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段绘本课堂教学实践
——以《米莉的帽子变变变》为例

2019-03-06 02:44江苏南京市潭桥小学王翼雨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米莉年段老婆婆

江苏南京市潭桥小学 王翼雨

“绘本”一词起源于日本,英文称为“picture book”。国内外绘本专家对“绘本”一词做了诸多定义。彭懿先生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提出:“绘本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

一、绘本应用于教学的理论视角

“绘本”的受众面之广,阅读群体之大,可见其魅力之所在。而我们在本文中聚焦的是以儿童为本位,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的绘本读物。

在“大语文”的观念之下,以教材为依托,去发掘更有价值的语文教学资源,为有限的课堂教学引入“源头活水”,使语文教学工作者们保持着敏锐的职业嗅觉,孜孜不倦地搜索着宝贵的课外教学资源。绘本选择了小学语文课堂,还是小学语文课堂选择了绘本这一儿童文学形式?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时代和机缘往往妙不可言,但从理论角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选择绘本有其理论依据。

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来说,皮亚杰在《儿童心理学》中指出:“认知发展是成熟的脑部和神经系统,以及使个体适应周围环境的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绘本的文字简明易懂,图画细致鲜明,文字的比例小,图画的比例大,这种形象、直观的特征更符合低年段儿童的思维。教材以文字为主,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绘本以图为主,适应并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绘本成为教材的有利补充。

从课标的角度来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无疑是我们日常语文教学中的一把标尺。在学段目标和内容中,其中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一条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段学生初入学海,由于认知水平和自身经验有限,以文字为主的书籍对他们而言是“难读”的,从而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在识字不多的背景下去激发阅读兴趣,这无疑是个挑战,而绘本解决了这个难题,学生能够在阅读文字出现障碍时,通过读图,明白故事的梗概,揣摩字词之意,在有趣的故事中不知不觉读通、读懂一本书。这种独立阅读的成就、满足感无疑使学生实现了从阅读到“悦读”。再看课标中第三条:“借助读物的转变中的图画阅读。”虽然这一条明确指向绘本,但无疑给了我们教师更多发挥的空间,也为绘本进入课堂提供了可能。绘本多为叙事性的故事内容,无论是精湛的文字还是精美图画都运用了大胆、新奇、充满想象力的表达,这是启发学生早期读写结合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二、低年段小学课堂绘本教学有效尝试

寻找到理论支撑之后,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关心的是绘本教学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开展,本论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以期摸索绘本教学在低年级课堂的进路。

绘本教学首先在选材上就颇为棘手,古语有言:“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尤其在这种没有特定教材,教学内容完全靠教师自己取舍的教学中,选材显得尤为重要。古往今来优秀的绘本往往是因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三者融为一体才可称之为经典。从经典绘本着手,笔者选择了《米莉的帽子变变变》作为一次绘本教学尝试。

《米莉的帽子变变变》是日本著名的童书作家喜多村惠的代表作,由方素珍女士翻译引进国内。这是一本充满活力、个性鲜明的绘本,讲述了一个叫米莉的小女孩看上一顶漂亮的帽子,可是没有钱买。好心的店员卖给她一顶神奇的帽子,米莉戴着这顶帽子回家。一路上,帽子似乎有了神奇的魔法,变变变:一会儿是孔雀帽,一会儿是蛋糕帽子……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哈!原来真正的魔法就是人的想象力呀!为了使该绘本更加适合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对故事的环节做了适当的取舍:绘本中米莉回家后的部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删去。该部分是作者为了点破主旨,而课堂教学上,主旨已作为教学目标自动生成,故无须赘述。

笔者把教学目标定为:(1)掌握阅读绘本的技巧和方式,学会图文对照,关注细节;(2)明白在生活中,只要人有自由的想象和思考,就有无限的可能;(3)懂得善待他人,美好的力量可以通过笑容传递。在教学时笔者采取“预感对话法”,以绘本封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大胆设想故事的发展过程,然后以图画为纽带,通过教师的朗读创设情境、大胆想象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绘本故事的精彩,自主思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读激趣、以问带读。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让学生逐步掌握绘本阅读的方法,最后进行拓展延伸,将绘本阅读的语文性和趣味性贯穿始终,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细读品味的环节,是这堂课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米莉和店员的对话,具体如下:

师:他把盒子放在桌子上。并且打开盒子。“女士,这是一顶非常神奇的帽子。它可以变成你想要的各种尺寸、形状或颜色。”小朋友们,老师好不容易把这顶帽子带来了,看,就在这个盒子里。

(师拿出纸盒,做拿出状)

学生聚精会神,课堂鸦雀无声。

师:瞧,孩子们,就是这顶帽子。哦,有的小朋友还看不见这顶帽子,没关系,别着急,我们赶紧去学习这神奇的魔法,有了这魔法,你就能看到这顶神奇的帽子了。

师分别出示:彩色的羽毛——孔雀帽子,经过蛋糕店——蛋糕帽子,经过花店——鲜花帽子,走进公园——喷泉帽子(指导练读词语)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帽子变化的规律了吗?

……

师:没错!这就是帽子的魔力所在!

师:米莉的魔法升级了,她不仅自己头上的帽子在不停地变变变,她还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帽子,而且全都不一样哦!”你在图上发现了哪些帽子?他/她为什么会戴这顶帽子?你来猜测一下。

师:小朋友们,当你找到这些答案时,你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神奇的魔法了,不信我们试试看,环视周围的同学,说说你看到你的伙伴们此时头上都戴着什么样的帽子?想想爸爸妈妈们头上会戴着什么样的帽子?

师:“米莉遇见一个老婆婆,戴着一顶黑色的池塘帽子。”米莉对着老婆婆微笑,瞧,奇迹发生了,“小鸟和鱼儿飞到了老婆婆的帽子上盘旋和跳跃。”老婆婆黑色的池塘帽瞬间变成了五彩的池塘帽了!谁能破解一下,这个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老师给你一点提示,仔细观察图中老婆婆的表情变化。

师:原来,微笑能带给人温暖和活力,没有什么能比帮助别人更开心了,米莉看到老婆婆的五彩帽开心极了,像唱歌一样开心,于是她的帽子也唱起了歌。哈!多神气的魔法帽啊!小朋友们,故事说到这儿,你们学会了这神奇的“变变变”魔法吗?你能用一个词告诉老师这个魔法是什么吗?对了,就是我们的“想象力”,你的想象力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小朋友们,下课后,让我们走进更广阔的天地,戴上你的魔法帽,去发现更多有趣的帽子吧!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绘本自身的独特性,主要着眼点在于让图片“说话”,让学生学会读图,与图片交流。《米莉的帽子变变变》中大部分图片是米莉不断变化的帽子,这一系列的变化,只是简单的物质变化吗?我们将学生阅读中的猎奇心理运用巧妙的方式,引入更深处的探索,如找出帽子变化的规律正是破译魔法的过程,带领学生在游戏探索中找出贯穿绘本的红线。绘本的图片中常常隐藏着作者经意或不经意间留下的细节,有的细节与主题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缺少了这样一个细节,整个作品就少了一种发人深思的力量,这就需要阅读的指导者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文本解读能力,引导学生去发现,从而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埋下善的种子。

绘本资源种类繁多,利用价值无限,但绘本教学仍处在一个摸索阶段,笔者只是根据自身低年段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拙见,希望绘本教学能成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台阶,成为打开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扇明窗。

猜你喜欢
米莉年段老婆婆
老婆婆的神奇锅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霸王龙”米莉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The Old Woman Who Lived in a Vinegar Bottle 醋瓶里的老婆婆
我不想和你玩
总爱四脚朝天的“米莉”
老婆婆的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