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真阅读 提高整体阅读理解能力

2019-03-07 11:21黄少华
考试周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高考解题

摘 要:2017年开始,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明确增加了对分析文本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考查;文本方面也扩大了选择空间,更关注现实,更关注社会领域和学术领域的前沿话题。命题特点变了,那么解题方法应该由局部简单比对信息向综合深层理解比对文意转变。而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应该回归论述类文本的真阅读,才能应对高考。

关键词:高考;论述类文本;解题;真阅读

多年来,高考全国卷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都是以三道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017年和2018年高考,考题形式依然如此,但考查的内容却有了大的变化。2016年及之前,全国卷三道选择题对应的考点分别是:1. 表述原文;2. 理解分析;3. 说法推断,没有对文本论证的相关考查。而2017年和2018年,全国卷三道选择题对应的考点分别是:1. 理解分析;2. 论证分析;3. 说法推断。从2017年开始,明确新增了分析文本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考查。而且从2017年开始,文本方面也扩大了选择空间,扩大阅读视野,更关注现实,更关注社会领域和学术领域的前沿话题。

一、 对命题变化的思考

为什么高考全国卷要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做出这样的变化呢?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赵静宇先生有言:“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吸取以往考查的教训,三套全国卷的三个论述类文本均有较强的说理性、较清晰的论证过程以及较为立体的论证结构;有关话题均是考生日常生活中有可能接触到的,同时又带有一定的学术前沿性;论点与论据之间关系紧密。”“大纲卷中,三道试题考查技能之间的界限较为清晰:第一道试题考查对文本关键概念或词语的理解,第二道试题考查对文本细节的理解、分析和综合,第三道试题考查根据文本已知信息推断未知信息。”

可见,教育部考试中心是在对以往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反思的基础上,围绕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点,力图规避以往考题的不足之处,改进考题考查的有效性,力求让考题可以真正考查出考生阅读论述类文本的真实能力。

那么,什么是论述类文章?阅读论述类文章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

所谓“论述”就是“叙述和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论述类文章是指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旨在把道理说明白的文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2017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新增的要求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可见,2017年和2018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变化,其实也是对课标和考纲的呼应和落实,是对高中语文閱读教学的明确引导。

二、 解题方法需转变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变了,那么解题方法自然就需要转变:应该由局部机械简单比对信息向综合深层理解比对文意转变。

2011年以前,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解题方法是简单比对。考生只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区间或句子,直接比对就可以得出答案。有时考生甚至不需要看完原文,凭着一些解题技巧,比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2011年-2016年,解题方法是文本信息转述。2011年之后的全国卷试题选项经常是对原文文意的转述,已经需要考生用到较高的理解能力了,但依然可能只需要在某个段落或区间中理解就可以解决问题,考生依然不一定需要整体把握理解全文。

到了2017年和2018年,解题方法需要回归文体的真阅读。第2题新增加了对论证的考查,这样就要求考生一定要真正理解全文内容了。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很高,需要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是论述类文本更高阶的能力要求,更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考查。

三、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和备考

那么,现在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该如何备考呢?

首先需要树立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就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不仅是信息筛选能力。

因此,应该要回归论述类文本的真阅读,才能应对高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不能不注重信息筛选,但是现在如果只是从信息筛选的角度去应对高考,而不能从篇章的角度去把握论证结构、分析论证思路,那么在答题中就会遇到比不清、理不明的状况。

所以,现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的关注点应该是在文本阅读中“辨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以及“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关系”,也就是要紧扣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和高考复习,避免简单比对的做题思维。

而且,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阅读论述类文本的学习要求是能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备考策略:

(一) 学生储备逻辑学知识

2017年的命题变化说明全国卷更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考查。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和高一二阶段就应该储备必要的逻辑学知识。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就有“逻辑与语文学习”一节,高一年就可以借着这课组织逻辑知识的专题学习。学生有了必要的逻辑学知识储备,高考备考中才不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却不好的无奈状态。

(二) 高一高二落实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和学习要求

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的新课程标准给出了“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1明确要求高中学生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高一高二的学生如果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新课标的指示落实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那对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意义是非凡的。

(三) 教师精讲

高一高二精讲教材论述类课文;高三精讲高考真题论述类文本。

教师通过具体分析文本,教给学生阅读论述类文本的基本方法。

1. 整体把握全文

文章论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是什么?

2. 厘清文本论证结构

论证结构就是文章论述的思维脉络。不仅要关注段落间的关系,更要关注作者的逻辑思路,清晰具体地看清文本中论据、论证和论点之间的关系。

(四) 学生训练

1. 不断增加学生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同时要求学生阅读后复述文章内容或论证思路。把复述作为检验阅读质量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2. 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文章的论证结构。

3. 尝试在平日训练中要求学生在读完原文后直接答题不再回原文比对,以此训练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集中注意力理解文意和把握文本的逻辑脉络,坚持这样的训练或许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平日训练有别于考试答题,考试作答时要比对,以保证准确率。)

如果学生能够配合老师真正回归论述类文本的真阅读,那么相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也会有明显的帮助。

作者简介:

黄少华,福建省石狮市,石狮市石光中学。

猜你喜欢
高考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巧用平面几何知识妙解题
巧旋转 妙解题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解题勿忘我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