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

2019-02-22 02:05卢栎
祖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高职

摘要: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出现在业界内外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传统教育长期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正在制约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亟待加以超越和突破。解决既有问题的策略除了在教育教学具体形式上的优化创新外,也需加强对各方“双创”思想和意识的培育。而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双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也不可或缺。总之,只有多措并举综合施力才能切实达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入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高职 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融入问题

“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论述下的“创新创业”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在“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的同时,尤其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显然,作为重点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在成为新时期职教战略最为核心的组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密切融合已经不仅只是影响高职学生毕业求职与就业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业已成为关系到国家与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主因。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最难就业季”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的头条,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已成为相对固定的年度社会热点问题。而一个被民众有所忽略的现实则是,在众多有幸求职成功的毕业生中,越来越多职业院校的学生逐渐超越了普通高校学子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甚至有一部分高职院校能够以近九成的就业成功率“傲视群雄”。只是,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偏见依然故我,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认为普通高校的学历比职业院校的“含金量”高。正因如此,人力资源市场上,职业院校毕业生往往会承受相对更大的求职就业压力。

故而,对高职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就显得成为重要甚至迫切。作为培养高等职业人才的专业平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目标乃是强化特定行业、职位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就是通过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学,让学生得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帮助毕业生获得更大的职业生涯空间。而在“双创”已成全社会潮流的当下,高职“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密切融合则是与时俱进的顺势而为,是提升高职人才市场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专业实践技能基础上打破常规实现超越,而且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职业生涯广度和深度的无限拓展。如此,高职学生才更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占据自身一席之地,实现压力之下的“逆袭”。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常见问题

(一)重形式轻实质,对理念和意识的培养不足

尽管创新创业在教育业界内外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且各级教育机构亦在不断探索“双创”教育更加卓有成效的达成路径。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众多问题,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就是重形式轻实质,对理念和意识的培养不足。

比如,许多高职院校在涉及创新创业教育时常常只有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少数几种形式,似乎只要参与其中就达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殊不知,要实现创新创业的结果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意观念等思想意识层面的培育,仅有形式上的操作而无理念上的养成终究只是徒有其表、华而不实。也正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方面的此类缺陷,导致学生并不具备以“双创”精神指导具体实践的能力。如此,不仅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切实实现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宝贵的教育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二)资源投入相对有限影响最终教育成果

正是由于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资源投入相对不足。比如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形成足够完备的体系与规模,仅仅只是以就业指导的形式出现,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过程中也不能充分体现出创新创业的内涵和底蕴。如此,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很难感受和体验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紧迫感,也就无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激发出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双师型”队伍构建力度相对匮乏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专业院校出身的教师占据主要部分,能够兼具其他社会职业能力的教师相对稀缺,而具有创业经验与阅历者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理论培养或相对浅显的实践设计与操作就成为压倒多数。这样的师资力量构成直接导致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现实操作性,不仅在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力所不能及,甚至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意识培养和能力习得。

三、解决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相关问题的策略

(一)适当调整教育教学结构,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性教育的比重

西方国家中,以美国、德国等为首的发达职业教育领域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化。也就是说,众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无不把创新创业观念和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每个教育周期。美、德等国家在新生入学伊始就开始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始进行职业选择与规划,不少应用类高校更是在最基础的入学教育结束后就开始了由浅入深的“双创”教育实践性教学。正是有了这样未雨绸缪的创新创业教育,诸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科技创新领袖式人物才迅速开始了“车库创业”的实践操作,进而发展成为行业翘楚甚至开创出新兴技术领域。

因此,适当调整教育教学结构,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性教育的比重在当前“双创”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成为必要。比如,传统上相对均衡地分散在各学期的基础知识或专业理论教育不妨向前压缩,争取在一个学年左右得以完成。其后,则应视具体专业教学情况开展基于实际操作目的下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如果条件具备,不妨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现场的一线,学习、观摩甚至亲自动手操作。也可以与关联企业展开合作,以任务驱动式教學的形式将企业具体生产作业细化、分解,再以学生分组合作的形式逐一解决,最后汇总形成完整的项目结果。如此,学生不仅能够在现实的客观实践中了解、掌握、感受书本教学之外的社会工作内涵,而且能够逐步经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积累起自身的实践经验与阅历,从而将存在于文字层面的间接经验内化为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二)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教学平台并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实践出真知。职业教育与众不同之处正是其对实践能力的培育。高职“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尤其需要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操作中得以实现。而这就离不开校园内外的实训基地这一具体平台。当下一些高职院校虽然顺应时代潮流构建了实训基地,然而对其利用的充分性有所不足,尤其未能深刻认识到实训基地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教学平台并充分发挥核心作用至关重要。

比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其校内打造的“九十九度茶吧”就堪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典范。该院烹饪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经过全面调研,以本院师生和周边三所院校师生为对象,以卫生、健康、新鲜、营养为经营理念,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于一体,以茶吧的形式展开“双创”实践教学。自开业伊始,“九十九度茶吧”不仅向社会持续不斷地输送着包括烹饪、酒店管理、食品营销等专业在内的创新创业人才,而且不断拓展出包括西点、鲜饮、外卖、聚会服务等在内的新兴服务项目,使校内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培养“双创”职业人才的平台。

(三)充分利用前沿技术,不断开拓“双创”教育新形式

信息时代大环境中,技术的先进性正在成为教育领域优化创新的利器。对高职院校来说,充分利用前沿技术,不断开拓“双创”教育新形式不仅有助于降低教育成本,而且有利于实现效益产出的最大化。

比如基于网络的外包业务就是高职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的途径之一。诸如广告策划、市场营销、行政文秘等专业不妨尝试借助网络外包开展对外项目服务,为企业提供策划案、营销计划、调研报告等。而法律专业则可以从法律政策咨询着手逐步深入到涉及民事等案件的调研与辩护。至于翻译专业更可借助其专业优势引入各类外国语的翻译或双译等。

四、结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只是停留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指导意见,而是已经全面渗透并影响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思想内涵。高职院校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根本使命决定了其必须建立以校企融合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不仅是为了全面响应国家战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时代标准的大国工匠、时代劳模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也是为了促进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时俱进、转型升级并实现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艳玲.地方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体系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215-216.

[2]李长熙.李剑南.张玮玮.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和实践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4):97-99.

[3]李学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教学体系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09):90-91.

(作者简介:卢栎,学历:硕士,工作单位: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刑法、婚姻家庭继承法、大学生创业就业。)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