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云南科技创新差异化与跨越式发展探究

2019-03-02 19:23陈光丽石映波
云南科技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云南要素一带一路

胡 甜,陈光丽,石映波

(昆明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21)

0 引言

2016 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云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这是云南省首次以科技创新命名的专项规划,规划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支撑引领建设创新型云南的第一动力。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第一动力”的定位准确,建设目标明确。

1 云南既要不断创新现有资源要素,又要主动迎接“一带一路”新挑战

1.1 从创新的土壤看,科技创新的资源要素多元化

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存在于各行各业,且融汇于跨部门跨行业跨产业跨国界,通过各种人类活动联动发展。环境决定论告诉我们,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带给各行各业生产发展中科技创新的不同资源要素,带来各行各业从业人员技术创新的不同诉求。尤其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科技扶贫等新时代抓手的发展中,科技创新土壤日益良好不断夯实,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不仅内涵多元,外延广泛,而且多渠道多路径联动融合创新发展。

1.2 从创新的主体看,科技创新人员结构多元化

在我国科研主体单打独斗已经无法满足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发展的需求,科研人员结构需要跨界整合多方资源才能更好地完成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正在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融合,科技创新人员结构从之前长期独占绝对优势圈层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不断扩大到行业企业,辐射到科技创新专业人才和科技管理服务人才与团队等,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主角——各种各样的科技型企业,包括大中型国企、小微企业等经济体。云南与全国同步前趋,科技创新人才出自各领域各行业且人员构成发生了重大转变,科技创新主体的范畴不断广泛多元,创新主体之间联合研发、合作创新、协同创新,共同推动云南科技创新的发展。

1.3 从创新的路径模式看,科技创新的流动流通与转移转化多元化

科技创新的根本是人,人才才是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均需要以创业、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产学研协作创新、企业并购、产业重组等为载体,来实现创新成果的流动流通与转移转化。创新需要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推进,创新需要多路径多触角的协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下,云南积极打通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通道,推进科技入滇,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打造科技创新辐射源,云南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的流动流通与转移转化不断推陈出新,不仅引进来,更有走出去。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云南在科技创新路径模式上,组建创新大平台,构建创新网络,建设特色创新区域,打造创新高地,强化创新服务,开展科普创新活动,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各行各业科技创新的流动流通与转移转化。

1.4 从创新的体制看,科技创新治理的多元化

科技创新管理可以实现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和科技资源的整合。今天的科技治理与原先的科技管理不同。今天的科技治理将公共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科技创新全过程,通过纵向跨层级和横向跨部门跨领域跨国境的交流合作、联动融合进行治理,进一步强调治理过程中充分协商、治理主体、治理手段的多元化。今天的科技治理更多地融入服务的要素,服务于科技创新主体、服务于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2 云南科技创新要遵循多元多样的原则,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2.1 科技与民生息息相关,是云南科技创新差异化发展之路的重要根源

历史进程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人类社会的需求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都有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需求;人才保障主要指为解决不同社会需求而开展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索的各行各业的人群。不同的社会需求,不同的人群按照各自差异化的思路实践科学探索。当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就是由于信息社会对信息技术的极度依赖和广泛需求使然。正所谓“科技与民生息息相关”,与民之需求相关,与民之探索相关。我国政府在科技发展政策方面历来重视民生需求,鼓励科技创新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民生需求。

云南94%是山地,民之诉求来自大山的馈赠,民之探索要更多地考虑山地系统、山地资源、山地可持续发展等多元要素。云南山地的发展既是精准扶贫、生态重构、乡村文明、产业振兴与市场保障的绿色文明发展之路,更是科技创新的大平台,是融合当地生物资源与社会认知的科学探索与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不同地域的山地,要科学规划差异化的绿色文明发展之路;不同高差的山地,要合理规划差异化的科技创新平台;不同系统的山地,要构建差异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不同的大山人民需求,差异化的大山发展之路,云南的大山经济与大山文明才能“各放异彩”地走出去,山地民生之大计,科技创新之大兴。

2.2 科技离不开各类人才,是云南科技创新差异化发展之路的重要动力

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的人才,尤其是专业的科技人员,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期望自己的科研成果满足社会民生需求,这是科技创新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的诱惑与社会效益的力量,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因。

首先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科技人员,以不同的科学研究思路、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探究方式、科技创新模式,开展不同的科学实践,差异化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不言而喻。其次新时代创新型科技人才在个人素质与培养途径等方面不尽相同。且不说教育层次的多样与差异,科技人员不管是对科学的好奇心、科学思辨能力、实践精神等,还是科技人员的学者风范与独特个性、另辟蹊径的精神与团队协同创新精神等,都导致科技人员走不同的差异化发展之路。最后科技人员在从事科技创新工作时获得的政府政策支持、扶持力度大小等不同,所处的科研平台不同,都将导致科技创新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云南“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打造科技创新专业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科技管理服务人才“三支队伍”,并且三支队伍只有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在建设创新型云南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充分发挥。具体为发挥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主力军作用、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创新创业主体作用、科技管理服务人才队伍服务保障作用。

3“末梢”到“前沿”,云南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云南地理位置上具有相当难得的地缘和区位优势,是我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直至连接中亚、欧洲的重要门户,自古以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昆明由对外开放的“末端”成为了“前沿”门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处于中心位置。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云南作为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加快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就是云南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核心所在。所以,云南责无旁贷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修建拓展和完善坚实现有的基础设施,扩大科技对外开放,推进经济、社会、科技同国际接轨,云南必须聚焦发展大局,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科技创新如何跨越发展?一是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动合作与科技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政企各创新主体聚集,带动产业聚集,培育人才团队凝聚各业英才,打造重点实验室整合各方资源。二是跨地域跨区域的科技人才流动与科技资源聚合,破解科技发展不平衡、差距大、布局不合理等难题,实现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整体提升,建设科技创新核心区、示范区、试验区等区域创新中心。三是跨国界跨境的科技合作与科技引进和对外援助,深入推进科技入滇,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云南要建设好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四是大跨步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齐头并进。云南在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上要加速赶超,才能脱去原先的落后封闭;还要高质量高效率,才能保证稳健跨越而不至摔跤;更要确保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发展定位提供支撑。

广泛多元的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多元多样的民生需求,“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云南独特优越的区位优势,云南的不同科技队伍必然选择走差异化与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云南要素一带一路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