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法治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9-02-21 06:55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象达中学
师道(教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思想品德法治

文/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象达中学

陈四妹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京正式发布。这项历时三年的权威研究,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系统、具体、可操作的指引,对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指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要融合法律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法治素养,以更好地发展学生在法治方面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在思想品德课程法律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搭建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后续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全员参与课堂的学习,保证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到教学效果最大化。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教学为例,简单阐述自己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法治素养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引领学生课前研究,感知法治知识

有研究者指出,素养=(知识+能力)态度,态度是用乘方来连接知识与能力的。在课前自学中,发动学生自主研修,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人生态度引领,引起学生心灵共鸣,使学生的认同感得以升华。在课前的学生研修活动中,可以指导学生分成三组,布置学生对课本教学材料进行分别搜集和整理,形成代表的主要观念。通过引导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学生不仅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依法治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从大量的法律知识中,进行归纳概括,自身的法治知识也增长甚多。

二、引导学生课堂参与,发展法治思维

课堂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也是促使学生思维灵动飞扬的大平台。思维灵动的课堂集中体现三个要点: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多样化,充满创造和生成;充满教学智慧。因此,课堂教学前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学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课外和课内知识,生活经验,思想认识等丰富的基础性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依法治国的要求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上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模拟法庭表演活动,模拟广州市房管局番禺分局原局长蔡斌违法案审判情景,并设置四个情境:①假如你是法院的审判长,你会怎么判处蔡斌的违法行为;②假如你是纪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公诉蔡斌时,要准备哪些材料;③假如你是蔡斌的家人,你会怎么做;④假如你是蔡斌,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呢?通过模拟法庭和展开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要求,同时,及时捕捉和利用课堂活动中的生成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当前我国依法治国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下参与学习,法治思维在交流互动中自然得到发展。

三、引申学生课后践行,增强法治意识

联系生活实际是对教材知识的延伸和补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法治素养。因此,在课后,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对身边的案例进行积极地探究、讨论,提升学生用法意识。课后,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能力,引申到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探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例如设计:在日常生活中,假如你去旅游,当你被导游带到非指定购物点强迫购物,你会怎么做?这样设计,一方面是拓展了学生法律知识面,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上网学习国家颁布的旅游法新规定,找到里面的相应条文,运用法律条文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找导游理论、打12315消费者热线、网络微信曝光等途径。学生通过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探索讨论,不但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用法意识。【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高初中生法治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6-XK06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思想品德法治
选择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