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做天在看云在算

2019-03-04 18:33冰城樵夫
党员文摘 2019年2期
关键词:腐败分子名下海量

冰城樵夫

不久前,听到某省纪委书记对几十名新任职的省管干部进行廉政谈话。他语重心长地劝诫大家,一定要严守底线,不越红线,要明白“人在做、天在看、云在算”,令笔者颇有共鸣。

所谓“人在做”,无非是指一个人或是行善或是作恶的过程。善恶与否,那是他在自己价值观影响下的个人选择。

所谓“天在看”,深究起来是很有说道的。

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的神,是超自然的最高的神。其后,又有自然法则之天,道德神学之天。于是,我们熟悉了这些带“天”字的成语:天道无私、天付良缘、天随人愿、天公作美、天怒人怨、天理难容、天诛地灭。

后来,“天”又被引申为“民”。《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曰:“王者以民人为天。”所以,有人考证,天在看之“天”当有三重——道德之天、法律之天、百姓之天。

其实,这三重“天”可以归结为一重,即百姓之天。因为道德是大众认可并遵循的行为准则,法律是体现人民意志的行为规范,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离开百姓。所以,“天在看”就是百姓在看。现实也提供了最好的佐证: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绝大多数都是人民群众举报提供的线索,就是百姓对不好好“做”的官员“看”的结果。

最有新意的是“云在算”。这是对现代网络科技产生大数据运算的生动描述。“云在算”就是云计算,是多种技术融合的统称。

近年来,中央纪委提出:“建立情况明、数字准、可监控的数据库,给反腐败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是在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将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手段引入反腐败工作中,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提高反腐败的精准度,用大数据技术对腐败分子“一剑封喉”。

泰戈尔有句名言:“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在互联网时代,每年网上都会创造几乎没有边际的数字内容,其中不乏海量个人信息。有些腐败分子自以为高明,作案的同时就做好了反侦查准备。但他们没有想到,在当今数字化社会,人们的许多行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留下痕迹,想“雁过无痕”是不可能的。

哈尔滨市纪委就建立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集纳了监督对象从单位到家庭等多方面的309亿条信息,实现了身份、户籍、房产、车辆、企业注册、出行、银行轨迹等“七查”模式,执纪人员可在海量信息中查询相关内容。他们在查处一名被多次举报的官员时发现,其有一套房产虽然不在他名下,但水电气、物业等费用都是他一家人在缴纳。顺着这一线索,利用大数据平台,一举查清他除了自家人名下的8套房产外,还有挂在他人名下的11套房產。他成了“云在算”的俘虏。

如果说宋代王日休的《华严经·龙舒净土文》中“公门里面好修行,半夜敲门心不惊;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诗句还有些封建迷信色彩的话,那么,“人在做、天在看、云在算,是善是恶定会自有公判”这句话却十分客观真实,确实应该引起身在官场之人反复深思和咀嚼。

(摘自七一客户端/黑龙江《党的生活》)

猜你喜欢
腐败分子名下海量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离婚时能否要求分割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产
海量快递垃圾正在“围城”——“绿色快递”势在必行
登记在孩子名下的财产是否还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不能分割则由谁来管理?
插画的视觉效应对腐败分子的警醒研究
得罪人新说
腐败分子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基于文件系统的分布式海量空间数据高效存储与组织研究
关于加大对腐败分子处罚力度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