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2-21 14:27刘愿理廖和平
农业工程学报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分异行政村土地利用

刘愿理,廖和平,2※,李 涛,蔡 进,李 靖,何 田,罗 刚

(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3. 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重庆 400067;4.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绵阳 621000)

0 引 言

少数民族山区的土地是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资源和最重要的生活资料,更是实现国土空间优化和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1]。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口聚集、资源剥夺、消费需求增长等导致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显现,土地利用结构失衡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更是加剧了人地矛盾。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多元化引导多样化的土地利用行为,土地利用的功能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土地利用多功能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联系与作用而形成的多种功能,体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如何客观认识少数民族山区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同时,以村域尺度研究土地利用多功能,更是当前精准扶贫战略下开展土地扶贫的有益探索。

土地利用多功能概念最早在2004 年欧盟第六框架SENSOR 项目中提出,根植于农业多功能性研究[3-4],并 逐渐形成了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的分析范式[5-6]。其中,首次提出的土地利用多功能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三大功能[7]。随后,Paracchini 等学者为强调生态环境在土地利用的重要性,将土地利用功能分为了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生态环境功能[8],Tao 等构建了生产、供应、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等 5 种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9]。同时,国内学者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研究逐渐增多,在研究方法上,大部分学者主要采用综合指数法[10-12]、改进突变级数法[13]、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14]、灰色关联投影法[15]、投影追踪模型[16]等方法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指数进行测算和评价;在研究尺度上,主要从全国、省域、市域等中宏观尺度以及图斑、格网等微观尺度展开[17-20];在指标体系上,主要分为2 种,一种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维度出发[21],另一种是基于空间三生功能理论,将土地利用多功能分为了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3 个维度[22]。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较少,且多为一个时间点的障碍因子诊断,缺乏从动态视角分析特定地区一个时间段土地利用多功能的影响因素变化。

鉴于此,本文基于“三生”功能视角,以南涧彝族自治县的80 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多功能测算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通过ArcGIS、Geoda 等软件,系统分析2008-2017 年该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其动态变化,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决策支撑,以期为少数民族山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南涧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大理、临沧、普洱三州(市)结合部,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景东县毗邻,西南与云县以澜沧江为界,西至黑惠江与凤庆县隔水相望,北与巍山县相连(图1)。全县面积1 738.82km2,主要以山区为主,占总面积的99.3%。境内有哀牢山、无量山两大山系和澜沧江、红河两条国际河流,落差较大。全县辖8 个乡镇80 个行政村(社区),居住彝、汉、白、回、苗等20 个民族,2017 年末总人口为22.77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9.73%。2008 年以来,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土地利用方式趋于多样化,但仍以林地为主,土地资源稀缺性日益突出。同时,南涧彝族自治县属于61 个滇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因此,本文选择南涧彝族自治县作为少数民族山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图1 南涧彝族自治县地形图 Fig.1 Topographic map of Nanjian County

1.2 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2008年和2017年作为研究时点,2008 -2017 年为研究时段,数据来源包括:1)矢量数据包括南涧彝族自治县2008 年和2017 年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南涧彝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根据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对2008 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实现统计口径一致,并通过测算获取人口密度、生态用地面积占比、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和机耕道路密度等指标数据。2)栅格数据包括南涧彝族自治县25m×25m 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运用 ArcGIS10.3 裁切工具获取行政村的平均高程和坡度。3)统计数据包括《南涧彝族自治县统计年鉴》(2008-2017)、乡镇农村经济情况报表(2008-2017),数据来源于南涧彝族自治县统计局、乡镇人民政府。通过计算获取粮食单产、人均禽畜产值、农用化肥强度、农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数据。4)调查数据涵盖全县80 个行政村,包括2018 年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实地调研数据(25 个行政村)和问卷调查数据(55 个行政村),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使用同一问卷,均由村干部或驻村工作队填写,以确保调查数据的一致性,主要包括土地流转收益、缴纳医疗保险人数、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人数、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卫生室和农家书屋面积)和垃圾回收点。因2007 年全县没有垃圾回收点,以垃圾焚烧点替代。

2 研究方法

2.1 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基于“三生”功能视角,构建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维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表1)。1)生产功能反映的是土地利用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与服务的能力。主要包含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2 个二级功能,其中农业生产功能选取了粮食单产、人均禽畜产值和机耕道路密度3 个指标,均为正向指标;经济发展功能选取了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均土地流转收益和农村人均纯收入3 个指标,均为正向指标。2)生活功能表征土地为人类提供的空间承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撑的能力。主要包含居住支撑和社会保障2 个二级功能。本文选取人口密度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 个正向指标表征居住支撑功能,通过缴纳医疗保险人数占比、产业发展带动就业率和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3 个正向指标表征社会保障功能。3)生态功能是土地利用系统为人类提供维持人类生存和社会良性发展的自然条件的能力。主要包含生态净化和生态涵养2 个二级功能。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选取了1 个负向指标农用化肥强度和1 个正向指标垃圾回收点分布表征生态净化功能;通过生态用地面积占比和水土流失率表征生态涵养功能,其中水土流失率为负向指标。所有指标经过线性分析剔除共线性指标后,最终选取了13 个正向指标和2 个负向指标。

2.2 数据标准化处理和权重确定方法

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既有正向指标又有负向指标。因此,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各项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表达式为

式中Yij为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Xij为南涧彝族自治县第i 个行政村第j 项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Xmax、Xmin分别为第j 项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赋权方法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其中,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作为主观赋权法,主观性较强,而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EVM)作为客观赋权法,未能考虑决策者的主观意愿,可能导致指标权重与实际不一致。因此,为了科学表征指标的重要程度,真实反映指标属性,本研究借鉴刘愿理等的研究成果[23-24],利用博弈论思想,结合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以Nash 均衡作为协调目标,构建可能权重集,寻找最小化组合权重与各基本权重之间的偏差,并使偏差之和达到最小,以期确定一个最能接近实际情况的权重值,以弥补主观赋权法随意性较强的弱点,同时兼顾决策者的主观信息,尽量使权重客观。

表1 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multi-functionality of land use

2.3 土地利用多功能测算模型

本文从土地利用多功能内涵出发,构建由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3 个系统功能组成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每个系统功能内部设置若干个反映系统功能属性的子功能,每个子功能下分别设置若干个评价指标。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1、F2、F 分别为表示子功能值、系统功能值、土地利用多功能值;W、W1、W2分别表示各系统功能、各子功能及各指标间的权重;Yj为某子功能下第j 项评价指标的准化值。

2.4 影响因素动态变化模型

为测算南涧彝族自治县2008-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程度,本文采用土地利用多功能影响因素动态变化度来表征各类影响因素动态变化情况[25]。其公式为

式中D 为土地利用多功能影响因素动态变化度(%),Pi+1,Pi分别代表第i+1,i 年某个土地利用多功能影响因素的决定力。

2.5 地理探测器模型

本文借鉴地理探测器模型[26-27],引入土地利用多功能决定力指标q,通过分异及因子探测工具探测各指标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的作用。各指标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界决定力大小为

式中nh为单维度的类型h(对应一个或多个子区域)内的样本数;n 为在整个研究区所有样本数;σ2为整个区域的离散方差。当各维度对土地利用多功能具有决定力时,每个类型(对应一个或多个子区域)的离散方差σ2会较小,类型(对应一个或多个子区域)之间的离散方差会较大。

3 结果分析

3.1 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

2008-2017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提升较快,从2008 年的0.34 上升到2017 年的0.49,增长了44.65%。从土地利用多功能类别来看,生产功能增幅最大,增长了73.58%;其次是生活功能,增长了35.81%,而生态功能增长了31.02%。具体而言,土地利用二级功能水平发展不平衡,2017 年的生态涵养功能最高,为0.77;其次是生态净化功能、农业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分别为0.67、0.58 和0.54,居住支撑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相对较低,为0.29 和0.23(图2)。参考已有研究成果[28-29],基于ArcGIS10.3 软件,运用自然断点法将南涧彝族自治县行政村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及二级功能水平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和低水平5 个等级,以此反映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

图2 土地利用多功能及二级功能水平分布雷达图 Fig.2 Radar map of land use multifunction and secondary function level

3.1.1 生产功能

由图3a、图3b 可知,南涧彝族自治县2008、2017年土地利用生产功能空间分异明显,呈现组团式格局,并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和中部地区扩展,且产生了新的聚集区。具体而言,2008-2017 年生产功能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行政村空间分异呈现由零散分布到空间聚集的格局,其数量由2008 年的21 个增加到32 个,主要因为县城中心经济发展较快,村集体经济收入高,公郎集镇坝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便利,因此这2 个区域的生产功能较高;中等水平的行政村空间分布从中东部地区扩散到全域,且呈现“插花式”空间分布特点。较低水平和低水平的行政村主要分布在哀牢山和无量山地区,该区域地形复杂,海拔较高,自然条件较差。

3.1.2 生活功能

南涧彝族自治县2008、2017 年土地利用生活功能的空间分异格局与其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耦合关系,主要以135°中轴线向外延逐渐降低,且北部高于南部,整体水平较高,中等水平以上的行政村占比为71.25%(图3c、图3d)。具体而言,2008-2017 年土地利用生活功能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行政村空间格局基本一致,集中在县城周围和公郎集镇坝区,行政村数量增加了15 个;中等水平的行政村空间格局变化较大,以县城中心向四周扩散,该区域受政府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土地利用生活功能相对较高;较低水平和低水平的行政村集聚在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其数量从2008 年的39 个减少至2017年的23 个,该区域村庄空心化严重,基础设施较差,如无量村和虎街村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最小,分别为0.023、0.026 m2,土地利用生活功能相对较低。

图3 2008、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时空分异图 Fig.3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multi-functionality of land use in 2008 and 2017

3.1.3 生态功能

2008、2017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生态功能空间分异格局基本无变化,局部略有调整,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并以县城和无量山为中心向西部和南部扩展(图3e~图3f)。具体而言,2008-2017 年土地利用生态功能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行政村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和中南部地区,东北部地处县城中心和哀牢山间,垃圾回收点分布较多,现代农业发展较快,中南部生态用地面积较广,如凤岭村、龙平村属于南涧现代茶叶农业园,土地利用生态功能相对较高;中等水平的行政村空间格局呈现从东向西转移的趋势,西部地区生态功能提升明显;较低水平和低水平的行政村集中分布在县域西部边界地区,该地区地处三县交界处,地势复杂,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据国土资源局统计,2017 年西部边界的太平村、新民村和龙街村等村累计发生泥石流10 次,面积达41.24 hm2,土地利用生态功能相对较差。

3.1.4 土地利用多功能

总体来看,南涧彝族自治县2008、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差异性明显,呈现“北高南低和一主两副”的空间格局,即以县城为主中心,以公郎集镇坝区和无量山景区为副中心,北部高于南部地区(图3g~图3h)。具体而言,2008-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行政村空间分布呈现东北向西南扩展的特征,在西南部的和平村、德安村一带形成了新的集聚区,该区域位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行政村数量由2008 年的24 个增加到2017 年的34 个。中等水平的行政村空间分布以3 个中心向南北扩展,行政村数量增加到33 个。较低水平和低水平的行政村空间分布呈现由东部向西北部和西南部收缩的趋势,2017 年较2008 年减少了11 个。

3.2 土地利用多功能影响因子探测

3.2.1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空间差距主要受自然、社会和政策等的影响[30-32]。据此,本文基于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层面选取自然资源禀赋、地理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和区域政策因素等4 个维度12 个主要指标作为影响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因素(表2),以20008 年和2017 年为探测时间节点,分析2008—2017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及其动态变化。

3.2.2 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禀赋。探测结果显示,自然资源禀赋对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具有显著的影响(表3)。 2008①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对坡度、海拔、25°以上耕地面积占比和土地垦殖指数4 个因素的依赖性强,决定力分别为0.593 2、0.440 3、0.381 1、0.350 7,这四个因素对2008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空间分异具有显著的解释意义。 2017② 年自然资源禀赋对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影响下降明显,但坡度因素的决定力较强,为0.493 2,表明南涧彝族自治县2008、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受坡度的影响明显。25°以上耕地面积占比和土地垦殖指数的影响力分别为0.415 1、0.400 0,影响力属于中下等水平,而海拔因素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影响力下降明显,决定力为0.319 5,排名倒数第二。

表2 2008—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d use multifunction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from 2008 to 2017

表3 2008、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影响因素决定力 Table 3 Determinants of multifunction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d use in 2008 and 2017

2)地理区位条件。由探测结果可知,地理位置对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具有一定的影响。①2 008年对外交通便捷度和距离县城时间决定力分别为0.285 3、0.239 6,说明了南涧彝族自治县2008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对外交通便捷度和距离县城时间存在空间耦合关系,交通越便捷、距离县城越近的行政村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相对较高。 2017②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对外交通便捷度和距县城时间的依赖性增强,其决定力分别为0.399 8、0.432 3,表明距县城时间越短受到县域经济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大,承接经济中心产业转移的机会较多,经济发展功能水平相对较高,且对外交通便捷度提升明显,增强了村与村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促进了土地生产功能的提升,而偏远的行政村(西南部和东南部)经济发展资金难以引入,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相对较低。

3)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因素对2008 年和2017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影响变化较大。 2008①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相对较低。其中,劳动技能培训率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决定力分别为0.229 4、0.207 2;政策性贷款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决定力较小,为0.153 8;人口素质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决定力较小且未通过显著性验证,说明人口素质不是南涧彝族自治县2008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主导因素。 2017②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对社会经济因素的依赖性明显增强。其中,政策性贷款、劳动技能培训率提升最快,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决定力分别为0.527 8、0.512 9。据县扶贫办统计,截止2017 年底南涧彝族自治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2 亿元,劳动技能培训2105 8人次,政策性贷款助推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劳动技能培训提升了群众的劳动力水平,土地利用多元化;人口素质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影响逐渐增强,决定力为0.400 8,而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影响明显下降,决定力为0.199 8。

4)区域政策因素。区域政策因素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投放和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空间分异密切相关。 2008① 年退耕还林政策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空间分异的影响力为0.315 0;2017 年退耕还林政策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影响力略有增强,决定力0.3283,较2008 年略有上升。②政府资金投入是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重要动力,2008、2017年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影响力分别为0.195 6、0.612 8,决定力大幅提升,说明政府资金投入对南涧彝族自治县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解释能力强。精准扶贫以来,南涧彝族自治县整合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发挥资金撬动农村市场的作用,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推动全县特别是51 个深度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实现“土地变股权,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因此政府资金投入对土地利用多功能发挥了主导作用。

3.2.3 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

为了掌握南涧彝族自治县2008-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本文通过动态变化度模型测算2008-2017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影响因素决定力的变化度,并采用自然断点法将影响因素的决定力划分为3 类,即增强型因素、稳定型因素和减弱型因素(表4)。

表4 2008—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影响因素分类 Table 4 Classific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ultifunctional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land use from 2008 to 2017

1)增强型因素。结果显示,政策性贷款和政府资金投入是南涧彝族自治县2008-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影响因素中变化最大的因素,成为了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人口素质、劳动技能培训率和距县城时间对2008-2017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的决定力动态变化度分别为199.80%、130.04%和80.40%。其中,人口素质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经历了不显著到显著的增长性过程,劳动技能培训率提升明显,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增强。

2)稳定型因素。由表4 可知,对外交通便捷度、土地垦殖指数、25°以上耕地面积占比和退耕还林面积对2008-2017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的影响变化不大,9a 间略有增长。近年来,南涧彝族自治县重点完善县域内乡级和村级道路,对外交通便捷度变化不明显,且耕地面积变化不大,2017 年较2008 年减少48.74 hm2,其中25°以上耕地面积较2008年减少8.46 hm2,土地垦殖指数和25°以上耕地面积占比无明显变化。因此,这些因素对2008-2017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动态变化不大,维持稳定水平。

3)减弱型因素。结果显示,海拔、坡度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对2008-2017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的影响明显降低,属于减弱型因素。2008-2017年间,自然资源禀赋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的决定力下降明显,导致海拔、坡度的影响减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008-2017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变化不明显,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土地利用功能基本一致,因此,2017 年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减弱。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1)2008-2017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提升较快,生态功能水平最高,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提升最快。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较2008 年增长了近一半,全县80个行政村有67个属于中等水平以上。同时,各功能水平发展不均衡,土地利用生态功能水平最高,而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增速较快。土地利用二级功能中生态涵养功能和生态净化功能较高,农业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次之,居住支撑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相对较低,但经济发展功能变化幅度最大。

2)2008-2017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呈现“北高南低和一主两副”的空间格局。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行政村集中在县城中心、公郎镇集坝区和无量山景区3 个中心,发展趋势由点到面,扩散效应明显;中等水平的行政村空间分布以中心向南北扩展;较低水平和低水平的行政村向西北部和西南部收缩。其中二级功能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生产功能空间分布呈现组团式格局,以县城和公郎集镇坝区为中心不断扩展;生活功能空间分布主要以135°中轴线向外延逐渐降低,北部高于南部;生态功能空间格局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行政村主要集中在哀牢山和无量山地区。

3)2008-2017 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和动态化特点,且主导因素从自然资源禀赋转向社会经济和区域政策因素。12 个探测因素对2008、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变化较大,2008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主要依赖于坡度、海拔和25°以上耕地面积占比等自然资源禀赋,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对自然资源禀赋的因素依赖性明显减弱,政府资金投入、劳动技能培训率、政策性贷款等区域政策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了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同时,2008-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主要以增强型和稳定型为主,共有5 个增强型因素,4 个稳定型因素和3 个减弱型因素。

4.2 建 议

根据南涧彝族自治县2008-2017 年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其动态变化,结合少数民族山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实践,今后应重点关注:

1)从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来看:一是城市中心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基础设施完善,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土地生态功能;二是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应加大政府投入,完善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三是公郎集镇坝区耕地质量较高,发展条件较好,应依托茶叶产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是无量山和哀牢山地区生态环境好,森林植被覆盖率高,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借鉴“德安村”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高土地的经济发展功能和居住支撑功能。

2)从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主导因素及其动态变化来看: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土地整治项目,提高土地质量,改善机耕道等生产条件;二是扩大政策性贷款规模,以政府风险担保基金,投放扶贫小额信贷,助推产业发展,盘活农村土地市场;三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丰富劳动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农户劳动技能水平,增加劳动力价值,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实现土地多元化利用;四是进一步激活群众内生动力,以教育为突破口,提升农户文化素质,转变思想观念,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猜你喜欢
分异行政村土地利用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陕西关中农业现代化时空分异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阆中市撂荒耕地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探析
基于GIS⁃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成都黄龙溪景区旅游环境舒适度评价及其时空分异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中国星级酒店的旅游经济效应分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