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2019-03-03 23:12李永莲
云南化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高职

李永莲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主要任务和措施[1]。2017年2月始,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要求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 “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的主旋律,扩展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法、新路径[2]。为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新工科”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设置和发展一批如机器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工科专业,更要推动现有的大量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革、升级和创新。而“新工科”建设对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是:必须建构起符合新经济要求的思维方式,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3]。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上必须创新。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本身就成立较晚,因而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相对本科院校起步也比较晚。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暂时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明确、创业资金和项目不足、师资严重不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不足等等,导致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局限。高职院校要对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必须基于行业需求,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1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所谓的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3]。我国目前正处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期间,根据预计,到2020年就要建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而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加速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而我国能不能如期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人才是成败的关键要素和决定因素。因此,要真正实现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这个目标,关键在于高校能否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否则,不论我国在科学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如果创新创业人才缺乏或者不足,也会因此导致在科技上的进步举步维艰,甚至停滞不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是谈不上了,创新产出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4]。

1.2 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正过渡为普及化,但是高等学校的发展不同程度地都存在着“规模求大、学科求全、层次求高”的现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未很好开发。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如果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改革,仍然原地踏步的话,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的来临,肯定无法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因此,为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改革教育观念,这样我国才能促进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才能使高校毕业生不但‘高学历’而且‘高学力’,才能从根本上促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破除传统的“等、靠、要”就业观,转变为勇于创新、敢于创造、乐于创业的观念[4]。

1.3 是高校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大幅度扩招,每年均有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而且每年毕业生的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长期以往,如果每年均有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直接涌向就业市场,“毕业就失业”的窘境必然会层出不断。因此,在这样的境况下,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相应地转变,当然大学生原来的“等、靠、要”的思维方式也必须改变,不能再简单地被动等着用人单位“上门要人”,而是应该主动走向市场,自我解困,实现自我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目前来说,这是我国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最佳措施。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推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通过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中,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有益探索。比如:制定和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机构,如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有些高职院校还搭建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和孵化平台[5],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促使大学生群体参与创新创业的意识强烈、热情高涨。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较为普遍性的问题。

2.1 缺乏正确的指导理念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或者枝节上,缺乏正确的指导理念,存在以下几个误区:其一,对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过是专业教育的“锦上添花”,是少数特长同学的“奢侈教育”,是可有可无的 “课余活动”;其二,把创新创业教育完全脱离专业教育,认为其是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一种技能培训[5];其三,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商业创业教育,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教学生如何创办、经营企业;其四,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由一系列的创业实践活动如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名企业家讲座等等,构成的;其五,认为创新创业是拓展就业渠道和提高就业率的途径之一,是学校就业指导教育的一部分,与专业教育没什么关联[6]。错误的创业教育理念最终导致了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2 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门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一是,只是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内容和目标插入一些相关的教学项目里,比如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等,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很少,仅有一门或几门,甚至没有[7]。二是,所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与教育教学体系,课程建设与专业课程体系不挂钩,课程之间未考虑到逻辑性的联系,缺乏系统性,彼此之间相互独立。

2.3 课程安排缺乏层次性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安排缺乏层次性,具体表现为:课程多采用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而且师资比较有限,仅能满足部分同学的选课需求,未能全面覆盖。所有专业、年级的学生都可以选修课程,授课时未进行限定与区分学生,很多学校不分专业也不分年级,混杂在一起上课。而且,各院校在学生接受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前,既对学生在创新创业知识方面的基础水平不加以关注,也对学生是否有创新创业的潜质与实践经历不重视,对学生是否有特殊需求更是未多加了解,完全是“一刀切”式进行教学,这也就导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既无针对性也无层次性。

2.4 课程缺乏实践性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近几年才开展起来,建设时间短,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暂时还处于研究阶段初期,属于理论摸索阶段。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搭建了如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主题活动,但是这些平台和活动由多头管理,有的由科研处负责,有的是学生处负责,有的是校团委负责,有的是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8]等等。而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联系,具体表现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面对的学生和主题活动对象不一样,主题活动的时间与教育课程实践的安排时间步调不一致,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难以“知行合一”,反之也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深入理解,最终直接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3.1 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所谓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指“一种以相关专业为基础,以资源整合能力为重点,以创新、创造为鲜明特色,以企业家精神为重要标志,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舞台,以创业为己任的综合性实践型人才”[9]。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10]。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绝不是简单为了培养企业家或者创业家,也不是简单教学生如何创办和经营企业,而是为了育人,为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3.2 完善课程体系,促进专创融合

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要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有利于形成以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的局面,以及推动专业知识走向市场和社会。因而,要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三级课程体系[11]。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专业教育的主导地位,合理设计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在课堂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思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为了广泛覆盖学生面、形成面对全体,以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整体素质,可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还可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必修课。

3.3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为了打造“理论基础知识夯实、教学水平高超、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要加大授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力度,对校内现有教师采取进修、下企挂职锻炼、培训和鼓励教师参股兼职创业方面下狠手。其次,与地方行业协会和优秀企业家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第三,聘请有成功创新创业经验的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第四,邀请成功校友企业家到校举办创新创业讲座等,为师生传授经验。第五,鼓励和引导教师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成长路线[11-12]。

3.4 搭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坐而论道,也要起而行之。为了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高职院校主动搭建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意见和技术咨询,甚至可以提供人员、场地、设备和资金等支持与保障,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创业项目转化、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的无缝衔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训室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同时引入企业导师,将真实企业项目引入课堂[11],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让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最后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人员管理亦采用传统方式:“老人带新人”和“高年级带低年级”,如此,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及自我创业素质。目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教学基地。

4 结论

在新工科建设的推动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潜移默化的工程教育。高职院校应理清思路,充分发挥教学一线主动性,结合学科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特点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高职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