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园内林间种草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2019-03-06 02:10郭红文
山东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白三叶高羊茅生草

郭红文

(辽宁省鞍山市木材制品检测管理中心,辽宁 鞍山 114004)

近些年来我国北方地区苹果树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成为当地农户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1]。辽宁省的气候资源比较适合种植苹果树,但是有的地区土壤物理属性欠佳,过于板结,蓄水保墒能力不强,不利于高品质苹果的生产,因此要从改善果园土壤的物理性状入手。20世纪40年代随着滴灌系统等先进果园管理技术的发展,逐渐兴起果园生草等现代化果园管理模式,此技术可以调节果园中的小气候、改善土壤中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中养分含量、促进果树快速生长等,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6]。果园行间生草即为在果树行间或者全园种植草本植物覆盖住地表的一种果园管理方法,不同的地区、果树品种以及生草的类型在果园内都会产生不同的生态效应[7]。为了研究我国北方地区苹果园内种草后土壤中蓄水保墒效果的变化情况,特开展了种草后果园内的土壤物理性状调查,探讨了种植了不同类型草种下土壤中物理性状的区别,以探索出一条适合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的提高果园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有效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为新建的果园,刚建园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14.8 g/kg,全氮、全磷、全钾分别为0.78、1.12、16.2mg/kg。供试苹果树品种为寒富,2010年3月中旬按照株行距为4.5m*2.5m新建,果园间选择种植的草种有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等浅根系、较矮的类型。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为在果树间单种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混种白三叶+高羊茅、白三叶+黑麦草、高羊茅+黑麦草、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以在行间进行清耕作为对照(CK)。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 54 m2(18m*3m)。

1.3 试验方法

2017年3月10日新建果园,除了各处理种植草的种类不一致以外,其余施肥、灌溉等措施保持一致,施肥对准苹果树的根部施。2017年3月10日、7月10日、11月10日分别在果园内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的物理性状,由于其项目比较多,本研究中以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为例展开研究:在各生草处理的林间随机按照“Z”字型取样,用环刀分别在0-10cm、10-20cm、20-30cm的土层中部取,带回实验室后烘干至恒重,按照文献法[8]计算每个小区各土层中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容重,测量时每个小区内重复取样3次,每个处理同层的土样共计9个,按照0-10cm、10-20cm、20-30cm分别将9个同层的土样混合均匀装袋带回实验室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林间种草对苹果园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与清耕相比,生草处理可以使各土层(0-10cm、10-20cm、20-30cm)的土壤含水量提高。刚建园时经过测定,各生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清耕差异不明显,各土层中最大差异在0.1-0.2个百分点。建园后4个月测定时,各生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清耕对照相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均比清耕对照有所提高,0-10cm以单种白三叶、单种黑麦草、混种高羊茅+三叶草的处理效果最好,比清耕对照高7.04%-8.45%,达到了0.05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其次是混种白三叶+高羊茅、高羊茅+黑麦草处理,土壤含水量均为7.4%,比清耕对照高4.22%,混种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的处理土壤含水量与清耕对照的处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10-20cm、20-30cm土层中整体来说以单种白三叶、混种白三叶+黑麦草、单种黑麦草的提高效果最为明显。建园后8个月测定,各生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比清耕对照有所提高,且变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水平,0-10cm以单种白三叶、混种白三叶+高羊茅、混种白三叶+黑麦草几个处理提高效果明显,增幅在4.00%-5.60%,差异显著,以单种黑麦草、混种高羊茅+黑麦草的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但是也比清耕对照提高了2.40%,10-20、20-30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整体以单种白三叶、混种白三叶+黑麦草几个处理的提高效果最明显。由此可知林间生草对提高土壤含水量有一定的作用。

表1 林间种草苹果园内土壤含水量变化/%

2.2 林间种草对苹果园土壤容重的影响

土壤容重是对土壤物理性状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其大小可以反映出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等[8]。由表2可知,各种草处理比清耕对照处理相比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整体来说土壤容重有所降低。3月10日刚建园时各处理测定的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不大,差异不明显,生草后4个月(7月10日)测定时各处理土壤容重有较大的变化,0-10cm土层中以单种黑麦草、混种白三叶+黑麦草土壤容重降低幅度最大,为0.005g/m3,10-20cm土层中以单种高羊茅、混种白三叶+高羊茅的处理土壤容重降幅最大,为0.005g/m3,20-30cm土层中以单种黑麦草土壤容重降低幅度最大,为0.022g/m3。生草后8个月(11月10日)调查,绝大多数生草处理的土壤容重与对照相比都有所下降。说明了林间生草处理可以适当降低土壤容重,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表1 林间种草苹果园内土壤容重变化/g/m3

3 结论

在林间种植不同草种,比较了苹果园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苹果园行间种草后,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林间各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生草处理后4个月测量土壤含水量,0-10 cm以单种白三叶、单种黑麦草、混种高羊茅+三叶草的处理效果最好;10-20cm、20-30cm整体来说单种白三叶、混种白三叶+黑麦草、单种黑麦草的提高效果最为明显;建园后8个月各生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比清耕对照提高,0-10cm以单种白三叶、混种白三叶+高羊茅、混种白三叶+黑麦草效果较好,10-20cm、20-30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整体以单种白三叶、混种白三叶+黑麦草几个处理的效果最明显;各种草处理土壤容重整体上比清耕对照处理有所降低。

猜你喜欢
白三叶高羊茅生草
果园自然生草及培肥技术
外源8'-炔基脱落酸对高羊茅抗旱性的影响
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高羊茅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铜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研究
鸭茅幼苗对开花期白三叶不同部位化感作用的响应机理
温度对水城高羊茅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会翻身的长生草
根瘤菌对Cu胁迫下白三叶生长和Cu含量的影响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
橘园生草栽培的生态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