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019-03-04 09:17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9年2期
关键词:孺子孟子曰仁政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③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⑤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⑥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⑦,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译注》,金良年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年版)

【注釋】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②乍:突然。③怵惕:惊惧。④内交:结交。内同 “纳”。⑤要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⑥端:开端,起源。⑦然:同“燃”。

鉴赏空间

孟子的散文论证缜密,长于修辞,气势磅礴,感情强烈,语言掷地有声——《<孟子>二章》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都体现了这些特点。这三篇短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论证气势磅礴。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富贵不能淫》以反问引出“妾妇之道”的比喻,做反驳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层层推进;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则用排比和比喻强调人性本善及施行仁政的重要性。虽然论辩的方法不同,但三篇短文都逻辑严谨,一气呵成。同学们阅读时,要用心揣摩这些特色。

读有所思

1.请梳理出文章的论证思路。

2.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主张推行仁政,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举例证明。

猜你喜欢
孺子孟子曰仁政
《孟子曰》:“虎妈”孟母的三次搬家
观蚁搬食
为善·为利
孺子牛
攘鸡
孺子难教
浅论孟子的仁政与井田制、性善论思想
孟子“仁政”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
孟子说仁德
孺子驱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