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图》:举世之最的形象图

2019-02-27 03:54刘家信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9年1期
关键词:朝拜五台山建筑

◎ 刘家信

敦煌莫高窟内的巨幅《五台山图》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不仅是一幅巨型山水人物画,也是当今世上现存最早、最大的形象地图,堪称世界古壁图之最。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顶部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名。山上寺庙林立,建筑挺拔,雕刻精致,彩画塑像遍及各寺,隋唐时期已名播诸方,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五代十国时期,河西地方政权转入曹氏家族。其宗奉中原王朝正朔,维护了国家统一,且集聚了雄厚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建立都勾当画院,修整部分栈道,建造数座窟檐,开凿一批规模宏大的洞窟,发展了敦煌佛教艺术。五代时建石窟36 个,61 窟(现代编号)是其中的代表作,创建于曹元忠时(公元947 ~957 年),距今1000 余年。《五台山图》即绘于61 窟西壁上。

据考,原绢图始创于唐朝中叶,后东传日本,五代时绘入敦煌壁画。壁画绘成年代下限应为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四年,即公元957 年。《五台山图》高3.42 米,长13.45 米,总面积达48 平方米,是莫高窟(千佛洞)最大的一幅壁画,其年代之久、长度之巨、面积之大均举世无双。

《五台山图》描绘了晋、冀交界五台山一带方圆250 公里以内的山川地形和城镇道路总貌。图中表示了城垣、桥梁、楼台、亭阁、店铺、寺院等要素。1937 年,梁思成教授根据此图内容,在五台山实地找到了唐代大佛光寺正殿建筑遗址,其准确程度和真实性得到了佐证。

纵观全图,上部自北而西,并列着东、北、中、西、南五台,各山均环抱空中神迹化现,山间遍布塔寺庐庵,道俗巡礼者络绎不绝。下部北起镇州,中经五台县,南至太原,两路朝拜中台文殊殿的朝山香客和供使往返其间。南面正中为二层门楼,四面设回廊,四角置角楼,廊间偏西有二层佛殿。其东侧有小山,溪流从殿前流过。北廊中间一门,门外二层佛殿清晰可见。

● 《五台山图》(局部)

图上的大法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重建。大法寺平面作正方形,山峦环绕,林木掩映。前面正中设山门,周围有回廊,四角设角楼,中央建佛殿,建筑均为重檐歇山顶高阁。二寺之间可见一单层六角形高塔,砖皮基台,塔尖及檐角间垂曳铁索鸣铃,塔前有斜坡道及栏杆,建筑形式颇为奇特、罕见。南侧下部画有“送供天使”图,显示了皇帝派送天使跋山涉水朝拜的繁忙场面。图中还穿插描绘了驮运、铡草、推磨、舂米、迎客等生产和生活场景,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生产、民风习俗的形象资料。

《五台山图》内容丰富,共表示塔寺、屋宇建筑近200 处,桥梁13 座,佛与菩萨20 身,僧俗人物428 人,乘骑驮马、运驼61 匹。图内人马结队而行,经城镇,越山水,拜寺塔,迂回攀登,表现了信徒们上山朝拜礼佛的虔诚信念。

《五台山图》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透视技巧,以鸟瞰形式将五台山景色集于一壁,山水气势宏伟,人物风情细腻,把现实生活与理想境界融为一体,为稀世地图瑰宝,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社会史和佛教史的珍贵史 料。

猜你喜欢
朝拜五台山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五台山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五台山掠影
踏上没有归途的“文具朝拜之路”
往五台山(外一首)
《徐霞客·游五台山日记》
赏景,影节宫受“朝拜”
赏景,影节宫受“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