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就连安慰,也不期冀别人

2019-02-22 02:29荆欣雨
人物 2019年2期
关键词:养育育儿母爱

荆欣雨

QA李小萌

著名主持人、教育投资人、善于学习的6岁女孩的妈妈

人物Portrait

李小萌

3年前,你从央视离职了。而去年你重新开始工作,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做出这个决定的动力来自于我女儿。一年前,亲戚来家里玩,走的时候女儿不让,她说:“你不要去上班,我们家人都不上班。”亲戚跟她说:“我不上班,怎么挣钱呢,怎么生活呀?”女儿说:“我们家有钱,我可以给你钱。”

我听后五味杂陈。我跟女儿说:“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年轻的时候都是认真工作的人,家里的钱是工作赚来的。我们用钱养育你,但这钱不是你的。还有一点很重要,工作并不只是為了挣钱,工作是为了让你成为有用的人。”

女儿的话对于我,就像冬眠的熊在寒冬熟睡时,突然被生命的躁动唤醒了。我想起一个画面,一次我在幼儿园等着接孩子,我站着看手机,一个妈妈在手提电脑上迅速地处理着工作。这个画面在我脑海里停留之久,显得缺乏道理。但我忽然明白了它对于我的意味,我想要工作。

重新工作的方向如何选择呢

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冉盘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从怀孕开始,我阅读了大量关于亲子、育儿、成长的书,思考的问题也紧紧围绕梳理亲密关系。每当身边有朋友怀孕,我也不管人家是不是会看,就会选10本养育类的书寄过去。

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公式:中国的家庭=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失控的孩子。我想知道究竟是不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才能不这样?我觉得我可以成为一个有媒体基凶的教育探索者,去重新定义中国家庭关系。

先从“缺席的爸爸”下手

我和东南卫视合作的12期访谈《你好爸爸》,走访了12个名人爸爸和上百个素人爸爸。我做这个节目是希望爸爸们能反思,甚至忏悔,要把妈妈们从“丧偶式育儿”的怨念中解放出来。

然而随着采访的展开,我发现,采访的结果和我预设的立场不太一样。父亲的存在,不一定非要朝朝暮暮,而是在孩子的重大时刻“在场”,或者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和理解,或者引领他走出宽阔的人生。

如果妈妈听到这样的说法,会不会觉得不公平

婴儿出生后的一到两年,依然是胎儿状态,需要一个人工的“子宫”去接纳他,她的一切,就像一个容器一样。那么显然,最直接地充当这个容器角色的,是妈妈。在生命的初始阶段,妈妈对孩子是要“容器一般地抱持”,放下自己,放下对错,全面响应你的孩子,母亲将全部身心倾注在孩子身上的这种专注,给予孩子基本的安全感。而爸爸要做的是,支持妈妈。

随着孩子长大,母亲又该如何自我定位?怎么能帮到妈妈们?今年春天,我把原本计划的《你好爸爸》第二季暂停下来,先推出《你好妈妈》第一季,探讨什么是对孩子最恰如其分的母爱。

重新工作后,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

其实在我看来,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分。当我努力T作的时候,也是在给我的女儿传达生活的态度。我带她去出差,她反而会很乖地去观察和配合。我也会跟她讲,谢谢你替妈妈照顾好你自己,这对她来讲也是成长。

过去一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去年明,我参加了在西班牙的长途骑行。结束之后,在一个给徒步、骑行者准备的祝福仪式上,我双手抱肩,轻轻抚摸自己的臂膀,默默地对自己说:“一路走来,你辛苦了。”两行眼泪猝不及防地流下。

这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安慰。一年的打拼中,我慢慢发现,作为女性,相比经济上的独立,精神上的独立更重要,就连安慰,也不期冀别人。我做母亲7年了,一直在努力接近母爱的本质,而这母爱的力量竟然也关照了我自己,从扮演孩子的容器,成长为容纳自我的容器。

猜你喜欢
养育育儿母爱
偷偷摸摸育儿
母爱大于天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育儿神器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