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策略新探

2019-03-06 02:44江苏连云港市厉庄中心小学刘永英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字理识字指事会意字

江苏连云港市厉庄中心小学 刘永英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较以往各版本教材的最大亮点:一是强化识字教学的文化传承和育人功能,提倡通过识字教学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史;二是提倡“多元认字”,教会学生不完全依赖拼音进行识字,可以通过偏旁、字形、结构等去认字,也就是“字理识字”。下面笔者就新教材“字理识字”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字理识字”法的实践意义

(一)凸显汉字文化内涵,发挥汉字育人功能

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文字符号,每一个汉字都表示一定的含义,其构形都有一定的道理。汉字的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其中“象形字、指事字”是独体字;“会意字、形声字”是运用“象形字”和“指事字”创造的合体字。“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实质就是追溯汉字形成的起点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探寻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汉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使学生深受汉字结构美与意蕴美的感染与熏陶。

(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已经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很多汉字已看不出它们最初的模样。引导学生进行“字理识字”,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汉字知识,而且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因为小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总是对未知事物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内心非常渴望看到每个汉字“是怎么来的”“在古代长什么样子”,教师如果巧妙运用图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很容易激发学生探究汉字起源的欲望。学生在探究汉字起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新发现、提出很多新问题,慢慢就会找到很多识字的“窍门”,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都大有裨益。

二、“字理识字”法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图、字对照”法引导学生识字

“象形字”是汉字最初的造字方法,古代先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描画事物特征或轮廓的文字——象形字。“指事字”是古人不方便用具体形象描画事物时,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这种事物,如“上、下、一、二”等,或者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一个指示性符号构成新的指事字,如在“木”的底部加上一横构成“本”。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象形字、指事字从实物到现今字形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象形字和指事字表达的意象。

例如,教学象形字“日”“月”“水”“火”等生字时,教师可以利用图、字对照让学生体会其象形特点,如下图:

再如,教学指事字“上”“下”“小”“口”等生字时,教师可以展示这些字最初的写法及其演变过程,让学生体会其表意特点,如下图:

以往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很注重对汉字音、形、义的教学,对汉字的字源问题关注却很少。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字源教学做了很多有创意的设计,像上面关于象形字、指事字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汉字的字源有一个清楚、透彻的认知,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演变和承载的文化内涵,实现识字教学的文化传承功能。

当然,“会意字”“形声字”的教学都可以运用“图、字对照”法,其教学方法同上面列举的“象形字”“指事字”的过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二)利用“总—分—总”的方法引导学生识字

“会意字”是建立在独体字基础上创造的合体字,一般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象形字、指事字组合而成。有些教师经常把“会意字”与“指事字”弄混了,这二者其实很好区分:“会意字”都是合体字;“指事字”通常是独体字,有的是一个独立的抽象性文字符号,有的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一笔构成,但其仍然是独体字。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创造的合体字,一般由“意符”(形旁)和“声符”(声旁)两部分组成。“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表示字的含义;“声符”一般由“象形字”“指事字”或“会意字”充当,表示字的读音。

教学合体字(会意字、形声字)时,教师可以根据字的结构特点采用“总—分—总”的方法,也就是引导学生先整体认知生字;接着对生字进行拆分,并让学生了解拆分出的各部分含义;再把拆分的各部分组合成原字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合体字的造字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合体字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日月明》一课中的“明”“男”“尖”等字是典型的会意字,教师可以运用“总—分—总”的方法并辅以动画演示这几个字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出现的几个会意字的字形结构,得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如下图:

教师运用“总—分—总”的方法教学会意字,能使学生透彻地了解字义,这样有意义地识记字形,避免了以往的机械识记,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广度,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汉字隽永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深受汉字艺术魅力的感染。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1.鼓励触类旁通群组识记

教师在教学形声字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字理特点进行“群组识记”,也就是每学习一个形声字,就让学生围绕这个字学习相关联的“一组”或“一群”汉字,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率,提升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例如,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中的“清、晴、睛、情、请”都是以“青”为声旁,左边加上不同偏旁组成的形声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总—分—总”的方法整体认读这五个字;接着把这五个字分别拆开,发现它们的右边都是“青”,左边分别是“氵、日、目、忄、讠”,告诉学生这五个字左边表示字的意思、右边表示字的读音(让学生反复拼读、体会),并进行思维拓展,出示“蜻”字让学生认读;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明白这五个字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让学生诵读读儿歌);最后出示一段话让学生选字填空,进一步巩固其对“清、晴、睛、情、请”的认识。教学流程如下图:

选字填空:

请清青情晴睛

今天天气(晴)朗,我们来到小河边,河里的水真(清)啊!我们站在岸边。突然,从草丛里跳出一只小(青)蛙,大大的眼(睛)。我们正想捉住它。老师过来说:“(请)不要捉青蛙,青蛙是益虫,它们能为我们做好多事(情)。”

这样,学生理解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再指导学生触类旁通,进行群组识记,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2.强化偏旁意识灵活识记

汉字中的偏旁大多由一些象形字转化而来,教师在教学形声字(会意字)时可以用多媒体演示一些常用的、组字率比较高的偏旁的演化过程,让学生了解这些偏旁的表意特征,再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一些形声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生就能无师自通地、创造性地学习大量的“形声字”和“会意字”。

例如,偏旁“氵”由“水”演变而来,因此跟水有关的合体字大都用“氵”作偏旁,像“江、河、湖、海、洋、沟……”;再如,偏旁“讠”由“言”演变而来,因此跟言语有关的很多合体字都用“讠”作偏旁,像“说、讲、话、谈、论、语……”

这样,引导学生根据偏旁和构字规律去学习汉字,可以达到“教师教一个,学生得一串”的理想教学效果,不仅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自由、灵活地识记汉字,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自主识字能力。

上面介绍了几种小学语文“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当然运用“字理识字”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运用何种方法都要抓住“字理识字”的核心——追溯字源、结合语境,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领悟汉语言文字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学生心中油然生发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无比热爱之情。

猜你喜欢
字理识字指事会意字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画说汉字——百
画说汉字——摆(bai)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理趣识字
有趣和会意字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指事理论浅析
品形汉字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