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文化旅游开发新探

2019-02-22 13:43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京族民族旅游

刘 芳

(广西民族大学 传媒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京族,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和越南的跨国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的万尾、巫头、山心三岛(也称“京族三岛”).在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京族虽只有两万多人口,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但其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及临海的地理优势,引来众多游客前去拜访.

近些年来,防城港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京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将多彩的京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使京族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京族,了解京族.笔者曾于2017年4月、6月先后到东兴市万尾岛的金滩、哈亭、博物馆等调查参观,并走入当地的宾馆及餐馆,通过实地调查、亲身体验,分析当地旅游业面临的问题,为发展京族文化旅游奠定基础.京族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京族人民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富裕,为防城港市经济的增长贡献了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1 京族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1.1 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

京族主要是一个从事沿海渔业作业,在海边生长居住的民族,有“海洋民族”之称.凭借着渔业捕捞养殖加工为主的生产劳动和海岛海港海滩海水海风的生存环境,京族文化的海洋韵味应运而生.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京族人民“靠海吃海,以海为生”,在信仰风俗上也就形成了“海神崇拜”.其中万尾的哈亭就是专为祭拜“镇海大王”而建,如今的哈亭是京族过哈节、祭祖先、祭神灵和民间娱乐、议事的公共场所,是京族三岛的标志性建筑.除此之外,京族历史上的神话和传说也带有海洋文化的印记,如《海龙王开大会》《白龙镇海大王》《海白鳝和长颈鹤》《白牛鱼的故事》等,都是以大海和人的活动为背景,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海人合一”的和谐景象.京族人民在渔业工作之外的娱乐活动,也离不开滨海文化生态环境,如“捉活鸭”“顶头”“顶臂”“顶竿”等.海洋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出海捕捞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劳作,京族人民几户或十几户合伙经营,一起拉网、塞网,共同使用捕捞工具,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为幸福生活奋斗.因此,有学者提出京族三岛可设立“海洋文化日”,塑造海洋文化品牌.[1]的确,大海、海鱼、海风、海岸、海港、海景、 海神、渔民、渔船、渔业、大网等海洋文化元素,都渗透在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京族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

1.2 纯朴自然的民俗文化

京族的祖先约在公元16世纪从越南等地迁居到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至今已有约500年的历史,历史的积淀和跨国文化的交融使得京族文化更加纯朴自然.哈节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也是京族最为隆重的节庆,并于2006年7月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节以祭祀神灵、祈求平安、团聚乡民、交际娱乐为主要内容,展示了京族海洋文化的面貌,是海洋文化的积淀.“哈”是京语译音,即“歌”的意思,所以哈节也称“歌节”,又称“唱哈节”,主要过程是迎神、祭神、坐蒙(乡饮)、送神4个仪式.在组织管理上,京族有一套“翁村制度”来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并负责哈节活动的筹办及祭祀仪式.京族在婚姻风俗上的特色表现在“送花屐”,即男女相爱后,男方托媒人将一只彩色花屐送往女方,女方也从家中拿出一只花屐,如果双方花屐左右配对,这便是天作之合、郎才女貌.而京族女子在出嫁时还有“哭嫁”的习俗,且需哭上三天三夜,以此表达对父母的感激.除此之外,京族至今还保留着“寄赖”的风习,如果想吃海味,可到退潮后的鱼箔边或满载而归的渔船上,捡一些拿走,主人是不会怪罪的.[2]因为在京族的传统习俗中,“寄赖”具有“丰收”和“幸福”之意.

1.3 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

京族是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无论男女老少都热爱唱歌,民间俗语说“京族人天天都在歌里过”,每年的“唱哈节”就是京族人民通宵达旦载歌载舞祭祀神灵、祈求平安、互相交流的日子.哈节舞蹈主要是穿插在哈节祭祀礼仪活动中表演的一种民间祭祀舞蹈,《进酒舞》《进香舞》《天灯舞》《花棍舞》都是祭祀形式的舞蹈.“哈节、独弦琴、竹竿舞”作为京族的“三颗明珠”带有鲜明的艺术气息.哈节是京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从产生之初到现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哈节中表演的京族歌舞、唱哈娱乐等各项内容,不仅展现了浓厚的艺术文化,还体现了人与大海的和谐.独弦琴,是京族的传统乐器,于2010年首次登上春晚舞台,大放光彩,并于2011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独弦琴仅有一根弦,弹出无限好音乐,京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笔者深感佩服.而后,独弦琴经过改良及与其他乐器的完美搭配,其演奏效果更为世人所欣赏.此外,旅美华人周子娟在美国洛杉矶成立了独弦琴传播公司并担任总裁,使独弦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扬.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是京族的一种具有民间体育游戏色彩的舞蹈,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迅速地进退跳跃,还要做出优美的舞蹈动作.既不能踩着竹杠,也不能被不断开合的竹杠夹到,既要注意脚下的竹杠,还要注意上身的优美舞姿.京族的艺术文化远不止这些,京族戏剧“嘲戏”、京族民歌、京族的神话故事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1.4 神秘奇特的喃字文化

喃字也称“字喃”,是京族的民族文字,是借鉴汉字的构字法,结合京语的语音以及汉字表音义的形式而创造出来的特种文字,看起来与汉字类似,但读法和意义却大相径庭.哈节期间的祭文、祝文、经文,京族古老的历史古籍文化,早期的村规民约、契约,京族的民间文学,京族人民的情歌、儿歌、谜语、谚语等都是用喃字书写记录下来的.然而,喃字的学习并不是在学校这样一个系统的环境下传承的,而是父传子孙,外公传外甥孙,或者是自学学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各民族间的相互交融,京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用语也在逐渐改变,且喃字结构复杂,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情况十分普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懂得喃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目前看得懂喃字,听得懂喃语的也都是一些老人.喃字是了解京族文化的重要工具,神秘奇特的喃字文化是京族文化的标志.

2 京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2.1 京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

大海,是京族人民生活的土壤,京族文化旅游业以海为生,有着极其丰富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温暖湿润,是热带海滨旅游的好去处.万尾金滩的沙质柔软细腻,金黄耀目,是优良的海滨浴场,也是京族最初开发旅游的依托所在.金滩旅游的开发比较早,已初具规模,在广西乃至全国都闻名遐迩.近年来,“京族哈节”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海岸卫士”红树林的生态旅游,使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数以万计.2017年4月,习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还专门考察了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强调要做好红树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京族生态博物馆包括了京族学校、京族重要的民俗标志哈亭、京族民居等建筑,并将京族的民族服饰、生产生活工具、独弦琴、民间信仰、婚恋礼俗等特色民族文化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来访者不仅能在优良的海滨畅玩,还能欣赏体验独具特色的京族文化.丰富多彩的京族文化资源,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京族旅游业发展迅速,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旅游餐饮、旅游商品、“农家乐”、海滨服务和其他旅游服务相继推出,基础设施完备,旅游企业繁多,旅游线路开放.由于临近越南,许多游客到此也实现了出国游的梦想,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沟通、交流.近些年,京族旅游度假村的兴起、海鲜批发市场的成立,进一步满足了游客需求,促进了旅游消费,提升了旅游品质.政府对京族文化旅游的扶持更是有目共睹,为繁荣当地旅游经济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对从事旅游业的经营者给予一定的政策性优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协助京族人民打造“哈节”品牌,并于2015年实施“还节于民”,由本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庆祝“原汁原味”的哈节.自然、人文、社会旅游资源的协调开发,政府的支持帮助,优美的自然风光,神奇的京族文化,朴素善良的京族人民等,共同吸引着中外旅游者,促进了京族文化旅游的开发.

2.2 京族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2.2.1 “腥味儿”大于“京味儿”

虽说每年京岛旅游的人数都很多,但是大多数游客都是慕名金滩而来,都是到此享受迷人的滨海风光,畅享饕餮的海鲜盛宴.北海的银滩,防城港的金滩,大家只知道金滩在防城港,却不知道金滩处在京族人民聚居区,大多数人并未感受到京族文化的氛围[3].且金滩周围的旅游设施多是观海台、停车场、浴场、沙滩太阳伞、海鲜大排档、烧烤店、超市、公共厕所等,超市商店里卖的也是泳衣、泳裤、游泳圈、皮划艇等水上游玩物品,这些配套设施毫无京族特色,与其他滨海景点如出一辙、大同小异.游客来到金滩并没有看到“京人”,吃到“京味儿”,玩出“京色”.京族民俗文化在旅游中并未突显出来,这样就导致金滩与普通的海滩没什么区别,金滩的“腥味儿”掩盖了“京味儿”,京族的特色风情没有在海滩中展现出来.京族本是海洋民族,如果景区有了“京味儿”,自然能够带动海产品、水产品的发展,但是目前,京族景区只利用靠海的优势发展旅游业,缺乏京族文化的精华,京岛风景名胜区已不名副其实,而成了海岛风景名胜区.

2.2.2 老人多于年轻人

京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哈节”,传统民族乐器“独弦琴”,民族文字“喃字”等,富有京族特色的传统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这些传统的“老东西”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毫无意义.民俗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后继无人”现象,且懂得这些艺术的人们年纪也越来越大.哈节仪式上的“哈哥”“哈妹”在年纪上其实都可算是“哈公”“哈婆”,有时由于人手不够,哈节的表演也会从越南“借”“哈哥”“哈妹”来助阵演出.京族人民地理位置优越,仅靠发展渔业和边境贸易都可成为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所以很多京族的年轻人并不从事京族旅游产业的工作,而更倾向于利润丰厚、轻松自由的渔业商贸工作.况且旅游产业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旅游季节反差大,闲忙分明,也挫伤了年轻人从事旅游产业的积极性.京族文化资源开始流失,有形的、无形的民俗文化日渐淡化,许多青少年现已不在说“京语”,唱“哈歌”,识“喃字”,穿“京服”,住“京屋”……对本民族的习俗文化十分陌生、冷淡.

2.2.3 规模小、档次低、质量差

尽管京岛上旅游企业众多,但多以小型民营旅游经济为主,规模较小、档次不高,如餐饮企业多是海边大排档或是岸边临时搭建的简易房,饭店的卫生情况令人担忧;住宿方面也多是自家宾馆或旅馆,亦或是普通的快捷酒店或“农家乐”.京族旅游地区的硬件设施不够“硬”,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整体竞争力差,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3 京族文化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

京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停滞不前,与其他景区相比缺乏竞争力,主要原因就是京族的特色旅游不突出,京族的特色文化未被游客发现.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京族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其中“上山下海又出国”是京族地区旅游的格局.[4]民族旅游品牌的建立就是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以奇致胜”的原则.京族地区的海滩与别的地方的海滩不一样,不仅有优良的海滨浴场、新鲜的海鲜大餐、极具价值的红树林,更重要的是,只有这里才可以体验到绝无仅有的京族文化,才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京族美食.京族地区的民族旅游品牌,有着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打造民族旅游品牌.

3.1树立民族自豪感,强化民族意识

京族具有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遗产和传统总是与现代文明显得“格格不入”,看起来有些“另类”.一些滞后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京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比如许多人倾向于从事利润高、收益快、文化水平不高的渔业和边境贸易工作,而京族的舞蹈、独弦琴、喃字等代表性文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跟随前辈学习.京族青年对本民族的文化变得越来越淡漠,在家庭教育中也忽略了本民族文化教育,生产生活等习俗逐渐被“汉化”,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日渐缺失.因此,京族旅游品牌的建立,首先是强化京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只有在思想上、意识上得到重视,人们才会在行动上自觉传承和保护京族文化.比如壮族地区每年“三月三”都会放假,以此宣传节日特色、便于市民沟通交流、有利于青少年的学习教育.哈节是京族地区的特色,每年举办哈节时,京族地区也可采取节假日休息的方式,让更多民众、青年一起参与到哈节的庆祝中,使更多的青年认识哈节、了解哈节、激发对京族文化的兴趣.

3.2 主从六大方面,突显民族特色

旅游业的发展要从衣、食、住、行、玩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将各个部分安排周全,才能吸引游客来访,而民族旅游不仅要将这几方面考虑周全,还要突出各个方面的京族特色.

饮食上,广西是个“米多粉多”的地区,主食就是各种各样的米粉,但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粉味”.如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玉林卷筒粉等,虽说都是粉,但味道和形式都大不相同.京族地区的京族米粉,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此外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风吹饼(甭啦)、鱼露、鱼浸、糯米糖粥、白糍粑等,是广大“吃货”的必备佳品.且临近越南,京族地区还有很多越南美食,海鲜大餐,将这些美食形成规模,建造“寻找京味儿,越南越美”美食街.

住所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京族人民盖起了高楼,住起了洋房,到处都是钢筋水泥大楼房,传统的民居已不多见.民族旅游在住所上也要突出民族性,京族人民的传统民居“石条瓦屋”,是一种古老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干栏式房屋.房屋周围种有果树、剑麻、仙人掌等,既可美化环境,又可避免风沙.比如,蒙古族的蒙古包,在经过改良后,从外表看还是蒙古包的样子,但是里面的装饰及搭配已是现代化的设施.既满足了游客体验蒙古包的好奇心,又安抚了游客对居住环境、设施落后的担忧.京族住所可借鉴蒙古包的建造,在外形上保留传统的样子,在内饰、设备上追随现代化,使来访的游客真正感受到“渔村”的变化.

出行上,捕鱼竹排是京族地区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京岛的收入之一.京族人发明的竹排轻便、实用,价格便宜,本族人民不仅喜爱,越南人民也十分欢迎.因此,专门加工竹排,也成了京族人收入的来源之一.创办“竹排手工制作馆”,游客自己亲自动手制作小竹排,并可带走作挂链或其他使用,临海还有竹排体验游玩区.游客既可有满满的成就感,还可走进京族人的生活,了解京族.

游玩上,京族地区依海而居,主要就是“玩海”“吃鲜”“赏民俗”.笔者认为京族人统一着京族服饰,戴京族饰品,使游客一踏入京岛,浓浓的“京味儿”便扑面而来.无论是在商店、餐馆、住所,独特鲜明的京族特色,让人流连忘返、记忆犹新.

购物上,特产小吃定不可少,海鲜工艺也很常见,笔者与相思豆的初识就是在京岛上.“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京岛盛产红豆和相思豆,何不利用这天然的资源,将红豆与贝类有机结合,制作出优美的工艺品,不仅富有创意,还带有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情感.

娱乐上,除了在海边游泳、玩沙,可将京族的拉大网、高跷捕鱼、摸鸭蛋、挖沙虫等传统活动搬到海滩上来,游客可先观赏京族人的表演,而后选择参与各项活动.此外,还可举办或租售沙滩排球、沙滩自行车等竞技性娱乐活动.

3.3 利用名人效应、新平台宣传民族旅游

京族旅游品牌的推广,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扶持,另一方面,可借助名人效应扩大影响力、知名度.无论是借助京族名人还是外族名人,都有利于京族文化的传播.

近代,抗法民族英雄杜光辉,曾组织民众参加“黑旗军”,共同抵抗外敌,保卫边疆.现哈亭中还有他的神位,万尾也有他的坟墓和“功名第一杜光辉”的石碑[5].通过杜光辉的事迹,对到访的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认识民族英雄.

现代,“京族之花”唐晓媛、京族作家苏维光、独弦琴琴师苏春发等文化名人,在京族文化对外交流中,也吸引了许多学者到此游览.由于文化名人带来的影响力有一定的区别,只有对某方面文化感兴趣或熟知时,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可借鉴“乌镇”的发展,利用现代艺人,扩大知名度.2007年歌手、演员刘若英担任乌镇形象代言人,将江南水乡古镇带上了荧幕,越来越多的人也追捧而去.当下,真人秀综艺节目引领潮流,借节目组的录制宣传当地文化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爸爸去哪儿》的“雪村”,《奔跑吧兄弟》的河南洛阳之旅,《极限挑战》演绎“徽商文化”等.通过综艺节目的平台,宣传录制地的景点、美食、文化等,京族地区也可与综艺节目合作,宣传本族的民族旅游品牌.

3.4 借“一带一路”之春风打造民族品牌

防城港市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门户城市,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6]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防城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防城港市东兴市借“一带一路”的影响力,打造京族民族文化旅游,将京族旅游做的更有特色,更具民族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加强了经济贸易的往来,另一方面加强了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为进一步推动与东盟国家文化旅游的交流,尤其是邻国越南文化的交流提供契机.不同国家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即使是同样的民族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也会出现文化上的差异,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与中国的少数民族京族,在文化上就出现了些许不同.通过“一带一路”的发展,京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两国京族人民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使京族的文化被世界所知,被世界所重视,使京族的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5 发挥政府职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习总书记曾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京族文化旅游的发展要以史为诫,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目前,金滩的海水已有所污染,岸边垃圾杂物随意堆放,若长此以往,美丽的金滩必会成为历史.在京族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作用,引导民众合理利用本民族的自然资源,充分挖掘本民族的文化潜力,不断扩大民族旅游的宣传力度.政府既要扶持京族人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又要带领大家保护好京族的自然风光,传承好本族的优秀文化.开发文化旅游既要突出文化,注重文化资源的发展,又要注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的提高.京族文化旅游的实现,既能提高本族人民的收益,又能利用旅游收益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7]

猜你喜欢
京族民族旅游
广西京族舞蹈语言的审美意韵
我们的民族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旅游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