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书面语语言态度实证研究

2019-03-01 01:45邬美丽
关键词:古雅口语化书面语

邬美丽

一、引言

汉语书面语,包括文言文、白话文以及半文半白的形式。白话文唐宋以来就兴起了,但是一直没有取得官方的认可,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逐渐在官方开始使用。进入21世纪,白话文的官方地位已不可撼动,与之相生相伴的文言文在官方文件中,已然见不到了。但是文言文以及文言文词汇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各种行文中古雅色彩词语的使用也很常见。在其他使用华文的地区,人们使用的白话文中更是保留了更多的文言成分。比如台湾地区,游汝杰认为:“两岸书面语有较为明显的风格差异,台湾书面语与口语的距离较大,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有较多的文言成分。”程祥徽在对比两岸公文的差异后说:“海峡那边的台湾保留传统较多,行文不少文言成分。”[1]再如印尼,刘文辉、宗世海(2006)概括了印尼华语区域词语的几个特点,其中一个就是多使用文言词语,表现出典雅性和滞后性。再看新加坡,周清海(2008)曾讲过一个故事:“很多年以前,我曾主持印度外交官语言考试,发现他们读得懂《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而对我们《联合早报》的社论,阅读的困难却比较大,就是因为《联合早报》保留了许多文言现象。”[2]135

刁晏斌(2018)曾谈到传统国语的特点之一是“古雅色彩突出”,“这里的‘古’,指的当然是古代,具体而言主要是指文言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古代白话的形式和用法。”[2]221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中也有相关论述:“庄重风格的主要修辞特点是……大量使用专用词语和古语词。”[3]冯胜利也在其一系列关于语体的论文中阐述了“典雅”语体的特征、教学及自动测量,并将汉语语体从典雅及至俚俗分为5种:典雅体、正式自生系统、白话、一般白话、俗语。在之后的论文中他认为:“所谓典雅则就今语中的古代成分而言……毫无疑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预知:不仅语体适用的范围和领域会变得更加清晰和丰富,每一范域里的庄雅度(或俗白度) 也将随着量化理论的完善而日趋精密。”[4]

不同学者谈到的古雅、庄雅、典雅特征(本研究采用“古雅”说)都是指今文中使用文言词语、古代汉语的用法及形式这一特征,以及人们对书面语语用风格的感知。与之相反的便是俚俗、俗白特征,指的是行文中古代成分、形式使用较少,或者没有使用。本研究以汉语书面语语用风格之古雅(应用文言词及古代汉语用法、形式)的程度作为选取文本的一个依据,从不同体裁(主要是应用文、诗歌等)的汉语文本中选择古雅程度不同的文本进行语言态度调查,以考察民众对于不同古雅度文本的感受,即语言态度,以及汉语书面语的发展,并就此展开讨论。

“语言态度指对语言变体的态度。包括对语言变体的发音、文字、语义等的态度;还包括对语言变体所含有的时髦、乡土、非正式、正式、幽默、诙谐、新奇等附加色彩的态度;也包括对某一语言、方言、土语的态度。”[5]326对于语言态度的构成,“学者们在研究语言态度时基本都接受了态度三元理论,即态度的ABC理论,认为语言态度包含情感、行为倾向和认知几个部分。”[5]326

“根据语言态度的主体,可以将语言态度分为国家语言态度、地区语言态度、言语社区语言态度、个人语言态度……国家语言态度是国家对语言变体所持有的态度。其表现形式为语言政策,最终的行为倾向便是语言政策的施行……个人语言态度是指个人对语言变体的态度。”[5]327

本研究以个人语言态度作为调查对象,从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3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国家语言态度、社会因素进行讨论分析。

二、调查研究的实施

1.调查的文本

本研究从不同体裁不同语体的文本中选择调查文本。具体包括结婚证证词、判决书、正式场合校长讲话、书信结尾、诗歌、小学《语文》课文、新婚祝福语等7种。在这7种文本中,根据古雅程度的高中低选择3类文本:

古雅程度较高类文本共选5种,这类文本是使用古雅词语最多的一类,其古雅色彩最浓,具体包括:王国维诗、民国版结婚证证词、古典版新婚祝福语、古典版书信结尾、《幼学琼林》课文;古雅程度适中类文本共选4种,具体包括:刘半农的诗、校长讲话原文、1956年天津版结婚证证词、台湾版判决书。刘半农的诗、校长讲话原文、1956年天津版结婚证证词是使用了较少文言词语的文本,整体简洁明了,具有一定典雅色彩。台湾版的判决书使用的文言词语较多;古雅程度较低类文本共选8种,具体包括:非古典版新婚祝福语、非古典版信件结尾、大陆版判决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文、《开明国语课本》课文、改编版校长讲话、当前的结婚证证词、文革诗歌。这类文本属于典雅色彩很弱的文本,基本不含文言词语。这3类文本的各类文本内部还有若干细微差异,后文分析中会进一步提到。

2.量表

采用李克特量表,对每种文本让受访者从情感、认知、行为倾向三个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时可以按1—7分进行评分,1分为最低分,7分为最高分,4分为无所谓,属于中立态度。

3.抽样方式

抽样采用的是非随机抽样中的雪球抽样方式:先选择一批调查单位,然后再从第一批调查单位的关系网中抽出第二批调查单位,依此类推,逐步扩大调查的范围。米尔罗伊调查贝尔法斯特市3个穷困地区居民的语言变异状况时,就是采用滚雪球的抽样方式去扩展调查线索的。[6]

4.样本基本情况

共调查了424个样本,其中有6个无效样本,418个有效样本。有效样本中,性别上,男性占41.6%,女性占58.4%;文化程度上,研究生占38.8%,本科生占54.2%,中学及以下学历者占7.0%;年龄上,主要介于18—50岁之间,小于18岁的和大于50岁的共占2.4%;对象范围上,涵盖了诸多领域和层面,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在校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农牧民、农民工等体力劳动者,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家庭主妇等,其中在校学生与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36%与35.5%,其他方面所占比重均在10%以下。

5.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

三、调查数据分析

分别对7种文本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结婚证证词

选择了民国版、1956年天津版、当前版3种版本的结婚证上的证词: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民国版)

愿本自由平等,互爱互敬之精神,结为终身伴侣,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之建设而努力,本府除准予登记外,特发此证。(1956年天津版)

结婚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予以登记,发给此证。(当前的版本)

这3种版本的结婚证证词从接近口语化角度来看,民国版、1956年天津版、当前版本,口语化色彩依次递增;从古雅色彩来看,依次递减。

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24.0分析,得出表1。

表1 结婚证证词评价均值表

从表1可以看出,受访者对民国版本结婚证证词的评价最高,对1956年天津版本的评价次之,对当前版本的评价最低。从结婚证证词来看,受访者的评价高低与文本的古雅色彩呈正相关,与文本的口语色彩呈负相关。

2.判决书文本

判决书文本,选择的是大陆的刑事裁判文书和台湾陈水扁的判决书。二者都是法律文本,但是文风有较大差距,后者比前者更具有古雅风格,使用了更多的文言词语和句子形式。

被告人庞x在北京市房山区拱辰街道xx小区6号楼1单元101室,以保姆身份看护被害人王x2期间,多次以辱骂、推搡、拍打、扇耳光等方式虐待被害人王x2,致王x2身体多处皮下出血、皮肤擦伤。[7](2016年大陆刑事裁判文书)

亲信权贵有样学样,官箴日渐败坏,主管机关配合浪费公款仅为解决私人财务,财政部长必须戒慎恐惧安排私人职位,内政部长配合提供标案数据,可见一斑。嗣又知法犯法,以空前繁复手段将不法所得洗至国外。(2009年台湾判决书)

判决书的文本属于非常正式的应用体文本,受访者对这两种文本的评价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从喜欢程度来看,受访者对两种文书的喜欢程度都不高,刚好达到或稍微超过中间值,相对来看,对大陆版判决书文本的喜欢程度稍高一点;从认知角度来看,受访者觉得台湾版本的判决书更显得有学问;从选择的可能性来看,受访者选择大陆版本判决书的可能性更高一点。

表2 判决书文本评价均值表

3.正式场合校长讲话

这部分选择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时校长讲话中的一句“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含有“鸿鹄”一词,带有一定文言色彩,我们称之为“校长讲话原文”),以及根据这句话改编的更具口语化的一句话“要励志,立远大的志向,做奋斗的人”(不含“鸿鹄”一词,无文言色彩,现代白话色彩明显,我们称之为改编版校长讲话)。

“鸿鹄”,在“语料库在线”的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共查到3条语料;在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共查到171条语料。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文言色彩的词语,在正式场合的讲话中,使用这个词语,会增加讲话的古雅色彩。

表3 正式场合校长讲话文本评价均值报告表

从表3可以看出,含有“鸿鹄”的句子,无论从情感因素、认知因素还是行为倾向上看,受访者对含有这个词的句子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而对不含“鸿鹄”一词的较为口语化的句子,给予的评价均低于中间值4,评价偏低。

4.书信结尾

给老师的信件的结尾,可以有不同的语言形式,有的古雅色彩浓厚一些,有的古雅色彩较弱、大众化一些。本研究选择了以下两种形式,一种命名为古典版,一种命名为非古典版:

承蒙赐教,不胜感谢,谨颂教祺。(古典版)

您对我的教诲,非常感谢,祝您教育事业一帆风顺。(非古典版)

表4 信件结尾评价均值报告

从表4可以看出,古典版的信件结尾更受人们喜欢,理由是古典版的信件结尾更显得有学问,写信人的文化底蕴深厚,并表示,如果有机会,他们也愿意选择古典版的信件结尾方式。总体来看,受访者对古典版的评价均高于对非古典版的评价,尤其基于认知因素角度的评价。

5.诗歌

调查按照时间的由近到远选择了文革时期和刘半农、王国维的诗3类诗歌文本:

面包馒头算老几,老子饿死不要你。

雄文四卷快拿来,革命小将要真理。

——文革时期无名氏

秋风把树叶吹落在地上,

它只能悉悉索索,

发几阵悲凉的声响。

它不久就要化作泥;

但它留得一刻,

还要发一刻的声响,

虽然这已是无可奈何的声响了。

——刘半农

阅尽天涯离别苦,

不道归来,

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

绿窗春与天俱莫。

——王国维

很显然,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各异,突出表现为口语化、大众化程度差异较大。文革时期的诗歌口语化程度最高,其次是刘半农诗,再次是王国维诗。王国维诗古雅风格最浓,刘半农诗次之,文革时期诗古雅色彩最淡。统计数据如表5。

表5 诗歌评价均值报告表

综合来看,受访者对王国维诗的评价最高,对刘半农诗的评价次之。对王国维诗和刘半农诗的评价均值高于平均分4分,属于比较高的评价。对文革诗歌的评价最低。可见,在诗歌这种语体中,受访者更加推崇的是具有古雅风格的诗歌,而不是口语化强的诗歌。

6.小学《语文》课文

小学《语文》课文的文本选择了3类,分别节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开明国语课本》和《幼学琼林》。北师大版《语文》课文文本选取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四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开明国语课本》是1932年出版的一套由叶圣陶先生编写,丰子恺先生绘图的语文教材,后绝版,文本选取的是《开明国语课本(典藏版)》(开明出版社于2011年1月出版)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成书于明朝末年,近些年,有些小学将其作为小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和其他教材一并发给学生阅读。文本选取的是《幼学琼林》(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卷一·天文中的一小段。

雪,下个不停,一连下了好几天。这天早上,天晴了,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嚷起来:“妈妈,妈妈,我也要去!” 兔妈妈说:“好孩子,妈妈有事,你不能跟着去。”兔妈妈在门外的空地上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小白兔有了小伙伴,就不跟妈妈去了。(北师大版《语文》)

两排白石头,排在大门口。早上刷,晚上刷,刷得光又滑。每天三次大门开,许多东西送进来,馒头、白米饭、鱼、肉、好青菜。拿来切,拿来磨,切小磨细送进房,房主每天受用多。(《开明国语课本》)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幼学琼林》)

这3类文本中,《幼学琼林》课文中节选的文本古雅风味最浓,北师大版和开明国语课本中节选的课文比较口语化,二者古雅程度相差无几。请看表6展示的统计分析结果。

从表6可知,受访者对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和《开明国语课本》中课文文本的评价较为接近,各项的评分都在中间值4分左右;对《幼学琼林》课文的评价较高,各项的平均值都高于4.48分,尤其在显得有学问方面,平均值更高,为5.07分。

7.新婚祝福语

新婚祝福语,选择了“宜室宜家、百年偕老、凤凰于飞”和“新婚愉快、幸福美满、永远相爱”这两组词语进行对比分析。表7显示的是两组词语在不同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

表6 小学《语文》课文评价均值报告表

表7 不同新婚祝福语在CCL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表

“宜室宜家”“百年偕老”“凤凰于飞”这3个短语具有古雅色彩,“新婚愉快”“幸福美满”“永远相爱”具有明显的现代汉语白话口语色彩。在CCL语料库中检索,发现各词语的语料数量分布不均衡,统计数据见表7:前3个词语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料库中都有呈现,相对来看,在古代汉语语料库中的用例多于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用例。也就是说,这3个词语从古汉语一直沿用到了现代汉语。后3个词语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有一定数量的呈现,但是在古代汉语语料库中没有检索到。所以前3个词语是具有古雅色彩的新婚祝福语,而后3个词语是明显具有现代白话口语色彩的新婚祝福语。二者是古雅色彩不同的文本,受访者的评价也不相同。统计分析情况见表8。

表8 新婚祝福语评价均值报告表

据表8,受访者对于“宜室宜家”“百年偕老”“凤凰于飞”的评价普遍高于对“新婚愉快”“幸福美满”“永远相爱”,尤其在“显得有学问”方面。

综上,除了判决书文本只在喜欢程度和行为倾向上让受访者予以评价,其他几种文本,都是从喜欢程度、显得有学问程度、选择的可能性3个角度进行了评价,总体来看,古雅色彩和风格越浓越明显的文本,受访者的评价越高。

四、基于不同因素视角之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这部分分别从影响语言态度的3个重要因素: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和行为倾向3个角度,对所有测试文本样本的评价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考察受访者对不同古雅色彩、风格文本的评价差异。

1.情感因素角度

基于情感因素的调查以“喜欢程度”作为问卷的问题,让受访者进行评分。4分为中立态度。根据评分的均值得出图1。

图1 基于情感因素角度的评价均值报告图

依据图1,从基于情感因素的评价的结果来看,受访者对于各种文本的喜欢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王国维诗(均值5.51,以下省略“均值”)、古典版新婚祝福语(5.11)、刘半农诗(5.02)、古典版信件结尾(4.95)、校长讲话原文(4.82)、民国版结婚证证词(4.71)、非古典版新婚祝福语(4.70)、《幼学琼林》课文(4.63)、1956年天津版结婚证证词(4.42)、非古典版信件结尾(4.42)、大陆版判决书(4.22)、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文(4.10)、《开明国语课本》课文(4.00)、改编版校长讲话(3.98)、台湾版判决书(3.58)、当前的结婚证证词(3.55)、文革版诗歌(3.15)。

从喜欢程度角度进行评价,均值高于5分的文本共有3个,其中有2个属于古雅程度较高类文本,有1个属于古雅程度适中类文本。不含古雅程度较低类文本。评价均值小于5大于4的文本共有9个,其中有2个属于古雅程度较高类文本,有4个属于古雅程度适中类文本,3个属于古雅程度较低类文本。评价均值小于等于4的文本共有5个,其中有1个属于古雅程度适中类文本,4个属于古雅程度较低类文本。

其中,半文半白的台湾版本判决书是受访者不太喜欢的文本形式,刘半农诗虽然属于古雅程度适中类文本,但是其文学色彩较浓,受访者对其喜欢程度位列第3。当前正在使用的结婚证的证词虽然正式程度较高,但是古雅程度不高,受访者的喜欢程度不高,位列第16。文革诗是典雅度最低、俗白度最高的文本,受访者在喜欢程度上对其的评分均值最低,位列第17。

总之,受访者对古雅度高的文本更为喜欢。

基于情感因素视角的评价,体现了受访者的心理认同。具有古雅色彩的文本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是中国古典文化影响的产物,这种情感上的认同是受访者认同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表现。冯胜利(2010年)认为:“文化越传统,典雅体的市场就越大,其适用范围也就越广。”[4]民众喜欢典雅体,说明传统文化受到欢迎,或者说近些年传统文化的回归,为典雅体的繁荣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动力。

2.认知因素角度

基于认知因素的调查以“显得有学问”作为问卷的问题,让受访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的均值得出图2。

图2 基于认知因素角度的评价均值报告图

据图2,从基于认知因素的评价结果来看,受访者对于各文本“显得有学问”的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王国维诗(5.70)、民国版结婚证证词(5.43)、古典版新婚祝福语(5.31)、古典版信件结尾(5.28)、《幼学琼林》课文(5.07)、刘半农诗(4.92)、校长讲话原文(4.83)、台湾版判决书(4.50)、1956年天津版结婚证证词(4.34)、非古典版新婚祝福语(4.19)、大陆版判决书(4.11)、非古典版信件结尾(3.96)、《开明国语课本》课文(3.90)、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文(3.77)、改编版版校长讲话(3.69)、当前的结婚证证词(3.33)、文革版诗歌(2.96)。

根据图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得出:从认知因素角度进行的评价,均值最高的5种文本全都是古雅程度较高类文本,均值都大于5。均值位列第6至第9的文本中,古雅程度适中类文本占100%,均值在4.3和5.0之间。均值位列第10至第16的文本中,古雅程度较低类文本占100%。均值均低于4.2。其中文革诗是典雅度最低、俗白度最高的文本,受访者对其评价最低。

总之,文本的古雅色彩越浓,受访者的评价越高;反之,俗白色彩越浓的,评价越低。受访者普遍认为使用具有古雅色彩的词语和句子显得文化底蕴深厚、更有学问,古雅色彩的词语或者语句的使用是有知识身份的认同标记。

3.行为倾向角度

行为倾向是态度的外显形式,通过对行为倾向的调查,可以观察受访者外显的态度。根据均值可以得出图3。据图3,从基于行为倾向角度的评价结果来看,受访者对于各文本选择的可能性的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王国维诗(5.32)、古典版新婚祝福语(4.87)、刘半农诗(4.86)、非古典版新婚祝福语(4.81)、校长讲话原文(4.78)、古典版信件结尾(4.76)、非古典版信件结尾(4.49)、《幼学琼林》课文(4.48)、民国版结婚证证词(4.45)、大陆版判决书(4.37)、1956年天津版结婚证证词(4.30)、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文(3.99)、《开明国语课本》课文(3.95)、改编版校长讲话(3.76)、台湾版判决书(3.30)、当前的结婚证证词(3.25)、文革版诗歌(2.80)。

图3 基于行为倾向角度的评价均值报告图

根据图3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选择的可能性”评价均值大于5的有1个文本,为古雅程度较高类文本。评价均值大于4小于5的文本共有10个,其中有4个古雅程度较高类文本,3个古雅程度适中类文本,3个古雅程度较低类文本。评价均值小于4的文本共有6个,其中有1个古雅程度适中类文本,5个古雅程度较低类文本。从选择的可能性来看,除了判决书文本,受访者选择古典版文本的可能性均高于选择非古典版本的文本。也就是说,受访者更愿意选择使用或者阅读具有古雅色彩和风格的文本。

4.小结

调查显示的总体趋势是:受访者在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和行为倾向上的评价面貌基本一致——无论从哪个因素角度来看,古雅色彩和风格越浓的文本,受访者的评价越高。下面结合语体风格进行总结分析。

(1)古雅与俗白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形式,受访者对古雅和俗白色彩文风的喜好,在诗歌这表现得尤为突出。王国维诗是完全的文言文,古雅色彩最为浓厚;文革诗几乎完全是大白话,其中“算老几”“老子(zi)”“饿死”等是非常口语化的词语,具有“俗”的特点。如“老子”作自称,除了用在书面语中描写人物对话外,几乎都是在口语中出现,显示出对礼貌原则的违背,表达的是气愤或是对对方的蔑视,是比较俗白的一个词。这些词语的使用,使整首文革诗极具俗白色彩。调查数据显示,在17个文本中,对于古雅色彩浓郁的王国维诗的评价无论是在情感、认知还是行为倾向上,都是最高的。对俗白程度较高文革版诗歌的评价都是最低的。

(2)“俗”与“白”

语体“俗”与“白”带给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当前使用的结婚证上面的证词属于“白”的语体,即白话文特征显著,古雅度较低,但并不是“俗”的语体,受访者对其评价也不高,但是高于对文革诗这种“俗”语体的评价。

(3)优美与古雅

受访者对刘半农诗的评价也较高,相对来看,在“喜欢程度”和“选择的可能性”角度的评价均位列第3,在“显得有学问”角度的评价位列第6。刘半农诗应该是优美的白话文的典范,离“俗”的口语有一定距离,其行文并不是特别古雅。其中只有一个 “一刻”具有一点文言色彩,其他词或者短语“吹落”“悉悉索索”“悲凉”“化作泥”“无可奈何”等,并不是古雅色彩浓郁的词语,而是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词语,属于优美的表述,可以看出优美的白话文也是受到欢迎的。

五、调查引发的思考与讨论

“语言态度与语言演变关系密切,语言态度应该属于语言演变的外部因素。”[5]332受访者的汉语书面语语言态度正是影响汉语书面语演变的外部因素之一。这部分结合语言态度,从不同角度分析汉语书面语的变化发展。

1.从群体的认同看书面语变化的发展方向

拉波夫(1972)认为正在进行的语音变化包括自上而下的变化和自下而上的变化,自上而下的变化是零散的、有意识的,而且与声望有关。[8]249这虽然是在说语音的变化,但是对于其他语言项目也是适用的。具有古雅色彩的汉语书面语得到更多的认同,尤其在显得有学问方面,古雅色彩的词语、句子具有了一定的标记作用,使用这些词语或者句子的人被认为是更有学问的人。这种认同会使得人们在越正式的场合,越希望用到具有古雅色彩的词语或语句。具有古雅色彩的词语或语句获得了这样的语言声望,这种群体的认同可能会引起汉语书面语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变化发生。所以,目前汉语书面语的实际发展方向可能并不仅仅是“口语化”一个方向。

2.从新的传播形式看汉语书面语的发展变化

“‘内部联系比较松散的群体易于发生创新’。而且‘群体之间的创新形式往往是通过松散而非紧密的网络联系传播(如通过普通的熟人而不是亲戚,亲密朋友或同事)’。他们指出‘由此得出的变化始于社会中等阶层的结论与拉波夫认为创新群体位于阶层结构中心的上等劳工阶层或下等阶层的发现完全吻合。’”[8]251此次调查的受访者基本属于社会的中等阶层或者中等偏下阶层,他们正是语言创新的核心力量。同时,他们的创新有时候也具有模仿性。中等阶层常有向上一个阶层跨越的梦想,所以会效仿上一个阶层或者更高阶层的语言使用。目前,各级领导及校长的讲话中,经常会有古雅词句的使用,这无形中形成一种示范效应,使得古雅词句的使用更加广泛。而且和口语不一样,在书面语使用层面更易于发生模仿。一些具有古雅色彩的词句在因特网上通过“松散而非紧密”联系的不熟悉、不认识的人传播得更快,扩散得更广。这也是汉语书面语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3.从社会的发展看汉语书面语发展的方向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语言学家周有光指出:‘社会发展和语文发展是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的。一般的规律是:社会迅速发展,语文生活也就急剧变化;社会停滞不前,语文生活也就墨守成规。’‘语文生活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证明了周先生阐述的这个规律。”[9]目前汉语书面语的发展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之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领域各方面得到迅猛发展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加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国策,将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样的社会变革势必会影响中国的语言生活,包括汉语书面语的发展。

仅就语言使用者的变化来看,随着教育的发展,国人受教育的人数和程度普遍提升。我们搜集了一些数据(源于第二次、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通过对比可窥一斑。见表9。

表9 国人受教育程度统计表

196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当时全国拥有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的受教育者不足288万人,到2010年,研究生学历的受教育者就超过了400多万,再加上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数,受教育者总数超过了1亿1千万人。和1964年的数据相比,到2010年,大学以上学历的受教育者人数翻了41.17倍。

随着国人文化程度的提高,不论是在使用层面还是在阅读层面,不论是在交际层面还是在文化认同方面,受访者对汉语书面语的认识和使用,都与以往有了巨大变化。文化程度高的人,自然更喜欢使用和接受彰显文化底蕴的表达。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具有典雅特征文本孳生发展的土壤。

4.从语言发展的要素来看汉语书面语的发展

陈望道认为:“这种语文合一的文体正在日益扩展它的应用范围,正在日益充实它的成分,经常从民间、从古代、从外国,吸收好的有用的成分来丰富自己。”[10]这就表明白话文的发展避免不了从文言文中吸收好的成分,这应该是我们充实丰富和发展汉语书面语的一条好的道路,而且这条道路也是尊重民众的认同和情感归属的。调查显示,人们对古雅色彩的词语或语句,乃至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评价,这显示了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之一。“文体口语化”不应该谈文言而色变,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处理好如何吸收有益成分的问题,这是发展现代白话文的必由途径。

5.从百年语文现代化历程看汉语书面语的发展

“文体口语化”是大约100年前提出的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语文现代化目标。从目前来看,这个目标已经完全实现了,已有数不清的人受到其益处,这是上一个阶段语文现代化取得的重大成果。“文体口语化”这种提法本身暗示了它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即书面语在无限的接近口语。事实上,书面语和口语,确实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二者分工明确。书面语几乎永远不可能绝对口语化。即便是书面语,也有不同的文体要求。例如法律文书和新闻、广告语言不同,学术论文、政府文件和日常应用文如祝福语或写信用语也很不同。不同的文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应用于不同的语境,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传递着不同的思想和情感,不可能一刀切。

所以,在新时代新的语言生活中,现在的汉语书面语的规范不应该只以“文体口语化”为目标,或者对“文体口语化”有新的认识。在新形势下,新的问题是什么?当下的任务是什么?应该依据当下的社会发展现状和语言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确立新时期汉语书面语发展的新方向。

6.从多元化需求看汉语书面语的发展

汉语书面语发展的新目标新方向究竟是什么?从此次调查来看,受访者对汉语书面语的需求是多元的,并不单单追求口语化的文风。调查显示,同样是白话文,有的使用古雅词语多一些,有的使用比较俗的口语多一些,有的文采丰富些,表达优美些,使用者对其评价不尽相同。这说明同样是白话文,人们对不同形式的文本喜好程度也是不同的。相对来看,越是古雅、优美的文本,越受欢迎。即汉语书面语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发展的,并不仅仅就是极致的口语化、“白”化。

但这也并不是说越古雅越好,只是在应用白话文时,不同的群体可以针对自己的受众以及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风格。是否吸收古文中有益的成分,要根据民众自己的意愿。目前来看,人们在某些正式场合是希望使用古雅色彩的语句的。

7.从汉语书面语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看其发展

从调查统计分析情况来看,目前汉语书面语使用中存在一个问题:受访者主观上的认同与客观上语言能力之间存在矛盾。

一方面,受访者主观上对古雅诗词语句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在不同的场合,为了提高文章或者话语的说服力和表现力,常常加入一些古典色彩浓重的词语,或者引用古诗词。例如各种报道中出现的正式场合的讲话常常引用古典诗词,或者在行文中,使用具有古雅色彩的词语。如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总书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适当的引经据典’阐明透彻的思想。他引用过的古典名句,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均有参考价值。”[11]本次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具有古雅色彩的文本普遍给予了更高的认同。与这种认同相对的是一些民众在语言使用能力上的不匹配。如不同报道中提到的关于读错字、因理解不了经典语句的语义而误用等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汉语书面语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受访者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8.从语言规划层面看汉语书面语的发展

“韦恩斯坦(1980)认为:‘语言规划是为了解决交流问题而由政府授权的,长期、持续地有意识改变语言社会功能的活动。’”[8]421汉语书面语白话文由100多年前的非官方书面用语转变为官方书面用语,这是前一个时期语言规划的成果。但是在这100年间的规划之中,对于白话文文体发展的规划目标相对单一,就是“口语化”。“口语化”发展的极致就会导致缺乏典雅性。“语言是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12]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认同的是典雅色彩较强的文本。使用具有古雅色彩文本的被认为是有文化底蕴有学问的人,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文本的使用获得有文化底蕴有学问之类的认可。这就说明,在实际语言使用中,似乎某些民众在某一些场合极力脱离口语化,向典雅化文风方向发展。文体的规划不应该忽视这部分民众的态度。

“库帕在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的基础上增加了习得规划,三者便构成了语言政策的三大焦点。语言习得政策,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语言教育政策……在语言教育政策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根本性的问题。首先是决定何种语言为教学媒介语的问题……家庭使用的语言通常都是口语化的,而几乎所有学校的语言教育都旨在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读写能力。”[13]在以文言文为官方书面语的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的都是文言文;在以白话文为官方书面语的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的却并不仅仅是白话文,而且教材所选择的白话文都是较为经典的优秀作品。这说明在教育实践中,目前的语文生活也并不仅仅遵循的是“口语化”发展方向。

六、结语

在“文体口语化”这个目标确立的时候,其特指的是去除文言文的官方书面语地位,确立白话文的官方书面语地位。而在当下,“文体口语化”的提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汉语书面语的发展目标方向了,这种提法显得过于单一。无论从民众的态度看,还是从教育领域和语言的使用上看,汉语语体的变化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发展正朝着多样化的发展方向行进。这正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早期民众文化水平较低,当时我们要解决的是很多人不识字、不能使用书面语进行交流的问题。目前民众的受教育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其需求已然不再单是会使用书面语,而是追求美好生活,古雅度高的书面语给人带来的美感应该也是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在精神层面的追求。所以,汉语书面语的多样化发展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本研究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反映了这样的语言生活实际,验证了上述认识和观点。

猜你喜欢
古雅口语化书面语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浅谈王国维之“古雅说”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我的敖鲁古雅(外一首)
从《长物志》器具中看现代简约设计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幽 景
邢非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