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榆林合力团彰显国企担当

2019-02-22 05:02撰文李方园高艳东刘萍摄影老莫杜婷王忠林资料
陕西画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榆林合力黄芪

撰文/李方园 高艳东 刘萍 摄影/老莫 杜婷 王忠林 资料

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调研产业扶贫工作

陕西省创新“3+X”帮扶模式,于2017年5月成立省国资委助力脱贫攻坚九个“国企合力团”,实施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以陕煤集团为团长单位的榆林合力团,主要帮扶榆林市子洲、绥德、米脂、清涧、吴堡、佳县、横山、定边等8个国定贫困县,按照“市级开发平台+县区扶贫项目+产业发展基金”的“三位一体”工作思路,榆林合力团“合力先合资”,由陕煤集团注资2亿元,陕西秦风气体注资500万元,西安热工研究院捐资600万元,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捐资144万元,国网西北分部捐资120万元,华能陕西矿业公司捐资100万元,西安普天通信捐资20万元,成立了榆林合力产业扶贫开发公司(简称榆林合力)。同时,陕煤集团设立了规模5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带动贫困县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在省市县及相关单位的支持下,榆林合力产业扶贫开发公司致力于“发展绿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使命,立足贫困县资源禀赋,深入调研,谋划实施了一批涉农多、带动性强的产业扶贫项目,先后荣获了“在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十大杰出企业”“榆林市社会扶贫工作先进集体”“支持慈善发展特别贡献单位”“陕煤集团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助推榆林合力团连续三年荣获“陕西省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企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产业扶贫为己任

作为榆林合力团团长单位,陕煤集团坚决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发挥“牵头、协调、服务、兜底”作用,切实把扶贫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持续精准发力,不遗余力地推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强调:“要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在脱贫攻坚战中积极贡献‘陕煤力量’,充分彰显‘陕煤担当’。”

榆林合力团还根据榆林8个国定贫困县的不同情况,提出了“两个全覆盖”目标,由榆林合力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同时,大唐陕西发电、华电陕西能源等单位分别发挥自身优势实施了产业扶贫项目,实现了榆林市8个贫困县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合力团成员单位贡献力量全覆盖。榆林合力干部员工,满怀激情地奔跑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陕北的黄土地上,谱写着产业扶贫新篇章,创造了一个个扶贫产业项目建设的“合力速度”。

深入调研,创造出路,打造产业扶贫新标杆

在设计合力团产业扶贫思路时,陕煤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尤西蒂表示:“使陕北地区农业产业形成规模,向着新型现代化农业发展,是实现陕北地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拔除穷根的最佳出路。”

榆林合力从成立的那天起,就以陕煤集团内部选调、社会招聘等形式广泛招揽优秀人才。所有干部和员工,马不停蹄地对榆林8个县进行深入调研,他们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对农副产品的分布、种植面积、产量、市场销售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榆林合力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群英提出:如何把握榆林地区资源禀赋,破解产品零散、不成规模、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渠道不畅等问题,就是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找到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重点把握高端导向、市场导向、问题导向、技术导向这“四个导向”,把产业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发展问题转化为发展路径、把传统工艺转化为现代工艺技术、把“低端的用人需求”转化为“注重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人员”这“四个转化”。就是要通过技术领先、模式领先、绿色领先、制度领先,创建行业前三甲,对标高端一流,打造数字化现代化农业企业;就是要按照“绿色种植、高端转化、市技双驱、数字经营、平台迭代”的业务定位和“市场化+专业化+工业化+数字化+生态化”的工作路径,确保企业“能造血、能助农、能生存、能成长”。

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弗拉基米尔参观并品尝榆林合力团扶贫产品

榆林合力在两年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回答好“项目投产不等于正常生产”“正常生产不等于营销畅通”的正常经营问题,不断打破常规,建立新的行业规则,做成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做成的事:打破黄芪只卖药厂,不分野生、按粗细定价的常规,建立了黄芪按照年份划分等级的新行业规则,目前业内已普遍遵循新规则。打破黄芪只能卖切片的常规,发明黄芪削花的专利食用方式,使黄芪成为年轻人的泡饮新宠。打破红枣越红越大就越好的常规,把好枣的标准定为药典,把红枣当中药卖,药典大枣成为新的产品标准。打破红枣不易发酵的常规,找到了适合红枣发酵的菌群,做出愿意让孩子喝的饮料。打破开卖场就为收场租的常规商业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和共享经济思维做兵马俑产品体验区线下营销,已经吸引一批知名品牌和艺术家参与。打破搞消费扶贫就是搞摊派的老思想,强服务优质量,得到广泛好评。

截至2019年底,榆林合力已经打造形成“一个营销平台、四个加工平台、一套研发合作平台、一套种植引导平台”的四大类经营平台,涵盖以红枣为主的食品加工、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加工、红色培训、土地复垦与生态治理等产业格局。

原国家卫健委在子洲县挂职副县长宋学武在国家卫健委产业扶贫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天芪子洲黄芪

红枣深加工项目厂区分布图

瞄准目标,高端发展,放眼国际市场

“要实现产业扶贫,就得在市场上狠下功夫。”榆林合力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勇说:“产业扶贫,说到底,就是要精准地找到产业发展的方向,找准市场定位,才能实现从脱贫到致富的目标,才能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设与发展。不能融入市场的产业扶贫,不能健康稳定发展的产业,就无法达到扶贫的目的。”为了能把产业扶贫做深做精,榆林合力从科学研究、规范种植、生产工艺、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板块进行全方位谋划,建立长远发展战略。

在科研方面,依托国家卫健委、科技部、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成立研发中心,建设联合实验室,成立榆林市企业技术中心,致力于黄芪、大枣、甜叶菊、马铃薯等植物的基础研究、学术推广和产品研发。研发出国内首款红枣发酵饮料,研发出黄芪片装、棍装、袋泡茶、复配茶、煲汤款、面膜等18种新产品,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项,开发使用一套自有知识产权的黄芪产业大数据、溯源、供应链管理软件,正在开发一套专用于文创、旅游、扶贫系统的进销存管理软件。

在种植方面,依托中国中药种植协会、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荷兰瓦格宁根大学,联合国药种业、当地种子公司、农业局、专业合作社,开展选种、育种、规范化种植工作。研究出一套适用于陕北地区甜叶菊种植的田间管理规范,打造出子洲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

在生产上,选用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生产技术工艺,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建设AI智能化工厂,创新研究并建设了一套药典大枣的独特烤炙工艺。

在品牌推广上,注重产品特色化,挖掘推广产品源头的优质特性、营养特性、功能特性,打造形成“陕北滋味”“天芪”“要点大枣”“兵马俑四号馆”“28256”“拾金岁月”等一系列品牌组合。在央视投放了子洲黄芪公益广告,将于2020年春节期间投放清涧大枣公益广告。

在营销上,打造形成O2O (线上线下)立体营销体系。运营开业了天芪“京东”“天猫”旗舰店,北国枣业“天猫”旗舰店,同时发展了“拼多多”“微店”“抖音”等代理商50余家。成立合力品源公司后,正在通过打造兵马俑产品体验区、加盟连锁店、旅游车销“三架马车”,作为全公司产品营销主力,建立了线下营销渠道,与华润、袁家村、冰峰、米旗等品牌达成了合作意向。

兵马俑4号馆消费扶贫体验区

子洲黄芪天下第一,三条生产线将带动数千人受益

子洲黄芪以色鲜、味浓、质优闻名,素有“东北参,子洲芪”的美誉。经过与中国保健协会、中国医药研究院药植所、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等相关科研院所合作,瞄准“做细分市场第一或唯一”的目标,实施黄芪深加工项目,建设一条年产5000吨高品质黄芪药材生产线,一条年产黄芪多糖300吨、黄芪甲苷200吨的生产线,一条黄芪大健康食品生产线三条生产线。现已投产的一条生产线,产品营销创造了“双十一”单日销售422件的历史新高,打造的“28256”等产品刚刚上市就供不应求。全部投产后,产值将达到3亿元左右,将会带动数千黄芪种植户受益。

清涧红枣药用养生,价值新发现快速打开市场

《中国药典》指出,入药大枣呈椭圆形或球形,长2-3.5cm,直径1.5-2.5cm;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呈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清涧红枣恰恰符合《中国药典》大枣质量标准。榆林合力发挥清涧红枣药食同用价值,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开展合作,已建设完成3t/h红枣前处理拣选分级生产线一条,1.5t/h紫晶枣生产线一条,网店开业三天销售了8735件。2020年将引进全封闭、无菌化、全自动成套生产设备和最先进的加工工艺,建设完成发酵饮料生产线一条、休闲食品生产线一条。

推广种植甜叶菊,让贫困群众过上甜蜜生活

甜叶菊是榆林合力结合陕北地区特性引进的新兴产业。2019年在佳县成功试种甜叶菊750亩,仅在2019年就带动74户贫困户增收。2020年,榆林合力将推广种植1.5万亩,同时在榆佳工业园建成年产500吨甜菊糖苷深加工生产线一条,总投资1.5亿元。

产业扶贫基金扶持米脂杂粮

跨国合作引进荷兰现代农业技术

清涧红枣深加工

推广种植甜叶菊

长远规划,多业态融合推动产业扶贫

在发展红枣、黄芪、甜叶菊、马铃薯产业的基础上,榆林合力还依赖榆林地区红色资源优势,发展红色干部教育+红色文化旅游,2019年,已全面完成52个团1400余人次的红色教育培训。同时,发挥干部教育引流优势,开发工业旅游销售渠道,解决公司产品销售渠道问题。2020年,榆林合力将以绥德、广东、扬州三地为业务圆点,快速推动“干部培训+党性党建教育+研学+企业管理”的核心业务开展,为其他扶贫项目提供工业旅游引流。

榆林合力还开创性地将农业种植与陕煤集团主业中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工作相结合,实施综合开发式治理、立体式生态重构,实现两大攻坚战在一个项目上的完美结合,发挥陕煤集团主业优势的同时,解决企业自身生存问题。榆林合力着眼长期发展,还发挥陕北马铃薯品质优势,计划引进一条全球最先进的马铃薯深加工生产线,引进荷兰现代农业技术,与荷兰夸特纳斯集团开展合作,全面推进无人化、智能化生产,综合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榆林合力主体投资的同时,不断探索合作模式,帮助贫困县招商引资,并发挥陕煤集团基金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榆林合力与大唐电信合作投资2000万元在米脂县实施的呼叫中心项目,2019年实现一期投运,直接带动米脂县200人就业,预计2020年将实现500人就业。基金支持的米脂小米产业发展项目、绥德山地苹果发展项目,已带动4000余户贫困户增收。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榆林合力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全面完成产业扶贫任务的基础上,跟随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进军农业行业前三甲,打造属于陕西省的国际化龙头企业。

猜你喜欢
榆林合力黄芪
黄芪“跑步鸡”带领乡村产业“跑”起来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聚全球合力 奏时代强音
陕西榆林榆阳区:盘活伙场资源 拓宽增收渠道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黄芪枸杞茶补气血虚弱
黄芪茶,泡不如煮
“芪”心合力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在追赶超越中加快榆林高质量发展
美好教育三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