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蛋壳质量影响因素与营养技术调控

2019-02-25 18:52黄竹林
养殖与饲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鸡饲料周龄蛋壳

黄竹林

武汉民族科技饲料有限公司,武汉 430000

随着蛋鸡养殖规模化发展,养殖设备自动化、集约化程度提高,高密度层叠笼养殖、自动输送、集蛋、捡蛋设备的使用,相较于梯形笼和人工捡蛋,鸡蛋破损率呈大幅上升趋势,有的规模化鸡场鸡蛋破损率高达3%,产蛋后期鸡蛋破损更是高达10%,不仅直接损失很大,对鸡蛋外观品质也造成影响,尤其是品牌鸡蛋。如何提高鸡蛋蛋壳质量,减少破损,成为蛋鸡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1 鸡蛋的结构

鸡蛋壳有5层结构,从内到外分别是蛋壳内膜、蛋壳外膜、乳头状锥型层、栅状层(海绵层)和蛋壳膜。乳头层主要是由锰元素形成,海绵层主要由碳酸钙和镁元素化合物形成,乳头层和海绵层决定蛋壳厚度和强度。蛋壳质量指标有:比重密度值、蛋壳厚度、蛋壳抗裂强度、蛋壳变形值、蛋壳蛋比重。蛋壳正常厚度为0.30~0.40 mm,厚度值越高,破损越小;蛋壳抗裂强度值正常情况下6~8磅,抗裂强度值越高,质量越好,破损越低;蛋壳变形值是度量蛋壳的弹性,正常情况下15~16 μm,蛋壳坚硬变形值越小,变形值不易过大。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有营养性和非营养性两大类。

2 非营养性因素

非营养性因素有遗传因素、疾病因素、管理、饲料霉变和毒素。

1)蛋壳的强度是有遗传性的,每个品种的蛋鸡选育,并不十全十美,总会有某些缺陷,某些蛋鸡品种蛋壳质量不尽人意。除蛋壳色泽、强度以外,还有如褐色鸡的抱窝性,粉鸡的应激惊群等,都是遗传方面的问题。

2)疾病导致蛋壳质量下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除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疾病以外,尤其以新城疫、传支、禽流感等发热性病、毒性传染病对蛋壳质量影响最大。

3)管理性因素主要是管理不善导致鸡应激。蛋壳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应激可使蛋卵通过壳腺时速度过快而导致碳酸钙沉积不足,从而影响蛋壳质量;霉素毒素、玉米赤烯酮破坏蛋鸡整个生殖系统从而影响蛋壳质量;此外鸡笼设备焊接毛刺过多和鸡密度过大导致踩踏,也是造成鸡蛋破损的机械系因素。

此外,环境温度也会影响蛋壳质量,尤其是高温环境。高温使鸡呼吸加快,呼出二氧化碳增多,一方面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另一方面导致碳酸钙沉积减少,蛋壳变薄,强度下降。

3 营养性因素

影响蛋壳质量营养性因素主要有:钙、磷、锰、锌、维生素D以及钠、钾、氯等电解质。

1)钙。鸡蛋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1个鸡蛋含钙2.0~2.2 g,40周龄以前,产蛋鸡每天应摄入钙不低于3.3 g,后期应不低于3.7 g钙。日粮中钙吸收与体内代谢主要由磷和维生素D参与,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产物 25,26-(OH)2D2和 1,25-(OH)3D3激活肠道钙、磷离子通过肠上皮细胞的主动转运增加钙、磷的吸收。产蛋鸡对日粮中钙的消化率为50%,蛋鸡饲料中钙含量一般在3.6%~4.0%,吸收钙为 1.8~2.0 g/d(采量 100~110 g/d),随着日粮中钙含量提高,钙的吸收率呈下降趋势,多钙无益。产蛋鸡每天有18 h可以从饲料中吸收到钙,吸收速率为100 mg/h。故每天从饲料中只能获取1.8 g钙,对于形成一个完整蛋壳是不足的。粒状钙粉在肌胃中存留时间长,在夜间蛋壳形成过程中可以增加钙的吸收,以弥补白天钙吸收不足,减少夜间骨钙动用,形成完整蛋壳。大直径的钙粒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长期大量使用大颗粒钙粒,会导致钙的吸收不足而缺钙,蛋壳变薄,易造成鸡踩踏鸡蛋而破损,俗称“塌窝蛋”;也会因缺钙而瘫腿折翅的鸡增多。

2)磷。磷对蛋壳质量的影响有2个方面:一是日粮磷水平不足会影响钙的吸收,从而影响蛋壳质量;二是血磷水平过高不利于骨钙的动用,从而影响壳腺碳酸钙的分泌量,蛋壳形成不充分,而影响蛋壳厚度。另外,日粮中磷过高,经过消化道强酸盐酸环境变成磷酸,在肠道又与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排出体外,导致钙的吸收减少。磷过高还会导致鸡体液酸碱平衡改变,也会影响蛋壳形成。因此,日粮中钙、磷应保持适当比例,一般以(6~7)∶1为宜;青年鸡应保持在2∶1左右。低磷饲料会导致血钙水平升高,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鸡缺钙。

3)锌、锰。微量元素锰和锌对蛋壳质量有重大影响。同铁、铜、硒元素一样,是形成含金属元素辅酶SOD的重要成分,用于清除鸡有氧代谢产生的氧化物,以维持细胞内器官正常功能。锰是蛋壳锥状乳头层形成的主要成分,缺锰,乳头层变得不致密,蛋壳强度下降,严重缺锰可导致无壳蛋形成。锌是动物体重要的元素,体内有近300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锌是碳酸酐酶的组成成分,碳酸酐酶对机体内酸碱平衡和肺中CO2的释放有重要作用,CO2在体内参与体液酸碱平衡,形成碳酸根离子。故锌缺乏时,碳酸酐酶活性下降,碳酸钙分泌减少而影响蛋壳形成。

产蛋后期蛋壳质量下降一直是困绕业界的头痛问题,究其原因,各家意见纷呈,不尽一致。笔者认为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鸡阶段性产蛋间歇(生物节律),鸡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25-(OH)2D3羟化酶活性下降。家禽在具备生殖能力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可使25-(OH)2D3-1羟化酶活力成倍增加。25-(OH)2D3-1羟化酶活力下降可导致蛋鸡钙吸收率下降而缺钙。故而后期饲料一般增加钙的浓度。二是后期使用高钙饲料,饲料中钙的浓度增加,使微量元素锌、锰吸收与钙形成竞争性抑制,导致锌、锰吸收不足,影响蛋壳乳头层密度和蛋壳厚度。另外,物理性原因是产蛋后期蛋变大,蛋壳自然变薄。

4)电解质。壳腺分泌碳酸钙形成过程中,由HCO3-变成CO32-会产生H+而使子宫液、血液中酸度升高,这种酸化现象对蛋壳形成是不利的,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改变Na+、K+、Cl-的浓度调节电解质平衡对蛋壳质量改善大有帮助。任何影响血液中阴阳离子比例的因素都会对HCO3-的水平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也会增加或减少壳腺用于钙化蛋壳的CO32-的数量,从而对蛋壳质量产生影响。鸡营养标准(中国,2004)要求,产蛋鸡饲料中钙3.5%,总磷0.6%,锌80 mg/kg,锰 60 mg/kg,钠 0.15%,氯 0.15%,维生素 D31 600 IU/kg。此外,研究表明,一些饲料添加剂对蛋壳质量,尤其是后期蛋壳质量改善有明显作用。

5)维生素C。维生素C不是蛋鸡必须的,鸡体内也不会缺乏,但是维生素C是蛋壳基质原胶原蛋白质生成所必须的,促进骨钙中矿物质代谢,增加血钙浓度。饲料中添加200~400 mg/kg维生素C,有利于蛋壳质量改善,增强蛋鸡免疫力。

6)小苏打。小苏打对蛋壳质量的改善有2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小苏打为碱性,可以中和子宫液、血液中的酸,补充碳酸根离子,有利于蛋壳形成;二是通过小苏打补充钠离子,减少氯化钠用量,以减少氯离子含量,调节电解质平衡,有利于蛋壳质量改善。英国ICI公司试验,将小苏打按0.1%~1.0%的不同水平添加到饲料中,连续使用8个月,结果显示,所有添加小苏打的试验组,产蛋率都有所增加,蛋壳强度可以提高8%。一般建议在饲料中添加0.2%~0.5%为宜,同时替代0.1%~0.2%的氯化钠。

7)有机微量元素。铜、铁、锌、锰等金属离子与有机酸的结合体,即所谓有机微量元素,有络合与螯合2种形式。因配位体不同,有氨基酸螯合物和其他有机酸盐。有机微量元素在肠道吸收通道与金属离子吸收不同,可以有效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改善蛋壳质量。Swiatkiewicz等用有机锌和锰(氨基酸盐)代替无机锌和锰(氧化物),饲喂60~70周龄蛋鸡,有效提高了蛋壳强度,62周龄时提高了9.2%,70周龄时提高了9.5%。由于有机微量元素成本高,可以部分替代无机微量元素。

8)微生态制剂。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率,改善蛋壳质量。Yousefi等在64周龄蛋鸡饲料中添加0.15%枯草芽孢杆菌(2.3×108CFU/g),可以提高蛋壳厚度6.7%。

9)乳酸菌。Panda等在蛋鸡饲料中添加0.015%的乳酸菌(62×109CFU/g),产蛋率提高5.8%,蛋壳强度提高了11%,蛋壳厚度提高了8.6%,蛋重增加了4.8%。

10)寡糖。Chen等在蛋鸡饲料中添加1%菊粉或果寡糖,提高鸡蛋壳重比例3.6%和4.4%;提高蛋壳强度6.4%和5.0%。Swiatkiewicz等在50周龄蛋鸡饲料中(含有较高玉米DDGS)添加0.5%菊粉,提高鸡蛋壳重比例4.8%,提高蛋壳厚度7.3%。

11)有机酸。Sengor等在70周龄蛋鸡饲料中添加0.05%复合SCFA(丁酸钙、乳酸钙、丙酸钙、延胡索酸),提高蛋壳厚度17.6%。

此外,很多试验表明,在后期蛋鸡饲料中添加一些植物精油、植物提取物、酵母水解物等,对后期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猜你喜欢
鸡饲料周龄蛋壳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蛋壳变变变
神奇的小蛋壳
鱼腥草喂鸡效果好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褐壳蛋鸡
冬喂蛋鸡巧添加抗病御寒又高产
牛羊禁止饲喂猪鸡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