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巧做“水文章”

2019-02-21 13:59本刊编辑部
乡村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清丰县甘甜南水北调

河南省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村民朱双霞从村头的食用菌基地劳作归来。一进家门,她先在庭院中打了盆水擦脸,又转身走进厨房拧开水龙头熬粥。这本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却被朱双霞感叹为“大变样”。

“过去用井水,现在用丹江水,真得劲!”朱双霞拿起开水壶,边比画边解释:丹江水好吃发甜头,井水带土腥气;丹江水清,井水发浑,原来一烧水一层水锈的壶现在干净得很。

“补齐农村供水短板,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办好重点民生实事,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清丰县是我国首个将丹江水送进农村的先行试点,2018年以来,“甘甜清丰”建设启动,总投资3.87亿元的“丹江水润清丰供水项目”擂响战鼓:南水北调清丰支线的富余水量向农村延伸,既开展水源替代,又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2019年年底前,丹江水供水有望在清丰县实现全覆盖。

从“安全水”到“优质水”

在乡村振兴的大文章中,清丰县缘何将“水”作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俺村打井,500米深出来的水都又苦又咸。”清丰县高堡乡才古庄村村民王继山回忆起一件往事,有个远亲来探望他,在家待了一天却一口水没喝。

改变农民的“水环境”,成为清丰县委、县政府谋篇布局的初心。清丰县位于黄河故道,自然原因形成了大面积的苦水区和氟水区;清丰县还处于华北漏斗区,是国家级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但取自地下水的农村主水源不好变更,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道阻且长。

抢抓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机遇,清丰县在2013年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的县;2017年5月,南水北调清丰县供水配套工程建成通水,清丰县没有止步于县城区居民喝上丹江水的“小目标”,而将目光集中于更长远的未来——让全县农村群众从“喝安全水”提升为“喝优质水”。

从“同水源”到“同服务”

先行试点,如何开创将丹江水送进千万农户家的经验?清丰县按照“规划引领、精准施策、城乡同质、水源可靠”的原则,完善“一张网”,端平“一碗水”。

位于清丰县固城乡的南水北调中州水厂,是该县城乡供水管网的“心脏”。在这座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化水厂中,丹江水以1 000余m3/h的流量奔涌而来。清澈的水流自入水口露出“芳容”,又在网格、平流池内过滤、沉淀、消毒,最终进入地下管道。据介绍,水厂现在的日供水量在2万m3左右,惠及县城区、马庄桥镇的34个行政村共14万余人,远没有达到满负荷。

规划建设中的336 km地下管线,与现有地下供水管线延伸并联,最终将构成总长约837 km的城乡供水管网“动脉”,管线把中州水厂与现有的16个乡镇供水厂、135个单村或联村供水站织密成网。工程完工后,县、乡、村三级供水网络的受益者将增加58万余人,涉及15个乡镇、469个行政村。

城乡群众同饮丹江水,不仅意味着“同水源”,更意味着“同价格、同服务、同管理”。按照“项目化运作、公司化运营”的模式,“丹江水润清丰供水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引来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助阵”。该公司项目经理王庆锋说:“后续将建立集管理、收费、抢修、运营、维护于一体的机制,确保全县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丹江水。”

从“甘甜水”到“甘甜情”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清丰县将“丹江水进农村”提上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日程,成立高规格的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管理局,压实责任,倒排计划,挂图作战。

2019年3月,清丰县在柳格镇、双庙乡、纸房乡、六塔乡和瓦屋头镇5个乡镇拉开项目建设大幕。短短2个月,六塔乡、瓦屋头镇、双庙乡已具备通水条件。

走进六塔乡供水厂,4个新浇筑的阀门井“列队欢迎”。“把南水北调工程修进农村,我们也是第一次。”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曾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干渠修筑13个标段,现在则成为丹江水供水清丰的建设者,项目经理郑瑞松说,已具备通水条件的3个乡镇由100余人的施工班组加班加点赶工期,新建管线、沟槽开挖等工程已完成投资9 000万余元,“余下12个乡镇的建设将同步进行,力争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管道铺设工作。”

丹江水“甘甜”清丰大地,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民生事业更“甘甜”清丰全县人民。

猜你喜欢
清丰县甘甜南水北调
多面的绘画者——我心目中的鲁迅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濮阳市清丰县教育局举行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操作应用培训
脆弱一分钟
事茶十五年 甘甜自知
清丰县新旧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对比分析
清丰县为孕妇、产妇健康开辟爱心通道
清丰县关爱留守儿童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