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型资助视域下辅导员提升贫困生能力的策略

2019-03-03 14:09韦继红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贫困生辅导员

韦继红

【摘要】发展型资助模式是未来大学生资助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辅导员是实施资助的关键角色,要深入理解当下大学生资助和能力培养的突出问题,并从学生心理问题解决、辅导员自身提升等角度进行优化。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辅导员;贫困生

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深、理解最深的岗位,对于贫困生的资助执行多由辅导员实施,辅导员扮演着将资助政策进行普及的角色,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提升的核心力量。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讲,最终要让大学生深入理解资助的目的、意义,并形成良好的认知观念,通过科学的资助模式给予学生帮助,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能力提升策略和全新的资助体系。

一、大学贫困生资助与能力培养面对的问题

(一)大学生物质贫困带来的心理问题突出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但依然存在发展不均的现状。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贫困生人数也不断增加,贫富差距的拉大也催生了众多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贫富差距带来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讲,一方面是大量从农村和贫困地区来到大学环境的学生,总体上讲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不少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相对简单,人际关系简单,周围经济水平差异不大,但进入大学后,明显出现了更复杂的环境、更多元的人际关系,包括没有见过的事物,让不少学生陷入了自卑情绪,觉得各个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另一方面,城市地區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在见识和知识广度上比贫困生有一定的优势,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出现贫困生难以融入群体,无法理解一些话题内容的情况,加剧了贫困生自卑和焦躁心理的出现[1]。

(二)高校贫困生工作中的认定问题

国家对于高校贫困生认定和资助有相应的规定,包括认定标准和涵盖范围,各个高校按照国家的基本规定来实施相应的方案,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认定内容中包含贫困生家庭背景、成员构成、收入构成、地区构成、突发事件、医疗负担等,总体来讲比较完善。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因为执行过程中空间比较大,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认定的界限相对模糊,对于贫困生的分级标准缺乏有效的依据,一直没有清晰给出不同贫困等级的差异化评判。另外,在实际认定过程中,一般需要学生提供相应的申请及认定材料,但学生提供的材料一方面很难得到信息确认,辅导员及相关教师认定能力有限,导致较多的认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2]。

(三)贫困生资助与辅导机制还需完善

当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核心还停留在通过资格认定,给予学生相应的资金资助的方式为主。这样的模式在物质层面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帮助,有效解决了贫困生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让更多的学生专注于学习本身,提高学习能力。但从贫困生角度出发,单纯的资金资助方式并不能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帮助。作为开展学生工作的教师,包括辅导员在内,对于贫困生资助的认知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认为对于贫困生只要给予了相应的资金资助就完成了资助目标。这样的方式往往忽视了对于贫困生心理和思想层面的沟通,导致贫困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得到帮助,其中包括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如何通过贫困生资助的过程去提升贫困生的能力等众多方面。

二、在发展型资助视域下的贫困生能力提升策略

(一)理解和认知发展型资助的价值

教育扶贫工作已经成为扶贫攻坚的关键点,教育贫困问题是影响到国家长期稳定发展、人才结构稳定等多方面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扶贫当中,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资助是一个核心的内容。因此,要实现大学贫困生能力的提升,首先要从意识层面进行调整优化。对于辅导员来讲,要深刻理解教育扶贫的含义,也要深刻理解当下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影响。辅导员要理解过去救济型的资助模式,对于贫困生的长期发展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当下对于贫困生的帮助,要形成全新的发展型资助模式,才能有效提升贫困生的能力,这是时代与学生特点共同决定的。发展型资助模式是围绕学生的核心特点,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运用多种激励、奖励方式全方面给予学生支持。只有充分理解了发展型资助模式,才能促进辅导员在资助过程中有效发挥自身价值。

(二)积极进行心理健康帮扶行动

大学贫困生由于各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凸显,作为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辅导员,需要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除了物质资助以外,要关心学生心理的变化,并针对性提供辅导与建议。具体来讲,首先,辅导员在资助评定及资助执行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实际变化。其次,在贫困生心理辅导过程中,要积极融合心理学科,包括外部优势资源等,形成有差异化的心理辅导模式。也要运用不同形式的手段,如讲座、面谈、心理测评等活动形式,有效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完整了解,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辅导员要重视对学生的能力辅导,包括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能力、人际社交能力、情感情况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关注,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心理修复能力。另外,要从感恩、诚信角度出发,将学校对学生的帮助内化成为有效的反馈、正向的反馈,让学生能够真正从资助中获得珍贵的品质,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式。也要通过辅导员的传播工作,让学生对国家和学校的资助平台有清晰的理解,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

(三)建立全新的贫困生动态信息管理体系

对于学生的发展型资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于贫困生的持续变化与发展有快速清晰的了解,从而提高形成解决方案的效率。辅导员要积极参与贫困生动态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范围较广,接触时间较长,具备掌握更多学生信息的可能性,是贫困生动态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角色。建立贫困生动态信息管理体系的核心要从贫困生的认定开始,动态建立贫困生及其家庭的多元信息,包括实际的个人问题等等。通过认定信息的建设,避免在认定过程中存在不诚信问题,提高学校的认定效率。通过对学生个人信息的梳理,辅导员能够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模式,在关键节点和时间提出合理的资助和辅导方案,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从而避免错过最佳辅导时间。

(四)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

贫困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已经进入半个开放性的社交环境和学习生活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园生活氛围对于贫困生对社会、学校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主要陪伴者、大学生校园文化的引导者,要着手从小班级到社团,到大校园去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学校园环境来讲,要积极倡导节俭精神,鼓励创业精神,崇尚学习和创新精神,鼓励更包容的社交关系等,通过活动、分享、教学等不同类型的方式,积极让贫困大学生感受到学校主要的文化氛围,缓解内心的压力,融入环境中,获得更加积极的心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贫困生资助体系和能力提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小班级和小团队来讲,更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更深入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五)提升辅导员的能力素养

发展型资助体系的构建,关键是资助执行环节,执行环节的关键在于辅导员的执行力和能力。因此,要有效地实现发展型资助体系的目标,需要从多个维度提升辅导员的能力素养[3]。一方面,辅导员要积极学习心理学和心理辅导相关专业知识,对贫困生加以关注和辅导,大量工作与学生心理辅导有着重要的关系。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加强对年轻一代学生的了解。当下学生已经进入“00后”阶段,这部分学生的成长背景与“90后”有着不同的特点,只有认识到学生的特点,才能做好资助工作。最后,辅导员要学习多元学科内容,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的多元性,也要有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够有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只有通过有效地深入互动,才能准确判断学生的实际问题,做出动态反馈,思考合理的解决方案。辅导员也要加强与外部的交流活动,与优秀的辅导员团队进行充分沟通,互相吸收好的方式方法,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参考文献】

[1]吕晓飞.当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思考——基于辅导员的工作视角[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5):149-151.

[2]赵畅.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认定及资助中的作用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1):47-50.

[3]许龙.高校辅导员贫困生资助能力的提升策略[J].山东纺织经济,2018(06):67-68.

猜你喜欢
贫困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构建与完善:基于高校贫困生需求的视角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