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习惯的培养策略

2019-03-03 14:09周郅壹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小学生

周郅壹

【摘要】小学生习作习惯的培养是解决习作问题、奠定良好写作基础的关键。现今小学生在习作中存在习作“功利心”、习作脱离实际生活,以及依赖习惯和懒惰心理。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求真、自主练习的习惯,不断促进学生习作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习惯;培养策略

习作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时期的习作是初中写作的基础。笔者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认为小学生习作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习作习惯,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学生习作存在“功利心”。大多数学生写作的动机往往是家长和教师的要求,有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还有的学生认为写作是为了语文成绩拿高分,少有学生认为写作是为了吐露心声或者成为作家,习作出现了“功利性”。

第二,习作脱离实际生活。现今的语文教材中关于习作教学的要求总以各种条条框框束缚学生,即使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一旦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就使学生与教材产生了距离感。

第三,依赖习惯和懒惰心理。大多数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面对老师布置的习作作业通常会套用优秀范文,缺乏自己情绪情感的表达。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懒惰心理,不写日记或者读书笔记,没有养成习作练习习惯。另外,学生懒于亲自动手修改。很多学生的习作修改都是依靠父母或老师。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

(一)营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语文教材习作部分的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契合,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描写“秋天的树叶”时,让学生收集观察树叶并与同学讨论,从而进行联想写作。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者摘抄好词佳句,定期开展读书会、手抄报等活动,鼓励学生善于思考,表达交流,发表见解。

(二)明确观察目的与观察方法

第一,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之前,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使观察具有针对性,减少不必要的盲目观察。

第二,应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識地提醒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并布置一些小练笔,让学生熟练掌握。如,在描写某一景观的特点时,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的,文章是如何运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在学习关于人物的文章时,教师在带领学生体会情感的同时,还应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如教他们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观察人物,捕捉人物特点。

第三,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使他们由表及里地全面认识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思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内容会更加充实,更有深度,同时也会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善于求真

写作是就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情感的方式,要求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但是,现在学生写作存在失真现象。当然不能将之全部归咎于学生。

第一,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将学生统得过死,规定各种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随心所欲地表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给学生规定条条框框,不规定题材、字数、结构等,只要是真情实感,都应该得到表扬。

第二,在写作中教师应该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表达感情,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取材,从生活中感悟,真正发挥写作表达感情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习惯

(一)引导仿写

小学生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模仿力,但这些想象力和模仿力的发挥需要一定的启发和示范。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一些优秀篇章或者优美段落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品读语句精准的用词、巧妙的写法。比如,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描写景物的优秀篇章,其中不乏修辞手法的使用,教师可以在课上给学生安排仿写,进行小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加精准地学习和使用修辞手法。

(二)引导续写

有些文学作品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人意犹未尽,有些结局令人不甚满意,这就给了读者发挥的空间。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寓言《陶罐与铁罐》,教师可以让学生续写多年后陶罐与铁罐的对话。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巩固课堂所学,使学生明白寓言的道理,并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习惯

(一)明确目标,学会修改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修改。

第一步:修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书写的基本要求是字体清晰,无错别字,卷面整洁。不能字迹潦草,涂改混乱。

第二步:修改文章语言、结构和主题。首先,看文章的语言。语言自然流畅是一篇好作文的基础,在连贯的基础之上增加语言的美感。其次,看文章的结构。常见的结构表达毛病有详略不得当、重点不突出、条理不分明、首尾欠照应等。再次,看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时都要以主题为中心。最后,看文章选取的材料。材料应该契合文章主题与中心立意,凡是与主题不符的材料应该舍弃或者更换,遗漏的应该补上。

第三步:书写评语。引导学生书写简洁精炼、意思明确的评语。同时,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二)小组交流,互相修改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本人可能意识不到自己作文中的错误,同学之间互改作文,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写作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划分不同的作文批改小组,按要求给出具体的分数和评语,并在小组之间展开评比,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观察积累、读写结合、自主练习和自主修改的习惯,转变作文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心灵得到陶冶,真正爱上写作。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参考文献】

[1]翟二霞.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J].才智,2009(27):58.

[2]冯娅男.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