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表现及土壤肥力同化能力差异试验初报

2019-02-22 01:51宣裕吉胡君欢陈荣俊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政府315157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杂交稻粳稻土壤肥力

王 珏 宣裕吉 胡君欢 陈荣俊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政府 315157)

为研究浙江省水稻百亩方高产施肥技术,笔者对不同类型粳稻晚稻品种在无肥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和土壤肥力同化能力的差异进行了探讨,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为籼粳杂交稻“甬优12号”“甬优13号”“甬优538”,粳粳杂交稻“甬优8号”,常规粳稻“宁81”(CK)。

1.2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1年设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百梁桥村百梁桥高产示范方内进行,前茬作物为小麦,试验田面积约1333.33 m2。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共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50 m2。

1.4 试验过程

播种前使用浸种灵浸种二昼夜。于2011年6月1日播种;6月21日移栽,秧龄为20 d,株行距杂交稻为30 cm×23.33 cm、常规稻为23.33 cm×20 cm。

除不施肥外,其它田间管理措施均按照当地栽培习惯进行:7月22日每667 m2用康宽5 mL+托布津100 g喷雾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8月19日每667 m2用福戈10 g+井冈霉素150 mL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飞虱;9月4日每667 m2用三环唑150 g+拿敌稳15 g+银瑞20 mL喷雾防治稻曲病;9月18日每667 m2用福戈10 g+顶峰15 g+井冈霉素250 mL喷雾防治稻飞虱;10月17日每667 m2用马拉硫磷100 g+顶峰15 g+三环唑40 g喷雾防治稻飞虱、蚜虫。7月17日开始排水搁田,共5 d,其余时间保持干湿交替。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由表1可知,籼粳杂交稻“甬优12号”“甬优13号”“甬优538”分别比常规粳稻“宁81”每667 m2增产165.4、164.5、152.4 kg,增幅分别为32.8%、32.6%、30.2%,而粳粳杂交稻“甬优8号”比常规粳稻“宁81”每667 m2增产92.9 kg、幅度18.4%,表明粳粳杂交稻的杂种优势弱于籼粳杂交稻。

表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种植表现

由表2可知,籼粳杂交稻“甬优12号”“甬优13号”“甬优538”和粳粳杂交稻“甬优8号”间小区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这3个籼粳杂交稻品种较常规粳稻“宁81”的小区产量显著增加,粳粳杂交稻“甬优8号”与常规粳稻“宁81”间小区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小区产量和显著性分析

2.2 土壤肥力同化能力

由表3可知,试验田种植前后各处理区土壤肥力均有所下降,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以“宁81”减幅最小,水解氮含量以“甬优13号”减幅最大,达7.0%;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以“甬优12号”减幅最大,分别为17.6%和35.1%。以上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同化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籼粳杂交稻、粳粳杂交稻、常规粳稻。

表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种植前后土壤肥力变化

3 小结和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无肥栽培条件下,“甬优12号”产量最高,其次是“甬优13号”和“甬优538”,“宁81”产量最低;籼粳杂交稻“甬优12号”“甬优13号”“甬优538”与粳粳杂交稻“甬优8号”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这3个籼粳杂交稻品种与常规粳稻“宁81”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粳粳杂交稻“甬优8号”与常规粳稻“宁81”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土壤肥力同化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籼粳杂交稻、粳粳杂交稻、常规粳稻。

猜你喜欢
杂交稻粳稻土壤肥力
我国香蕉园土壤肥力现状的整合分析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行间生草对深州蜜桃园土壤肥力、pH和盐度影响
不同土壤肥力麦田小麦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差异
近10 年云南省育成的粳稻品种性状分析
中国三大薯区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移栽密度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