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者有道

2019-02-28 04:12南勇
特别文摘 2019年5期
关键词:琐事脉络管理者

南勇

对于管理者而言,“满负荷”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往往与工作负荷度成反比。形象点说,亦即管理者不能太“忙”,越忙越“乱”;管理者应该尽可能“闲”下来,越闲越“治”。理由很简单,只有让自己闲下来,管理者才能“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与那些烦心的日常琐事保持距离,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用于观察与思考。而观察与思考对于管理者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管理者”与“业务者”不同,他的工作往往不是硬性的,而是软性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随机性太强,可预测性太弱。这就意味着“管理”这项工作即便存在着确凿的脉络和逻辑,往往这种脉络和逻辑的表现方式也是模糊的。它似有似无,似远似近,让人难以捉摸,无从把握。可问题在于,如果你不去把握它,它会变得更模糊,更无从把握,会让局面变得更乱、更糟,最后干脆变成一团乱麻,令你不得不彻底放弃,举手投降了事。

所以,对于“管理者”而言,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快、尽早地把握自己团队中的管理逻辑和脉络,一刻也不能耽误。因为任何迟延,都会造成更多的管理问题,并极大地拉升未来解决问题的成本。

所谓“你误地一天,地误你一年”,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没有好办法,只有让自己“闲下来”。因为只有这样,管理者才会有观察的空间、思考的时间、寻找的机会。

这是一个悖论,也是管理者心中永远的心结——每一个管理者,都会以“繁忙”作为奖励自己的勋章,会以此为荣,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更有甚者,许多人还会把它视为一种“敬业”的表现,将其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予以膜拜,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的不敬与懈怠。

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管理者真正“闲”下来呢?

方法很简单,我在前面的文字中已经给出明确的提示,那就是将“管理者”与“业务者”区别对待。具体地说,做管理的人,不必精通业务,甚至完全不通业务也可以。把业务交给“业务者”去做即可;搞管理的人,一定要专注于“管理”工作之中,万万不可分心。

我之所以如此強调管理者可以“不必精通业务”,其根本原因就在“专注”二字上。

任何有过公司管理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一旦管上了业务,你便会立马被琐事缠身;一旦被琐事缠身,你便没有精力与闲暇顾及管理问题。一旦你无暇顾及管理,管理问题的频发会带来更多的琐事缠住你……然后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永远得不到一个所谓的“终极解决”机会。

因此,至少在管理方面“外行管内行”的逻辑是成立的。当然,这里的“行”指的是“业务”。

有人可能会说:你的话是不是有些太绝对了?“业务”这个东西真的会对“管理”造成这么大的负面影响?难道不存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情况吗?为什么必须要把它们做切割呢?

首先,我得承认,“业务”和“管理”相辅相成的情况是存在的;同时精通业务和管理,也能同时做好这两件事情的管理者也确实存在。问题在于,这真的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起码以我几十年的职场经验来看,这种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说实话,许多被业界公认的“管理高手”在我眼里都远远称不上“合格”。无论是与他们当面谈“管理”,还是近距离观察他们的管理实践,我常常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暗暗地为他们捏一把汗。

其实说白了,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重业务,轻管理”。在业务方面雷厉风行,在管理方面粗暴简单是这些人的通病。

所以说,真想在管理方面有一些作为的话,适当的切割绝对是必要的。即便有些矫枉过正也在所不惜,非如此不能达到目的。

(摘自《管理就是搞定人》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图/子依)

猜你喜欢
琐事脉络管理者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知行并进”与“从做中学”理论脉络的比较
美国琐事二三 美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