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启发式教学方法探析

2019-02-21 04:35袁书杰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运算教学方法思维

王 伟, 袁书杰

(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2.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 机械化步兵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3)

提问启发式教学方法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式,对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无论是教还是学,关键就在“问”上.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提问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握提问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真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提问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手段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可以反馈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调节学生思维节奏,加强师生交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问”,学生通过“答”,增强师生双向交流效果,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及课堂教学效果.随后教师再通过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培养认知能力,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习惯

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是传输知识本身,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为以后的终身性和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到“愤”“悱”境地,即积极思考,处于想弄懂而又没有搞懂,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再给予启发.这既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他们理解掌握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1].

(3)引发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观察到水蒸气顶开水壶盖,发明了蒸汽机.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设置适当的信息差,使学生好像了解,又好像不了解,好像知道一些,又好像知之甚少.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疑点听课,容易引发他们积极思考,有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培养问题意识,强化学生主体作用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在设疑的基础上,应设法让学生再生疑,鼓励、引导学生去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5)引发师生双向交流,营造和谐课堂环境

通过课堂的提问、质疑和讨论,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可以提升课堂民主氛围,充分发挥学生思维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2 提问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当代创造教育认为,教师教学的最高艺术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解惑、释疑.能否有效地运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方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3].提问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容易引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1)提问的难度要适度,有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恰当地把握问题难度是课堂提问艺术的关键所在,问题失之于易,则失去提问的意义,达不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问题偏之于难,达不到启发学生的目的[3].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难度适中,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学生通过思考、研讨掌握知识.例如,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学习晶体三极管的知识时,晶体三极管输出特性有三个区,分别是截止区、饱和区和放大区.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放大区具有放大作用,那么截止区、饱和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让学生思考,教师启发、分析、讲解,得出截止区、饱和区的特性,为后面学习基本门电路知识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提出一些难度较大、较深的问题,激发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学习毅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2)提问要抓住关键,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抓住关键内容,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出一系列前后连贯的并有内在联系的关键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一时找不到答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已知问题出发去探索未知,使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化未知为已知,使学生既获得新知,又锻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知识点时,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在学习了基本运算电路后,学生掌握了反向输入运算电路和同向输入运算电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反向输入运算电路和同向输入运算电路在模拟信号运算和处理中有什么作用?是不是可以实现比例、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再进行提示、启发、讲解,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

(3)提问要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及时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准”“精”“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置“悬念”,造成“认知”冲突,激励学生探索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的良好品质.如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知识点时,教师提出问题:实验室做实验用的直流电是怎么来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会非常感兴趣,会自我发问,因为他们知道交流电是220 V或380 V,那么直流电怎么来的?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教学目的.

(4)提问要探求知识的规律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学生对一个问题、一个道理,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的规律进行提问,使学生通过思考,找出规律性的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学习与门电路知识点时,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了两个输入端都为“1”时,输出端输出为“1”,其他输入时,输出端输出都为“0”.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三四个输入端,输出端如何输出呢?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判断,可以得出结论,进而总结出多个输入端输入、输出时的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规律的过程中提问,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推理和概括能力.

(5)提问要巧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知识的探求上,并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4].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幻灯片、动画、仿真软件等多媒体工具,利用手势、表情等体态,利用语言的艺术性等引入问题.创设情境式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最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

3 结语

启发式教学方法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它不断得到充实、发展,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问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问”,合理、恰当、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心智、激活思维、化未知为已知的有效途径.启发式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必须贯彻启发原则.

猜你喜欢
运算教学方法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思维跳跳糖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有趣的运算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