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河道岸线管理信息化实践探析

2019-03-02 02:18李文波
广西水利水电 2019年1期
关键词:界桩外缘划界

李文波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阳550002)

贵州省于2016年制定了《贵州省省管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确权工作实施方案》,同年开展赤水河岸线划界工作,并在2017年全面推广到14条省管河流中去,目前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已取得一些宝贵经验,为今后全省各地河道岸线划界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流两岸靠近水域一定范围内的带状区域是湿地滩地等岸线资源,不但具有行洪、调蓄水量和维护生态环境等功能,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是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通过开展河道岸线利用与管理规划、岸线划界、信息化等工作,实现岸线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达到河道行洪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 河道岸线概念

按照2008年《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技术细则》,“岸线控制线是指沿河流水流方向或湖泊沿岸周边为加强岸线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而划定的管理控制线。岸线控制线分为临水控制线和外缘控制线。”临水控制线是指在河岸的临水一侧顺水流方向划定的管理控制线,外缘控制线是指岸线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外缘边界线,外缘控制线与临水控制线之间的带状区域即为岸线。岸线具有行洪、调蓄径流、生态保护,以及土地开发利用等功能属性。

在河道外缘控制线以内的区域属于管理范围,通常这条线就是管理范围线,是岸线划界工作的重点,在管理范围线内,可按区域设定为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区等。

2 岸线控制线的确定

依据2017年《贵州省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要求》及《贵州省省管河流管理条例》,在河道岸线划界工作中确定管理范围线。

2.1 临水控制线

(1)滩地外缘线、平槽水位与岸边的交界线、或主槽外边缘线。

(2)堤防临水面堤脚线,或已划定的堤防临水侧管理范围边线。

(3)山区丘陵区河道,可按一定重现期洪水(如2年一遇)的水边线并留有适当的河宽(如3 m)确定。2年一遇(P=50%)洪水可视为常年洪水或多年平均洪水。

临水控制线是规划或设计值,不必打桩界定。

2.2 外缘控制线

(1)外缘控制线即为管理范围线,已建堤防河段采用划定的护堤外缘线,或堤防背水侧护堤地5~10 m,见图1。

(2)无堤防河段采用设计洪水位与岸边的交界线作为外缘控制线,其洪水标准按照《防洪标准》(BG50201-2014)规定。

图1 临水控制线与外缘控制线示意图

(3)对于防洪、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已规划工程的河段,根据规划要求,预留工程建设用地,并据此划定外缘控制线。贵州省对于水库河段,按照校核洪水位或者退赔线确定;历史久远且库区无水面线成果的,按坝顶高程线确定。

(4)水库库尾河道管理范围线。按照天然河道设计洪水水面线确定水库淹没终点以外的管理范围线(或称管理控制线),如图中x,y,z点,尖灭点与水库淹没终点之间的过渡线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水库库尾河道管理范围线确定示意图

天然河道设计水面线标准高于水库管理范围线的,如图中γ线,为二者交叉点(图中x)。图中平均水面线可视为常年洪水位线。

天然河道设计水面线标准与水库管理范围线相同的,如图中的“天然水面线”,为尖灭点与水库淹没终点断面的连线(如图中A、Y连线,或C、z点连线)。

天然河道设计水面线标准低于水库管理范围线的,如图中β线,为尖灭点与水库淹没终点断面的连线(如图中A、n点连线,或C、m点连线)。

(5)水库库区及坝址的管理范围线已划定且设置有界桩的,上、下游新设置的界桩与其对接,纳入统一管理。

(6)不同的防洪标准划定的河道管理范围线交汇时,从高处向低处在200~300 m范围内平滑衔接。

3 岸线功能区

按照“岸线管理规划细则”,“岸线功能区是根据岸线资源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功能属性以及不同的要求,将岸线资源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区段。岸线功能区界线与岸线控制线垂向或斜向相交。岸线功能区分为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利用区和岸线开发利用区四类。”

岸线保护区是指对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等特别重要而禁止开发的岸线区。岸线保留区是指暂不开发或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区。岸线控制利用区是指因开发利用岸线对防洪安全、生态保护存在风险,或开发程度已高,需要控制开发程度的岸线区。岸线开发利用区是岸线开发利用活动对河势稳定、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及生态健康影响较小的岸线区,可有计划、合理地开发利用。

4 赤水河干流划界工作

《贵州省省管河流(赤水河)管理范围划界》工作于2016年11月招投标,2017年正式实施,是贵州省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的第一条河流,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4.1 测绘

赤水河划界河段进行了条带地形图及河道纵横断面测绘,测绘范围满足两岸河道管理外缘控制线外10~20 m(平面)或该河段防洪标准设计水位以上3~5 m(高程)的要求。横断面标明左右岸,纵断面包含测时水边点及深泓点。地形图比例尺城区规划区1∶2 000,非城市(镇)规划区1∶5 000,峡谷地段1∶10 000。在图上清楚标示堤防、拦河坝、水闸、桥梁等涉河建筑物。

4.2 水文分析计算

根据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及实测河道纵横断面资料,赤水河从上游的毕节市七星关区鸡鸣三省到下游赤水市出省界共299 km,按P=20%、10%、5%推算了河道防洪标准的设计洪水水面线。由于赤水河全河段无水库及拦河坝工程,其河道管理范围线就以防洪设计水面线(水位)可作为主要依据。

4.3 界桩、标示牌的制作与安装

界桩间距城镇区不大于100 m,非城镇区不大于200 m。陡崖、荒山、森林等河段,适当加大间距,峡谷段进出口各设置一个。

赤水河按照水利部2016年《河湖及水利工程界桩、标示牌制作与安装标准(试行)》进行制作与安装,其长方形柱体,横截面(长)250 mm×200 mm(宽),高度1 300 mm”,这一尺寸需4人才能抬走,在山区施工极其困难,鉴于此,贵州省后来的长方体界桩横截面尺寸采用150 mm×150 mm(长×宽),设置基座时桩体高度为800 mm,其中上桩体高度为500 mm。并对界桩基座、标注、布设、编号规则等做了规定。

标示牌为长方形,主要设置在城镇、人口密集或人流聚集地点河岸。采用铝合金、钢筋混凝土等坚固、耐久材料制作。城区尺寸2.5 m×2 m,村镇2 m×1.5 m,其他地区1.5 m×1 m。安装时,下边距离地面高度为1.3 m。

4.4 岸线管理系统

赤水河岸线管理系统以空间及其属性数据管理为主,如各级行政区划,河道相关点、线、面状要素,属性数据如堤防的地理编码,管理范围的各类用地性质数据等,形成相关要素全信息化数据库,提供统计与分析图件与报表,形成河道信息查询与管理系统。

5 省管河流岸线管理平台建设

在赤水河岸线管理系统实践基础上,逐步展开省管河流岸线管理平台建设。按照全省河道管理的架构进行设计,做到“一平台、一张图、一个库”即统一应用支撑平台(通用服务工具、通用应用服务)、统一空间信息服务(河道空间位置显示、多业务跨部门数据整合、多源异构数据整编)、统一中心数据库(水利工程及划界工作相关信息资源库)。

平台以贵州省14条省管河流为主线,包括河流情况、划界管理、岸线利用与管理、河道管理、系统管理等。

(1)河流情况。以树型结构管理全省河流水系干支流的河流特征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认证以真实反映现实,每条河流提供流域概况、水文气象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经济社会、治理开发等基本情况介绍,同时提供该河流的语音、视频、三维仿真航拍全景等多媒体数据。

(2)划界管理。展示水文分析成果、条带地形图、河道大断面、界桩、标示牌、管理范围界等GIS图元及其属性等。用户可随意查询相关项目的资料及其空间数据,如图3。

图3 岸线管理平台GIS图层示例

根据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及实测河道纵横断面资料,赤水河从上游的毕节市七星关区鸡鸣三省到下游赤水市出省界共299 km,按P=20%、10%、5%推算了河道防洪标准的设计洪水水面线。由于赤水河全河段无水库及拦河坝工程,其河道管理范围线就以防洪设计水面线(水位)可作为主要依据。

(3)岸线利用与管理。以岸线利用与管理规划为基础,结合临水控制线与外缘控制线,对岸线功能区(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区)进行管理,如功能区变更,区域内涉河建筑物的动态管理等。

(4)河道管理。包括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河道巡查(巡查路线及信息上报),视频监视,公众监督等。

6 结语

通过河道岸线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对河流的基本情况能清晰掌握,全省的河流数据能得到统一认证和核对,相关河道的界桩、标示牌,岸线及其功能区、涉河建筑物特别是水利工程的空间数据一目了然,并能深入管理其相关的属性数据,对河道的生态保护、岸线的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岸线管理全省“一平台、一张图、一个库”的统一建设,必将促使我省河道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助推我省水利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
界桩外缘划界
基于多因素层次分析法的保护区界桩设立研究
智慧界桩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大中型水库界桩设置及制作安装建议
中国白肩天蛾属记述与一新记录种(鳞翅目:天蛾科)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浅析藏医学中的疾病产生机理
法国海域划界的立法、实践及挑战
汤河水库淹没线界桩测设的探讨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工作进展主席说明(CLCS/95)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