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的元分析

2019-03-01 05:06彭一涵叶一舵沈成平
关键词:消极异质性导向

彭一涵,叶一舵,沈成平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一 前 言

自我导向学习概念源于成人教育研究。Allen Tough将之定义为个体能动计划且主导学习的学习过程(1966)。另学者作如下解释:自我导向学习实则为个体独立或经他人协助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个体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并找寻适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最终进行学习过程自我评估(Knowels,1975)。学界对该概念界定不一,但大多囊括自主学习、制定计划和学习过程等要素。

近年来,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Guglielmino,1977)在测量学习者的自我学习能力及学习倾向性上应用广泛,自我导向学习研究逐步转向其他教育领域。学者黄水等(2007)进一步对Guglielmino“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本土化修订重编,将适用人群设定为大陆中学生,该量表包含主动学习、消极学习、有效学习、喜爱学习、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6个因子,α系数在0.63~0.89之间,重测信度0.64~0.93,通过量表分半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NFI、CFI、NNFI均在0.93以上,说明该量表稳定性良好。

许多学者将该量表作为测量工具,探讨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与其人格特质及家庭关系的相关性。李敏(2013)、吴学凌(2014)考察家庭教养方式因素时,发现正向家庭教养及优质亲子关系促进了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水平。付京瑞(2013)发现中学生自我学习导向与学业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即低水平自我导向学习可能引发更强烈的学习倦怠。有关研究显示中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在不同性别、年级和学校等人口学变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陈慧(2016),梁健(2015)、陈友庆(2013)研究发现初中女生的主动和开放学习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这与李霞(2016)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该研究得出男生在除有效学习维度上与女生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余各维度自我导向学习显著低于女生。同时在城乡差异上,城市与农村初中生无显著差异。李印省(2015)研究表明自我导向学习倾向中各因子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在城乡对比上,城市中学生主动和有效学习两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农村。以上学者研究结果不完全吻合,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也不尽一致。本文试图运用元分析方法,整合结果不一的研究资料,概括多项研究成果进而得出一致结论。运用元分析汇总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

二 资料与方法

采用网络平台数据检索法,在知网、万方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及fulink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共享平台,以“自我导向学习”“中学生”“高中生”“初中生”“青少年”为关键词多次组合搜索且筛选文献。另外采用参考文献追踪法,保证文献搜索的全面性以避免数据漏选。

文献纳入标准:(1)所选文献研究自我学习导向;(2)研究包含“自我导向学习倾向量表”;(3)量表采用1~5点评分方式且报告了5个因子的平均数与标准差;(4)样本是中学生群体。

文献排除标准:(1)测量对象为非中学生;(2)样本有精神疾患或心理障碍;(3)文献存在重复发表或数据雷同的;(4)数据不完整或数据无法分享;(5)可信度存疑。

文献检索结果:依据以上标准检索到文献231篇,经浏览主题、摘要进行初次筛选,再进行全文阅读,剔除数据不完整、使用重复、重复发表的文献,最终选用7篇高相关度文章。本研究覆盖我国多个地区,采用随机取样法,样本量总数3 788,最大样本量900,最小样本量70,发表时间跨度为2013—2016年。对资料的数据提取包括研究对象类型、样本量、来源、年龄阶段、性别和调查时间等相关信息。纳入元分析的七篇文章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纳入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研究的7篇文献的一般情况

三 研究方法

(一)变量编码

据中学生自我导向倾向学习相关文献研究经验,对收集文献进行特征编码,包括作者、地区、年份、抽样方法和样本量并对样本性别编码,分为男、女。将该原始量表在编制时搜集的数据特征作为对照组,将本次研究中搜索到的研究数据定为实验组。

(二)统计方法

效应量d判断标准及取值:所得数据为连续性变量,运用加权均值(WMD)及其95%CI作效应指标,效应量d为实验、控制二组均值之差除以合并标准差的商。据Cohen[15]效应量大小评定标准:00.8为大效应量。若合并效应量大,则实验、控制二组差异显著[7]。

首先对各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差异不显著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反之选取随机效应模型。常用的异质性值有Q和I2等,即当概率小于0.10或I2值高出临界值时,纳入的研究异质性大,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数据处理:应用Excel 2010录入数据,使用Stata 12.0进行计算和分析,包括初中生在“自我导向学习倾向量表”上的得分与高中生在“自我导向学习倾向量表”上得分比较,检验水准α= 0.05。研究囊括了性别亚组差异分析,运用Stata敏感性分析评价元分析结果可靠性,通过漏斗图法、 Begg秩相关法和Egger直线回归法检测结果发表偏倚。

四 结 果

(一)呈现总体样本合并效应量Meta分析

对比实验组、控制组样本在主动学习、消极学习、有效学习、喜爱学习、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倾向因子的得分,结果如表2所示。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六因子的Q值均差异显著(P=0.000,P<0.10),所有因子得分的I2均为99.9,远高于50%显著性水平,选取随机效应模型来处理研究数据。

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发现7项研究中的中学生样本所有因子的合并效应量d取值范围为6.774~13.195,合并效应值95%的CI均不包含0(P<0.05),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本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六个学习维度的平均效应量均为0.000(P<0.05),均达到显著性水平,用Cohen的效应量标准判断,六个维度均为高效应水平,分别为:13.195(95%CI:11.370,15.021)、6.774(95%CI:4.915,8.632)、9.598(95%CI:7.835,11.361)、7.137(95%CI:5.445,8.828)、9.527(95%CI:7.789,11.266)、4.589(95%CI:3.026,6.152),其中主动学习因子合并效应量最为明显。表明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水平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导向学习效应量及异质性检验结果

注:选取随机效应模型,异质性检验P<0.05;其中P1代表效应量显著性检验的概率值,P2则为异质性检验的概率值。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总体来说实验组中学生样本比控制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水平更高,尤其是主动学习因子,在其余因子上也差异显著(消极学习、有效学习、喜爱学习、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

(二)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在不同亚组特征上的得分比较

在最终筛选出的7篇研究报告中,共有4篇文献比较了不同性别的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得分差异。对样本在“自我导向倾向学习量表”得分进行性别亚组分析,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异质性检验,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喜爱学习、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因子Q检验的P值表明,纳入研究的样本群体差异显著,I2均大于50%,即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以上几项因子的性别亚组分析均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而消极学习因子的P值为0.267,检验结果P>0.10,表明七项研究在此因子上具有同质性,且分析所得I2为20.6,远远低于50%临界值,即研究间样本在消极学习因子上表现差异并不显著,不存在异质性,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据。

将男中学生作为实验组,女中学生作为对照组对样本群体进行Meta的亚组分析,发现在六个导向学习因子当中,有五个因子的效应量d都为正,只有消极学习因子d值为负,合并后的效应量-0.404≤d≤0.155。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喜爱学习和终身学习四个因子的95%CI值包含0,无统计学意义。而消极学习和开放学习两个因子的95%CI值不包括0,具备统计学意义,且它们的平均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消极学习=0.000,P开放学习=0.045,P<0.05)。综上所述,中学男生和中学女生在不同导向学习倾向上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其中女中学生在主动学习(d=-0.072,p=0.000),有效学习(d=-0.040,p=0.000),喜爱学习(d=-0.085,p=0.000),开放学习(d=-0.404,p=0.000),终身学习(d=-0.067,p=0.000)倾向上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显著(p=0.000,p<0.05),男中学生消极学习倾向比女生高,但是二者差异并不显著(d=0.155,p=0.267)。

表3 性别亚组特征的中学生导向学习倾向得分的合并效应量

注:其中P1为效应量显著性检验的P值, P2为异质性检验的p值。P2※表明该因子异质性不显著,即该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其余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异质性检验 P<0.05。

(三)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性

敏感性分析的基础是确定性分析,透过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其对在研究间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meta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对以上7篇研究按发表时间顺序一一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分层前后所得结论呈现出一致的水平,即本研究结果具备可靠性,Meta分析结果有良好稳定性。

元分析常见的系统误差为发表偏倚。本研究结合漏斗图法(funnel plots)、Begg秩相关法以及Egger直线回归法来检测研究间有无发表偏倚。漏斗图绘制结果中因子均分的散点分布不对称,Begg秩相关法显示z=2.40,P=0.016,而Egger直线回归法分析结果为t=11.38,P=0.000,结合以上结果,本次研究间存在发表偏倚。

五 讨 论

(一)中学生自我导向倾向性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发现,中学生在《自我导向学习倾向量表》上各因子的得分平均数大于3(采用1~5点评分方式),各因子得分均处于中上水平,显示出中学生能自主、自觉学习,自我导向学习水平较好。

对本研究样本的性别亚组进行分析,发现中学男生和中学女生在不同导向学习倾向上表现不同,其中女中学生在主动学习(d=-0.072,p=0.000),有效学习(d=-0.040,p=0.000),喜爱学习(d=-0.085,p=0.000),开放学习(d=-0.404,p=0.000),终身学习(d=-0.067,p=0.000)五个学习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实验组(男)与对照组(女)表现出显著差异(p=0.000,p<0.05),而男中学生的消极学习倾向比女生高,但是二者差异并不显著(d=0.155,p=0.267,p<0.05)。本研究与陈友庆的研究结果相吻合(中学男生自我导向学习水平低于女生)。而谢威士、陈庆华的研究结果相反,他们发现,中学女生的自我导向学习水平总体要高于男性。鄢梦茹、郭成的研究则认为男生在主动学习因子(t=-2.369,p<0.05)、开放学习因子得分(t=-3.294,p<0.05)均显著低于女生[16]。朗俊平研究高中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发现高中女生喜爱学习与开放学习水平均优于男生,但有效学习不足[6]。

(二)影响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男女生的自我导向性学习水平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喜爱学习、开放学习以及终身学习五个因子上。和李霞的研究结果一样,女生具备更强烈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更高,发展情况较好[16],而中学男生在消极学习因子上表现比中学女生强烈,但无显著差异。猜想这可能是由于处在青春期阶段的女生心理相对成熟,更具自主意识,初中女生较男生对于外界支持的感知能力更强。李印省认为,初中生自我导向学习存在的性别差异与女中学生群体的高敏感性、外向性和宜人性及低神经质的人格维度紧密相关,且在人际协助方面初中女生似乎更擅长;女生拥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通过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获取帮助,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合作、开放学习,形成良好自我导向学习的习惯[10]。女生开放学习维度高,说明女生更擅长合作学习,同时,接纳新鲜的学习方法和内容速度更快[12]。而男生则自觉性较差,比女生更显幼稚,容易产生学业倦怠,各方面的诱惑均会减弱其学习动力。

在步入青春期,男女生身心发展向成人递进,他们自己也有所察觉,行为上表现出独立意识。女生比男生先行步入青春期,同龄女生的思想相比男生更成熟,所以猜想,中学女生优秀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与其思想上的自主独立,做事目标明确,定心定性密不可分。女生对生活的体悟较多,在逐步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特别关键的中学时代,能更有目的地进行科学而有效地自我管理和学习[8]。此外,此差异还可能与当代教育中更倾向于培养男生好动、外向而培养女生安静、内敛的品质有关[11]。

但由于青春期强烈的身心冲突,男女生身体的飞速发展和个体独立仍无法消除其心理不成熟,情绪波动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也会试图挑战权威。此外,中学生思想不成熟也导致其认识片面,由此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厌学心理,这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展开思想教育帮助其端正心态,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促进教师导向向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过渡。有研究显示,女性在初中阶段比男性要表达更多负向、消极情绪,归因风格偏消极。中学阶段是青春期的过渡期同时也是关键期,青少年知识和思维的进步与身体成熟速度失衡,对很多事物仅持有片面认识,缺乏系统化学习和社会实践历练。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现虽有独立个体意识,但始终与社会实际存在偏差,所以在学习方面也并未建立起完全且系统的自我导向学习模式,未形成主动、有效、开放的终身学习体系,容易在遭遇瓶颈时厌学。对此学校和家庭应投入更多关注,相互配合共同寻求解决办法,也可多开展正向教育活动和讲座,以发扬积极的自我导向学习方式。教师要扭转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的主体,做引导者,避免学生过多厌学情绪产生,侧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导向学习。

研究人员还考察了影响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的其他因素。如人格特质与中学生自我导向倾向性显著相关,其中与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喜爱学习、开放学习相关最大的为严谨性,宜人性与消极学习呈显著负相关,开放性与终身学习相关最显著[13]。外因上,校园气氛能预测不同学习因子水平,所以营造良好学校氛围或许有助于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温暖的情感教育模式会对孩子消极学习和有效学习方面影响显著。

自我导向学习还和个体心理健康密不可分,教育者可致力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建设,通过开设讲座等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导向学习水平[11]。

(三)对今后研究的启示

自我导向学习会对个体一生的教育方面均产生显著影响,并对成年后从事其他工作有正向预测作用。个体早期若能在积极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自内心热爱学习,自觉主动地学习,并学会如何更有效率地进行学习,并将之应用于日后的学习,构成良性循环,能在将来应对其他事情时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减少拖延,降低负性情绪。教育者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获得支持与配合。社会各界也应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教育模式由传统的“教师导向型”学习向 “学生导向型”学习转变。

(四)本研究的特点和局限

已有研究大多都将被试群体以性别、城乡以及是否独生因素划分,未涉及其他人口学变量,对于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跨国研究也缺乏一定考量,建议日后的研究能够对比中外国家的中学生样本研究其差异,并纳入其他中介变量,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系列教育政策。

六 结 论

1.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水平总体情况良好,自觉性较高。

2.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消极学习倾向高于女生。然而“消极学习”的差异是并不显著。

3.中学女生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喜爱学习、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倾向优于男生。

猜你喜欢
消极异质性导向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偏向”不是好导向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