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动物内涵意义的不同以及翻译策略

2019-02-26 12:50高文卉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翻译策略差异

【摘要】汉语和英语中含有大量的与动物相关的词语,它们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同时也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了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并讨论了英汉动物词语的翻译方法,旨在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进一步增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高文卉,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

一、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动物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由于中西方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风俗传统存在差異,这使得动物词汇在两种文化中也存在着不小差异。同一个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主要有五种对应关系。

1.完全对应。自然界动物种类繁多,特征各异。人类在与动物数千年的朝夕相处中,逐步了解和掌握了动物的习性,并借用与动物相关的词汇来描述人类的某些性格特征。当中西方从动物的基础属性出发时,两种文化对动物的联想往往是相似的。比如,狼(wolf)是一种哺乳动物,形状与狗相似,生性残忍,喜吃兔、羊,有时甚至伤人,对于狼的这种特点,中西方具有相同的联想,因此汉语和英语中狼都具有“残忍、贪婪”的含义,与狼有关的汉语有“狼子野心”(to be a wolf with a savage heart);“狼心狗肺”(to be ferocious and diabolical in nature as a wolf or a dog)等;而英语中则有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cry wolf 虚张声势。再如狐狸(fox),生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中西方对狐狸的联想也是一直都用来指代“狡猾”的含义,两种语言也都有用“狐狸”作比喻的词语,例如汉语中的“狐假虎威”、“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英语中则有as cunning as a fox, an old fox, a fox may grow grey but never good等词语。

2.部分对应。中西方关于动物的词汇都有一词多义的现象,汉语多数的动物词汇的内涵意义与英语对应词汇的内涵意义不是完全重合的。例如“猫头鹰”这种动物,猫头鹰身体呈淡褐色,昼伏夜出,中西方根据猫头鹰的这种习性而将它比喻成“喜欢在夜里工作的人”,简称“夜猫子”。在这一点上,中西方两种文化具有一直的看法。但是猫头鹰喜欢在夜深之时发出凄凉的叫声,所以中国文化又将猫头鹰看作是不吉利的象征,具有“霉运、灾难”的联想意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owl(猫头鹰)象征着沉着、冷静和智慧。

3.完全不对应。由于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以及对动物认识角度的不同,有时两种文化对某一种动物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联想意义。例如“龙”,龙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一种具有灵气的吉祥物,蕴含着权威、吉祥的文化含义,因此中国人又自称做“龙的传人”,龙因为也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汉语中与龙有关的词汇不胜枚举,比如龙马精神、卧虎藏龙、龙飞凤舞等。但是在西方,dragon是一种庞大、恐怖的怪物,满嘴喷火,凶狠残暴,具有邪恶的象征意义。再如“鱼”的文化内涵在中西方也有极大的差别。在中国文化中“鱼”可指表示“假的东西”如“鱼目混珠”,也可以表示“受宰割”,如“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而fish在英语里可表示“特殊的人”,如 a cold fish(无热情的人, 冷漠的人),a big fish(小地方或小范围内的大人物)。

二、汉英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相异的主要成因

汉英民族分别属于不同的民族, 他们所处的环境、民俗、思维方式以及对事物的认识角度等存在着差别, 对动物的联想不尽相同, 因而, 汉英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1.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国是内陆国家,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农业为生,对土地有着根本的依赖和天然的情愫,因而在汉语中的体现则是汉语中有很多以陆地动物为比喻的词汇。例如“牛”在在中国的文化涵义就与西方迥然不同。牛在中国一直是作为当成劳力,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牛的形象都是体格健壮, 终日劳碌, 默默奉献。而在英语中bull则表示性情暴烈、桀骜不驯、横冲直撞等。从地理位置上讲, 英国是个四面为大海所环绕的岛国, 渔业、造船业、海运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比较大,反映在语言中就是英语中与海洋有关的词汇会更多。因此,地理环境的差异会导致中西方对同一事物的联想不同, 导致动物词语文化意义上的差别。

2.风俗和价值取向的不同。风俗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会造成同一种动物在中西两种文化中产生具有褒贬两种涵义。不同民族对动物有着不同的审美态度,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狗是一种低贱的动物,常用来比喻卑鄙、丑恶的人,汉语中很多粗俗的话都与狗有关,如看门狗、狗杂种、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但在西方dog却是一种宠物,被当做人类忠诚的朋友,不具备汉语的几乎享有与人一样的地位,英语中与狗相关的习语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og(人人皆有得意日)等。

3.对动物认识的角度不同。中西方对某些动物的观察角度的差异导致了对这些动物有着不同的联想。比如说孔雀,中西方对孔雀的观察角度的不同导致其孔雀在两种文化内涵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孔雀羽毛色泽艳丽,特别是孔雀开屏时色彩斑斓, 妩媚可爱,是吉祥美满的象征,因而孔雀被当作最美丽的鸟类之一,孔雀的这种文化内涵主要源于中国人对其外表的观察。但西方对peacock(孔雀)却有不同的看法, 这主要源自西方人从孔雀行走的姿势来看待这种动物。西方人认为孔雀行走时昂首阔步, 头冠摆动频繁, 还不时开屏向其他动物炫耀其美丽,因此认为它是“骄傲、虚荣”的象征。

三、动物词汇的翻译策略

动物词汇在中西方的含义有同有异,因此在翻译动物词汇时应着重关注其文化内涵而非其字面含义,主要的翻译策略有以下几种:

1.直译。直译法在译出语中既保留原文的内容,又保留原文的风格,特别是保留原文的修辞方式。一般来说, 直译既能保存原文的形式又能保存原文的风格, 达到与原文最大相似的语言效果。因此,在翻译汉英动物词汇时, 能直译的尽可能采用直译法。例如汉译英的动物词直译有:纸老虎paper tiger,引狼入室to head a wolf into a house等。英译汉的动物词汇直译有: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忙碌,a fox in a lamb s skin披着羊皮的狐狸,as stubborn as a mule 像骡一样固执。用直译法翻译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不仅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形式, 而且也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内涵, 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异域文化。

2.意译。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而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特有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当两种语言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时,这时应该采取意译法。意译的使用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在翻译文化色彩浓厚的动物词语时, 如果直译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文化意义, 这时可采用意译的方法, 即使用译文中文化意义较弱的词语去翻译原文所要表达的信息。比如, 动物词汇汉译英的意译有:狗眼看人低to judge people by wealth and power,牛刀小试to display only a small part of one s talent,望子成龙to hope that one s own son will become somebody等。英译汉则有: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 果断行动,get down off one s high horse 放下臭架子等。

3.换译。换译指的是在保留原文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用译文中某个字面意义不同但文化内涵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替换原文的词语。换译主要应用于当原文字面意义无法传达原文文化内涵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变通。翻译时, 为了体现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符合译出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需要换用符合译出语习惯的词语来代替原词。汉译英的换译例子包括:杀鸡给猴看to 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亚洲四小龙 the four tigers in Asia。英译汉的例子有:a lion in the way/path拦路虎,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使用换译法翻译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內涵,能够克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交流障碍, 更清晰地表达源语的深层涵义, 也更好地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四、结论

英汉两种语言中大量以动物为喻的词汇不仅是人类数千年生活经验的积累总结,更是两种文化集体智慧的结晶。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在英汉语言中也存在着相同相异的情况。翻译时, 应根据上下文充分考虑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才能真正传达出原文的真正涵义,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陈晓东.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州大学学报,2003 (1).

[2]陈勇,刘肇云.论英语中的动物习语[J].宜宾学校报,2004(3).

[3]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翻译策略差异
相似与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