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及防治对策

2019-03-05 03:08杨云博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23期
关键词:泥石流减灾灾害

杨云博

(湖南省地质院304大队,湖南 长沙 410000)

1 地质灾害内涵

地质灾害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地质作用产生地质灾害,其主要包括外动力和内动力地质作用[1]。地质灾害指的是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和破坏的各种地质事件。一些仅导致地质恶化,并未对人们生活、生产环境造成危害的各种事件,其只是一种灾变,并未构成灾害。

2 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

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如图1所示。

图1 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

2.1 地形地貌

各种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都有着紧密关系,甚至还会受到地形和地貌类型的影响和控制。地质灾害中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同类型灾害在这一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2]。

2.2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包括岩土结构、新构造运动、地下水活动等多项因素,这些因素一方面是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是直接导致各种灾害活动发生关键因素[3]。构造运动导致地势出现了较大反差,这也是造成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的关键原因。

2.3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包括气温、降水、大风等多项因素。其中降水,尤其是出现暴雨气候,其是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各种地质灾害的关键因素,降水量与泥石流分布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降水量与泥石流关系

2.4 人类活动

虽然说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但是其与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都有着一定联系,人类活动对于地质灾害破坏主要体现在人口增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人类对资源过度开发,同时,未采取合理措施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导致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3 防治地质灾害的合理对策

3.1 加强勘查,掌握情况

在加强勘查,掌握情况基础上,还应对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做好区域性和全国基础地质灾害情况调查、评价、区划等多项工作。

(2)针对重点区域(大江大河沿岸、重要能源基地、城市等区域)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问题,应对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相应勘查与评价工作。

(3)针对一些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的城市,应对提高对调查评价内容的重视,确保调查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3.2 做好地质环境自然保护,抑制地质灾害发生

针对引起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条件进行详细分析,依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对问题进行处理,进而有效减少各种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发生几率,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各种危害。比较常用措施就是依据区域条件,采取科学合理措施,完成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同时,完成相应的工程建设活动,需要人们特别注意的是,要采取合理措施,对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各种不同类型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在该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分析工作,并且要避免由于过度开发问题,导致环境遭受破坏。

山区地区应增加植树造林面积,要因地制宜,适当发展农业、牧业,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对于沿海和城镇区域,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应对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对于资源开发与利用,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要保证地下水动态平衡,避免地下水环境遭受破坏,有效预防海水入侵和地面泥石流等各种不良活动的发生。

3.3 构建一套完善的地质灾害预防系统

从目前我国地质灾害的具体防治情况来看,在实际防治过程中,还处于“预防为主”阶段,许多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点、隐患点都未得到有效的治理,这一情况的存在,导致许多地区需要增加在地质灾害管理方面的投入。因此,应对在现有基础上,构建以国家、省(市自治区)地质灾害信息中心,构建地质灾害灾情与防治数据库,同时,还应适当应用GIS技术,在该基础上,构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实现大面积覆盖,完成对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此外,还应对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进行适当完善,全面结合我国具体情况,适当调动社会力量,实现对灾害预警系统的发展完善,从而使群测群防覆盖区域能够得到进一步扩大,使群测群防体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效能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对群测和群防体系应用期间,可以将其合理纳入到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中,进而使地质预警预防和治理水平都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满足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需求。

3.4 构建完善法律法规,构建社会化减灾系统

法治建设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作业的一项合理措施,其也是现阶段我国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最薄弱的一项内容。针对我国现阶段情况来看,应对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加强防治建设,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地质灾害调查等各项内容的法治法规内容进行完善。在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避免由于人为原因导致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地质灾害减灾发生是一项分布十分广泛的工程,为了更好适应地质灾害减灾法治需求,应适当调动社会力量,使社会力量能够参与到地质灾害防治中,从而使社会减灾系统能够得到完善。

4 结束语

预防地质灾害是一项系统长期性工作,该项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应对坚持因地制宜,采取环境治理与减灾措施两者相结合方式,进而将地质灾害扼杀在摇篮之中,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泥石流减灾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泥石流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