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鸭模式下不同株行距对水稻的影响初探

2019-02-22 01:51顾建芹顾艾节汤梅林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养鸭株距种养

王 华 顾建芹 顾艾节 夏 伟 汤梅林

(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99)

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对化肥农药减量技术的研究也正在全方位地展开。而稻田养鸭技术对减肥减药的促进作用相当明显,稻鸭共作可以大大减轻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水稻生长前期可完全不使用任何农药。同时,鸭子的排泄物能起到肥水、肥田的作用,可适当降低肥料施用量。因此,上海市奉贤区自2015年开始,利用“稻田养鸭”生态种养手段,开展了以水田种植水稻为基础、与鸭子半散养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模式研究,探究了水稻、水禽生态立体生产的新途径,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种养模式能起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培肥地力、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为完善稻田养鸭技术,笔者对稻田养鸭摸式下不同株行距对水稻的影响进行研究,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上海海习粮食专业合作社(奉贤区海湾镇)进行,稻田养鸭示范面积为13.33 hm2,土壤为滩涂盐碱地,含盐量较高、肥力较差,但排灌设施良好。供试水稻品种为“花优14”,前茬作物为绿肥,种植方式为机插,栽插时间为5月26日。

1.2 试验前期准备

1.2.1 安装杀虫灯

在13.33 hm2稻田养鸭区域内安装6台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以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趋光性害虫,可起到减少用药次数、降低虫口密度、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作用。

1.2.2 放养鸭苗

鸭苗选用“镇江麻鸭”(鸭龄7 d),于6月6日购入,按每667 m2投入15只鸭苗的密度放养。放养时间为水稻秧苗移栽2周后,即6月10日开始将鸭苗分批放入大田内,此时秧苗长势较为旺盛,鸭苗在田间的活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较小。于水稻施穗肥(8月15日)前结束放养,以免鸭子食用稻穗,影响水稻产量。将赶出稻田的鸭子另外圈养,待其达到销售标准后开始出售。

放养鸭苗前,需在稻田养鸭小区内搭建鸭舍,用于补饲和作鸭子栖息场所。每天视田间食物量及鸭子个体大小,定时补充1次少量饲料。稻田养鸭实施区四周用尼龙网做成高0.5 m的围栏。

1.2.3 供试肥料和药剂

供试肥料为36%(24-12-0)二元复合肥和46%尿素;整个水稻生育期不喷施任何农药。

1.3 试验区设置

行距统一设置为30 cm,依据株距不同设4个处理:TA处理的水稻株距为12 cm、每667 m2种植1.8万穴;TB处理的水稻株距为14 cm、每667 m2种植1.5万穴;TC处理的水稻株距为16 cm、每667 m2种植1.3万穴;TD处理的水稻株距为18 cm、每667 m2种植1.2万穴。试验为大区试验,不设重复,每个大区处理面积为5336 m2。各处理大区除水稻栽培密度不同外,其他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措施均与农户常规操作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茎蘖动态和株高的影响

由表1可知,从6月23日至7月31日,株距为12 cm的TA处理总苗数均为最高,株距为16 cm的TC处理单株带蘖数均为最高。株距为12 cm的TA处理高峰苗数出现最早,株距为16 cm的TC处理高峰苗数出现时期比其他几个处理略晚。

表1 不同处理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2可知,6月9日—23日,株距为18 cm的TD处理株高为最高;从6月23日开始,株距为16 cm的TC处理株高逐渐升高,且一直为各处理最高。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穗粒结构的影响

表2 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单位:cm)

表3 不同处理对水稻穗粒结构的影响

由表3可知,株距为12 cm的TA处理个群关系表现良好,穗长、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都优于其他处理,为最后高产打下了基础,相应理论产量也为各处理最高。株距为16 cm的TC处理有效穗数、成穗率都较低,最终理论产量最低。这可能与株距较大,方便了鸭子在行间穿梭,对秧苗的破坏率相应较高有关。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实产的影响

由表4可知,实产从高到低依次为TA处理>TB处理>TD处理>TC处理。株距为16 cm、18 cm的两个处理株距较大,鸭子活动区域增加,对秧苗的破坏率较高,导致实产较低。总体来说,株距为12 cm最为合理,既可达到水稻高产,还可满足鸭子的日常活动。

表4 不同处理对水稻实产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5可知,稻田养鸭这一生态种养模式,不仅额外增加了卖鸭的收入,还能提高大米品质。通过销售优质大米等,每667 m2总收入均可达3200元以上,远高于常规水稻种植(每667 m2总收入为1860元),去除各项生产成本后的纯收入也远高于常规水稻种植,稻田养鸭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表5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养鸭模式下,机插秧在行距固定为30 cm的前提下,株距12 cm就能满足鸭子在稻田中的活动,且水稻产量相对较高。虽然稻田养鸭种养模式相比常规水稻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实际生产中还有较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销售。一方面,种植户往往种植和养殖经验较为丰富,但销售途径较为短缺;另一方面,鸭子从稻田赶出后,考虑到鸭肉的品质,还需饲养一段时间才能出售,再加上数量较多,饲养成本较高,这就意味着经济效益将减少,不利于进一步扩大稻田养鸭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面积。

猜你喜欢
养鸭株距种养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巧得妙方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