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人文发展的文化自信基础

2019-03-03 14:09李丹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全民人文体育

李丹

【摘要】中国体育的发展在经历了历史积淀与文化变迁选择之后逐步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形态,其中包含丰富的体育人文思想与内涵。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共同组成四位一体,蕴藏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深厚文化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领。

【关键词】文化自信;体育人文

中国体育发展的文化自信,来源于明确的体育发展方向,引领我国全民体育活动开展,形成特色的体育制度设计,同时融入了丰富的体育发展历史和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使得中国体育人文发展拥有坚实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其中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中国体育的文化自信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 、道路自信,明确我国体育发展方向

体育发展能够展现出某个国家、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还可以展现出它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1]。黨的十九大继十八大之后再次重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而不再拘泥于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力求全民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因此,要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上述理念充满自信,坚定不移地走“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紧抓全民体育发展,系统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化“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的观念,对落实“全民健身”产业科学发展坚定信念,始终贯彻道路自信精神的旗帜不动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就是动员社会中的全体群众都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保障人民群众在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全民健身这一新体育理念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道路自信必须选择的路径,符合中国特色体育文化,是打造体育强国的自信选择。全民健身,从积极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际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体育需求,强调人民群众参与和利益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体育运动的权力、快乐,转变传统竞技体育发展的单一性、不协调性。面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在经济收入、体育资源、体育观念的差异性,要尽量协调好均衡与非均衡之间的关系,重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调动全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个人、社会、国家之间的协调配合,最终促进体育事业的社会化、生活化、大众化发展。

二、理论自信,引领我国全民体育活动开展

中国体育人文发展的理论自信建立在道路自信基础之上,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提出,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繁荣,需协同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到体育事业工作格局当中。由此,中国体育产业应加强全民健身发展规划,彰显文化价值,构建中国体育人文理论自信。一方面,强化政府主导,科学规划体育产业发展,形成文化背景下的体育人文景观,满足人民群众高层次的体育文化需求,真正注重体育锻炼者的体能、心理的全面“人化”发展。由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区域经济水平发展差异性较大,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迫于生活压力无法进行科学的健身运动,因此应摆脱全面体育的硬性条件限制,充分发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作用,为真正实现“全民健身”构建良好的环境,应真正将政策性支持落到实处,强化人文关怀,建立新型体育人文景观,这才是构建全民体育人文精神的自信所在。另一方面,明确体育产业文化价值,加大体育投融资力度,提升体育文化惠民的实效性。全民健身是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隶属于大文化范畴,健身的本质在于游戏的延展,通过娱乐享受得到身心的锻炼,既能娱己,又能娱人。与此同时,促进体育发展市场化,招商引资,创新健身活动项目,从而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体育发展态势。

三、制度自信,形成我国特色体育制度设计

体育人文发展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还需以制度自信作为保障;同样的,体育文化的发展也需融合物质、精神、制度为一体。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其动力在于创新发展,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体育领域创新发展机遇,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以新思想解决新问题,这与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呼应;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其基础在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工作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加强城乡体育、区域体育、群众体育、少数民族体育与体育产业之间协调联动发展,真正将“全民健身”的体育人文发展理念深入其中。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国务院令第666号修订《全民健身条例》,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以及保障等多方面内容,为体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其方向在于绿色发展,依据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体育人文可持续性发展,确保社会体育资源、体育服务能够做到节能环保;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其条件在于开放,其目标在于共享,西方体育人文思想的渗透进一步盘活了中国社会体育资源,促使中国体育进入国际市场,对外开放和共享发展更能将体育“全民化”,让社会大众在体育方面获得自信,共享自信成果。

随着中国体育的不断发展与强大,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进入了新的视域,将现代体育与传统的生物体育对应提出,充分强调现代体育的人文内涵,从而突显出体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价值[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开展全民体育活动,彻底贯彻新体育发展理念。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也是一个发展极不均衡的体育大国,要想使体育继续发展,势必要有全新的定位。体育人文正是逐步改变中国体育发展面貌,促使体育发展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关键点。体育人文的核心根源在于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了体育人文的中间层和外层形态,能够产生强大的软实力。在体育文化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西方体育文化不断融入,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对中国的体育人文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引进西方体育人文有益内容的同时坚持自身优势特征且不断发展,应在充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价值观基础之上,确立当前中国自己的体育价值观,以此价值观指导中国体育人文层面发展,并树立中国体育自己的“文化自信”,这是中国体育人文发展的“灵魂”。中国全民健身理念的提出,使得体育人文精神内涵更加充实,面对西方体育时,应重视中国体育人文之“根”,不放弃自己的“文化立场”,不丧失自己的“文化认同”,这是当代中国体育人文发展的终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国冰.文化自信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文化建设研究[J].杭州电子科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04):75-78.

[2]白永正.文化视域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走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04):34-38.

猜你喜欢
全民人文体育
全民·爱·阅读
人文绍兴
可持续全民医保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