松龄是写《聊斋志异》的小说家,也是个神探,还是个有法力的捉妖人。成龙在发布会上的剧透搞得人一头雾水,主持人问了句观众最关心的“那还有动作戏吗”,成龙当即答了声“有”,还顺便抱怨起自己那身文人的戏服:“古代人穿这个打架,居然能不把自己绊死。”

但他同时也觉得很新鲜,“这我以前没有演过”,连影片中使用的特效也是,“以前我们一直是实拍实打,要你跳下来就是真跳下来,现在都不这样了。现在你只要站在绿幕里对着空气讲话,再找个人戴着绿手套来打你,挺好玩的。”

#电影《神探蒲松龄》剧照

#电影《神探蒲松龄》剧照

成龙年轻的时候,危险动作不用替身,特技全凭肉身上阵,他曾经跳下几乎垂直于地面的玻璃高楼,滑下保险公司看了拒绝给他投保的险坡;只用一柄雨伞把自己挂在疾驰的巴士上;没断电的电线烧掉过他双手的皮肤,真正的爆炸曾在他身后紧追不舍。但那个时代的影像已经留在了过去,观众现在仍然很想看成龙演的那种动作片,在整个电影界都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真正的动作戏是非常难的”,成龙在好几年前就说,现在有了电脑特效和CG,每个人都能成为动作明星。

《神探蒲松龄》片场的那些拍特效的高科技设备,成龙当然不是第一回见,只是他自己不常上去演。他曾经参观过电影《阿凡达》的片场,走进去感觉自己像个学生,整个片场中央居然是空的,只在两边坐满了人,每个人都站起来跟他鞠躬。“人手一台电脑,就喊开机了,然后电影的画面就出来了。他们都以为我很懂,我只能装成很懂的样子,一边听他们讲解一边点头说‘Yes’。”

成龙以极为平和的态度迎接了特效时代的到来,早年他拍电影经费有限,而电脑特效又比实拍贵得多,后来他有钱在电影中做特效了,却不是观众真正想看的成龙电影了—技术与时间的更替造就了这无解的遗憾。但成龙的武功不会失去用武之地,即使换上不便行动的宽袖长衫,他也还是成龙。

“剧组里有成龙大哥在就很安心”,一同参演电影《神探蒲松龄》的演员们都这么说。“石榴姐”苑琼丹提了一句,成龙拍戏的时候格外注意每个人站的位置安不安全:“他会跟剧组说某个台子太高了,那么多人都要站在上面,得放根柱子巩固一下,连那根柱子应该放在哪个位置,他都会说出来。”

成龙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拍戏一天就是拼命一天”,受过的伤早就不计其数。但他说最开心的还是每天拍戏,休息的时候他也会在片场溜达,“大家都乌压压地聚在一起,很热闹。”他拍电影像是有一股惯性,不知疲倦,也不畏伤病,“我拍了57年电影,到片场已经像回到家一样了。”

#电影《神探蒲松龄》剧照

大哥能教的都教

阮经天第一次被《神探蒲松龄》的导演带着去见成龙的时候,其实有点忐忑不安。一进去就看到成龙坐在那里,导演引荐说“先跟成龙大哥打个招呼”,阮经天便说了声“大哥好”。“结果大哥回了我一句,‘阮大哥,来啦’,把我吓得不轻。”

在新一辈的年轻人眼里,成龙好像生来就是成龙大哥,一声“大哥”旁人心服口服地喊了很多年,他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一介武打演员能达到的成就。“你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成名之后的我,我还没成名的时候可是很拼命的。”成龙说,“我也穷过、惨过,但一个人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很多人的扶持,谢谢大家对我的扶持。”所以在很多领域,都能看到成龙贡献出的力量,包括他从上世纪开始的慈善事业,“我小时候受到过很多人的恩惠,所以现在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

剧组里年轻的演员们说,成龙大哥不笑的时候有种不怒自威的气质,但他待片场所有的人都很亲切,经常推着个小餐车走来走去,塞零食给大家吃,整个片场充斥着礼貌的气氛。成龙自己提起来也笑:“大家一天拍完戏都很辛苦,以前拍戏片场只提供热水,现在条件好了,咖啡点心什么都有,大家能吃就吃嘛。”

很多演员在《神探蒲松龄》中都是和成龙第一次合作,潘长江表示佩服他在片场的那种精神头,有他在,其他演员“想困都不可能”。成龙的敬业是出了名的,就算年过六旬,前两年拍《英伦对决》的时候肌肉腐烂,也是照样动完手术第二天就接着拍,他说年轻时武行兄弟们都是这样的,“上午拍戏摔断腿,下午就回片场继续开工。”

因而成龙身为敬业模范,常被媒体问到如何评价现在业界里的年轻人。“他们太幸福啦。我们都是苦过来的,出来的时候哪会有那么多经纪人在身边围着。我想说既然这样,希望所有的经纪人都能好好引导你们的艺人,有的年轻人走歪路其实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在《神探蒲松龄》的发布会上成龙感叹了很久,直到看见阮经天和钟楚曦正蹑手蹑脚地走上台来,匆忙补充,“我不是在说你们,怎么说得你们都不敢上来了。”

#电影《神探蒲松龄》剧照

一部电影拍完,剧组里的年轻人其实都和成龙大哥熟悉了不少,一起在台上说着笑话。成龙回忆起了在片场的那些日子,“他们真的都挺好的,我能教的都会教他们。”成龙拍打戏时,阮经天经常在一旁观摩学习,到了自己的打戏场景时提出各种修改意见,获得成龙大哥亲口称赞“非常敬业,而且每次的动作一教他就会了”。林鹏在电影《天将雄师》里追着成龙的角色打,但她使不好鞭子,会真的抽到人,有时戏拍到一半突然不敢下手,气得成龙在旁边喊,“你快打啊,打下来啊”。到了这回参演《神探蒲松龄》,成龙欣慰地说她的打戏进步多了。

演艺圈无论何时都在大浪淘沙,一代新人换旧人,被誉为“影坛常青树”的成龙当年也是从被前辈师兄提携的新人做起,成为如今无数人的前辈和师长。他所获得的尊敬来自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拼搏,以及在演艺领域表露出来的正直与平易近人。

武行替身、动作指导、编导、演员、导演,成龙都做过,电影行业中无数普通工作者的辛苦,他也都知道。所以他对如今的年轻艺人的期望简单而恳切:“要遵守艺德,尊重剧组的时间,你是大明星,你收工的时候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会跟你说辛苦了,其实最辛苦的是他们啊,他们才是剧组里最早到最晚走的人。”

我还是成龙

成龙年年都有新电影上映,比起又要和国际影星合作新片,更出人意料的是他时隔16年重回乐坛的新闻。2018年年底,成龙发布了音乐专辑《我还是成龙》,倾述了自己从1984年到现在的人生感触,一共20首歌曲和独白,听哭了很多人。

#电影《神探蒲松龄》剧照

一首致回不去的青春岁月,一首致见不到的旧友故人,一首唱给远在天国的双亲,数首唱给多有亏欠的妻儿,还有一首送给全世界的影迷,最后一首,给老去的自己。成龙几乎在这张专辑里塞进了他的大半辈子,他在一首新歌的音乐MV里轻抚泛黄的旧照片,窗外的树叶洒落满屋光影斑驳。

成龙已经65岁了。

“七小福”已成追忆,那个在《龙争虎斗》里与李小龙对打了几秒钟的龙套演员,那个靠着《醉拳》成名的功夫小子,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带着《A计划》《警察故事》《龙兄虎弟》《我是谁》红遍全世界,转眼间成家班传承到了第九代,成家班成立40周年的好日子里成龙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当时他在领奖台上感谢过的恩师却也在2018年辞世。2012年的《十二生肖》还能让影迷们振奋地欢呼熟悉的那个成龙回来了,2017年《英伦对决》里激烈的打戏却只会令影迷感到揪心—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该片为表现角色的沧桑气质,给成龙化了极为逼真的老人妆。

在今年的新片《神探蒲松龄》里成龙倒是“年轻”了一次,影片使用电脑特效去掉了成龙脸上的皱纹。但无论是成龙的影迷还是成龙自己,都到了不得不对成龙的年龄感叹万千的时候了。现在影迷对成龙的称呼已经渐渐从“成龙大哥”变成了“龙叔”。

“人生一晃几十年,还没长大就老了”,他在《我还是成龙》里好好回忆了一番,出生在外国领事馆区的厨师的儿子,从小喜欢打架,6岁就被父母送去学武,年轻时每天与兄弟们在片场出生入死,盼望着自己有一天能被全世界的观众认识。这些回忆每一句都真挚而动人,这些回忆里也有影迷的回忆。最后他却在专辑中安慰影迷说,“放心吧,有你们的陪伴,我永远不老。”

成龙开玩笑说很嫌弃自己在电影海报上那拿笔的样子,但他或许也真是个功力深厚的文人,因为他已经用自己的人生,书写了足够精彩的故事。

猜你喜欢
神探蒲松龄成龙
蒲松龄纪念馆藏书画作品选登
物种缘何濒危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蒲松龄
寻找成龙等
成龙历险记
大宝小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