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审计模式创新与应用

2019-03-02 08:02陈睿
智富时代 2019年1期
关键词:审计模式信息化

陈睿

【摘 要】随着我国各方面信息化建设的程度越来越高,若是审计的发展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将会致使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在审计融入信息化建设和创新也是大势所趋。现如今,我国信息化审计模式需要进行创新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需求,本文首先概述了信息化审计模式及其风险,而后提出了强化企业审计信息化模式创新与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审计模式;创新与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审计部门的责任越来越重,现有的信息化审计模式仍然难以跳脱传统审计模式的框架,造成审计模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实现信息化审计模式的创新,必须从优化审计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辅助工具、监督制度等方面入手,从而使得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更加完善。

一、信息化审计模式概述

(一)信息化审计模式的目的

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信息化审计模式是一种以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为基础,使用电子表格、操作和分析软件等计算机技术将数据进行采集整理、计算整合,构建成审计模型进行分析,从中得出整体项目的审计情况,实现审计的目的。

(二)信息化审计模式的优势

传统的审计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是无法及时获得大量的金额数据及抽样比例等信息,并且受到审计工具的限制,难以发现数据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传统审计模式效率底下,审计人员工作量繁多,导致其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分析和处理数据,导致审计质量达不到高标准;三是审计人员之间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大量的数据和分析需要得到良好的规范,传统审计模式却无法做到这点;四是审计创新要求从传统现场审计方式向高效率的远程审计、全员参与审计和健康监测审计方式转变。上述传统审计模式存在的局限性都要求审计模式需要实现信息化。

实现信息化的审计模式,对于审计工作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精准度;另一方面,使用辅助审计软件能够帮助审计人员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汇总审计数据,从而有利于审计人员更准确的把握审计情况。除此之外,信息化的审计模式还能有效的优化审计的流程、管理和评价制度,从而促进用户的目标和价值的实现。

二、信息化审计存在的风险

在审计工作中,不管是传统审计模式还是信息化审计模式,最容易发生的风险就是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虽然信息化融入到审计工作中,将纸面上的大量数据整合到计算机数据库当中,极大地减少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防止一些风险的频繁发生,但仍然可能存在信息丢失、错报以及一些其他风险,需要人和计算机联合实行有效控制。若是被审计单位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时,程序很可能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被黑客私自篡改;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这主要是因为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限,不能将审计辅助软件的作用最大化发挥,从而造成数据信息审计检查的风险。而鉴于信息技术本身的软件发展规律,软件更新的周期变短,对历史文件的依赖性增强,若是软件更新降低了对原始数据的处理能力,不仅会降低审计的效率,也将极大的增加审计风险[1]。信息化审计模式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降低其风险性可以通过多种方面来进行,比如加强计算机的优化和升级,漏洞修复等等,而不只是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信息化审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了各种人工审计风险的发生,充分体现出了其强大的优势。由此可知,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是必然的,目前信息化审计的发展并不完善,但其在当代社会具有十分强大的适应能力,并且现有的信息化水平为审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实现信息化审计的创新和广泛应用。

三、强化企业审计信息化模式创新与应用的策略

实现审计信息化的创新,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审计组织,并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审计程序标准和准则,建立审计风险评估体系,降低审计风险;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完善企业审计监督制度,加大对会计软件的开发,从而促进审计信息化的创新和应用。

(一)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

要想实现审计信息化的创新,必须建立健全的信息化设计组织结构,否則将会制约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健全的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有利于信息化审计理论、手段和技术的深入研究,能够及时准确的组织和协调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制定科学的审计信息化发展策略,培养优秀的审计人才,从而更好的规范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进行。在这一方面,需要我国政府从资金和设施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有效部署和指导我国信息化审计的创新和应用。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审计程序标准和审计准则

实现我国审计工作的创新,需要制定科学的信息化审计程序标准和审计准则。审计程序标准是将我国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标准化,实现这一点需要健全科学合理的审计信息系统,保证其系统初始化工作的准确性以及控制功能的有效性,并对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核算资料加以审查。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需要遵守的规范,是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工具[2]。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审计依据、手段、技术和结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传统的审计准则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信息化审计工作,因此,应当加快制定符合信息化审计工作的新型审计准则,以促进信息化审计的创新与应用。

(三)建立审计风险评估体系,降低审计风险

无论是传统审计模式还是信息化审计模式,都存在巨大的风险,因此,建立审计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审计风险的管理,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至关重要。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增加审计步骤,或者加强审计方案和预算成本的管理,从而实现有效降低风险,提高审计水平。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信息化的发展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员的专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国家加强审计专业人才信息化技术的培养,企业加大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训,使其深入了解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流程,这就是目前加大信息化审计创新和应用的措施。

(五)加大对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完善研究

会计软件是审计工作的辅助软件工具,在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辅助审计工作人员从多角度分析和了解审计情况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大会计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完善其辅助的工作性能,严格保证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审计人员在开发会计软件过程中,要充分提出参考意见,并对软件开发的可行性、可用性的分析和调试过程中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另外,在评审阶段,应由财政部门与同级的审计机关联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软件的各项指标提出意见,从而保证会计软件的可审计性[3]。

(六)加强审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完善岗位责任制

应当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避免出现违法贪污的行为。完善岗位责任制,确保责任划分到个人,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信息化审计必须实现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的建设。因此,加强企业制度、体系的完善,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监督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促进审计行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内审处课题组,朱庆,汪琳.信息化协同审计模式研究[J].金融纵横,2017(04):67-77.

[2]叶静娴,王天宝.企业审计信息化模式创新与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7(03):229.

[3]李梦鸣.信息化形势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创新[J].时代金融,2014(24):116-117.

猜你喜欢
审计模式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治理视角下的环境审计模式研究
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及路径分析
代建制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问题思考
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